《压力之歌》蹿红呼唤心灵鸡汤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岁孩子的“课外作业”竟然是一首《压力之歌》,众网友在赞扬孩子有才的同时,也为孩子身上的压力感到怜惜。最近,一8岁学生创作的《压力之歌》在网络上蹿红,其率真实意的表达激起网友的同情。我们不必用娱乐主义来消费学生的真情流露,而应该正视学生《压力之歌》所折射的真问题,为学生减轻压力助一臂之力。
  学生压力过重,大部分来自学业方面。满载着父母的期待,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学生拼命在题海鏖战,丧失了童真童趣。过重的压力也容易让学生在心里留下阴影,进而成为疾患。一方面我们要全力将为学生减负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一碗心灵鸡汤,使之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快乐成长的营养。
  我们的学生能否喝到一碗心灵的鸡汤呢?尽管教育部早就下文要求中小学应该配备心理老师,尽管与身体健康相比,心理健康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但80%的学校在心理课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配置等方面,其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说,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在唯分数论大行其道的现实面前,学生被扭曲的身心显得更加脆弱,更加需要一种心理感受上的释放与人文关怀。唯此,减少学生心理上的“疾病”,我们也有必要用正向的心理引导帮助学生发掘快乐的真谛,从而走出心灵的阴霾。这一切对于学生品格的成长和铸造,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学生自创的《压力之歌》蹿红,其实也是对更新教育观念的呼唤。为学生减轻学业压力不能只是空喊口号,应多些实际的行动,多给学生一碗心灵鸡汤,真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从而让童真快乐回归到学生身边。(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的写实油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油画发展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作为当代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中国当代写实油画中涌现
课堂练习是测试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最传统的方法之一,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实践与比较,
当今世界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学校必须随之变化。今天是信息知识社会,也是教育社会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社会,信息知识爆炸和全球一体化趋势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尤其是
某大学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从两年前开始,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人脉库”,至今已记录了200多位他认为会对自己找工作有帮助的“贵人”及联系方式。此举引来各方热议。  从大二开始就关注就业“人脉”的网络构建,并将其相关信息“记录在案”,足见这位学生的“情商”功底和对提升求职能力的未雨绸缪。尽管有人指责其行为“功利心太强”,但在笔者看来,这种注重与人交往、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借机展示自己才干的做法,不失为提升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的比例仍然较大,是什么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我将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入手提出二大对策,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中职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特点,利用学生心理发展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前日相继上映的两部兜售集体回忆的作品,《中国合伙人》和《致青春》,一个阳刚,一个温婉。分别赢得了观影者为各自的怀旧情结买单。可见青春怀旧题材被一再深挖后依旧散发着非凡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年群体不断扩大。但老年教育服务由于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差,难以跟上新形势下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丰富农村老人晚年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