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人生,热血之书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徒手攀岩》获得了奥斯卡,当攀岩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当朋友圈里开始频繁出现攀岩馆的打卡照,你才恍然:原来攀岩离我们并不遥远。
  如今,攀岩已经脱离了早期边缘化的标签,成为了一种新锐、潮流的生活方式。
  走进国内370家岩馆中的任何一个,你都能找到5岁的柔韧小女孩,头发花白的硬汉老爷爷,穿着潮流动感的时尚先锋。
  說到纪录片《徒手攀岩》,这部片子去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红极一时,有观众这么评价道:
  “如果你想了解极限攀岩的真实记录可以看FreeSolo,保证看到你手心冒冷汗;如果你想了解极限攀岩的真实人生故事,可以看The Dawn Wall,保证你潸然泪下。”
  在全世界攀岩者的心目中,The Dawn Wall的故事主角,攀岩传奇、精神领袖,一直激励着所有人,他的人生堪称热血。
  他就是“九指攀岩者”汤米·考德威尔(TommyCaldwell)。

九指攀岩者


  汤米·考德威尔被国内攀岩爱好者称为“九指攀岩者”,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他先后经历了年少攀岩成名,吉尔吉斯斯坦被绑架,被迫杀人,惨遭断指,与前妻感情纠葛,开辟多条优胜美地大岩壁攀登线路,横穿巴塔哥尼亚,提名金冰镐奖,登顶黎明墙……多个事件。
  辉煌时期,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发来贺电庆祝他的成就;低谷时期,他一个人蜷缩在优胜美地的山谷里顾影自怜。
  每遭受一次挫折,汤米都会重拾自信,升级再升级,挑战生命中下一个不可能。
  没经历过这些重创后的辉煌,不足以谓人生。起起落落的人生,真诚而温润的性格,常年沉浸于优胜美地的岩壁与巴塔哥尼亚狂野的风,这些都造就了汤米豁达的人生态度。
  他痴迷攀岩,攀岩也成为了他一生的羁绊。年少成名是因为攀岩,遭绑架时被迫杀人是因为攀岩,情感纠葛是因为攀岩,挑战黎明墙——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大岩壁攀登路线——也是攀岩。
  攀岩成为了解锁汤米人生大门的一把钥匙。
  他一生都在把自己的精神和体能推至极限。
  在完成了一条高难度线路,之后仅仅3天,汤米在12小时内又自由攀登了优胜美地的“鼻子”路线。那之后两天,他又用2小时速攀了“搭便车”路线。又过了4天,他用了23个小时连攀了这两条路线。登顶后,他一路跑回山下的营地。
  “等到这个大日子结束的时候,我的手臂已经彻底麻木,精疲力竭,不知为何开始头痛,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的左胳膊肘都无法伸直。”汤米说。
  追求极限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入进了他的世界观,成为一种对生命的另类表达。正如其自传《攀岩人生》的副标题:一名攀岩者的坚韧、冒险与超越极限之旅。
  如果要用一个宏观的名字概括他的精神,囊括他所有的人生传奇,那么这一定是个大道至简的朴实名字:攀岩人生。

热血书人生


  《攀岩人生》这本书与其说是纪实自传,不如说更是一本酣畅淋漓的文学作品。
  如果你是汤米的忠实粉丝,那么这本书会改变他给你留下的所有印象。
  这一次,这名世界顶级的攀岩高手,脱下了安全带,洗净手上的镁粉,拿起笔写字的时候,不再是浑身臭汗、荷尔蒙爆发的户外男,而是一名情感细腻,文采飞扬的写作者。
  这类文采飞扬的精彩文字比比皆是,以下只是随手引用:
  汤米写暴风之后的宁静——
  暴风转缓,暂时平息下来,我打开吊帐朝外探看,望向下方的森林。在月光下,景色模糊难辨。首长岩下的草地上,破天荒地毫无人迹。为防止树木倒下带来危险,优胜美地公园封锁了道路。我转过头,星瀚之下,金色白色相间的花岗岩如海面一般闪烁着光彩。一种孩童般的惊奇感第一百万次涌现在我心中。
  写用运动麻痹自己的痛苦——
  只有运动才能让我分散注意力,我一直跑步,直到身体麻木,仅剩的感觉就是肺部的灼烧。日出时分,我在山顶上飞奔,越过林线看向黎明。太阳升起,那一刻充满快乐、痛苦、爱、愤怒和幸福,像波浪一样猛地向我袭来。
  写突破自身极限——
  我每天都一个人待着,身旁是阳光与阴影投射在岩壁上的弧线,还有落石滚下,燕子俯冲……每天晚上,我都睡得很香,带着满足的笑容进入梦乡,为身体的需求之少和承受力之大感到愉悦和惊异。我会努力解锁极其困难的一系列动作,一步步成功向上,不停地攀爬,直到脚趾甲和手指皮肤都爬到剥落。我开始爱上这样的宁静,拥抱对于进步的渴望。这种渴望,也几乎是我人生中一切的基础。
  文采之外,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足够坦诚。
  很多成名作家碍于头衔和光环,不会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读者。在这本书中,汤米把自己的勇气连同怯懦、梦想与私欲、爱情与占有、坚韧与脆弱等等,最复杂也最真实的一面袒露出来。
  他丝毫没有顾及自己是位功成名就的攀登者,而爱惜自己名誉的羽毛。他更想把自己一生的传奇,连同背后那些暗流涌动的心潮,一起记录下来。   我喜欢享受这本书的阅读快感,我也好奇到想要一窥他的内心世界,但我更感动于他坦诚地自我剖析。在情感共鸣的那一刻,我意识到,真诚对于一名写作者而言是多么宝贵。

一“本”动作大片


  当这名传奇攀岩者,把自己毕生的精彩故事写成一本书,为你讲述他幼年时的胆怯、被绑架时的恐惧、被前妻背叛时的痛苦、自由攀登时的心理活动时,那些一分一秒的细节和一帧一帧的画面,都在你面前纤毫毕现地展开,你会有种作者就坐在你面前和你聊天的错觉。
  此外,让一些硬核攀岩读者狂喜的是,终于又有一本书能好好记录下他们孤身绝壁时的心境了。
  身为攀岩高手——现在又多了“写作者”的头衔——汤米把这些大岩壁攀登时的细腻动作,一步一步还原出来,让你有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他猛地低吼一声,把右手交叉放在左手旁,左脚放在豌豆大小的凸起上,用力踩下去。接着,他把左手向远处伸展,直到身体像是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样双臂展开,然后一点一点地用手指够到刀片般锋利的岩点,右脚跳起,踩在自己正下方,接着又一次把右手交叉放在左手上。有那么一瞬间,他犹豫了。整个宇宙从他脚下消失。
  据说,国内几位已经试读过这本书的攀岩高手,一边读着这些精彩的攀岩动作,一边脑补、空手模拟着这些动作序列。
  当一名世界顶级的攀岩高手把他最真实的攀岩经历描述出来时,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是惊险,但对于攀岩发烧友而言,这是一本经典的攀岩教科书。
  国内顶级攀登者周鹏——但凡你稍微玩一点户外,那么你对这个名字就绝不陌生——看完这本书之后,已是午夜时分,他兴奋之余,“忍不住瘸着腿在床上多做了200个仰卧起坐”。
  从来不玩儿攀岩怕读不懂?
  显然,汤米在写作的时候,也考虑到这一点。别忘了,这本荣登《纽约时报》排行榜的畅销书,就是写给大部分从来不攀岩的读者看的。
  在描述技术动作时,他尽可能地用通俗的语言把惊险刺激的场面呈现出来。因为他知道,这是一本“写给命运的勇气之书”。
  他非常渴望把最热爱的攀岩精神,也带给每一位不懂攀岩的读者。

攀登归来,群山回响


  如果仅仅把“极限运动”和“徒手攀岩”狭义地理解成,用极其危险、边缘的方式拓展人类极限,那未免停留在它的表面。
  每一次攀岩之后,汤米都要回归到茶米油盐的平淡生活中,而此时才会发现,人生的探险不过才刚刚开始。也正如我们《户外探险》杂志的Slogan,对此阐述得恰到好处:户外不是探险,人生才是!
  当我们阅读汤米·考德威尔的自传时,阅读的不仅仅是一次次攀岩中的惊险,以及内啡肽带来的愉悦感,还有他从中体悟到的人生哲学。
  在九死一生的时候,汤米总会想到极限风险、家庭的爱与追逐梦想之间的关系。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他如是写道:
  此刻,我正安逸地坐旅馆中,奋笔记录着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追逐梦想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既然我已经身为人父,我就要开始重新审视攀登的价值所在。
  风险总是伴随着一些自私的因素。我所能想象到的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不能陪在你身边见证你迈出第一步,不能看着你找到自己的所爱,不能看着你逐渐意识到自己正被世界上最美丽、快乐而优雅的母亲宠爱着。但对我来说,攀登让我生活中其他的事情充满意义。它燃起了一团火焰,让我成为了一名追梦者。
  奋斗拼搏的本能早已根植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身为人类,我们可能会和我们所爱之人发生争吵,我们可能用毒品麻痹自己的身体,我们还可能会发动战争。对很多人来说,这些不过是填补空虚时的绝望挣扎。我却找到了我一生中应该奋斗拼搏的地方,那就是在山上。
  尽管在这里危险和恐惧都时刻存在着,但攀登之于我的生活,正如空气之于人类一样必不可少。如果我只能教会你一件事,那就是希望你能去追寻属于你自己的目标,无论它是什么,你都要永远充满活力,充满乐观,充满爱。

  《攀岩人生》更像是一個励志故事。汤米的攀岩成就和人生成就都很圆满,实现了双丰收。但当你阅读其中,就会发现这似乎与你心目中的“励志故事”又不太一样。
  岩壁之上,汤米无所不能,是全世界攀岩者们心目中的超级英雄。岩壁之下,他一位是容易害羞的大男孩。
  他也会怯懦、恐惧、紧张、妥协、遭人抛弃甚至反复失败。作为一名普通人,这些真实的人生经历我们都经历过。
  这些都不是一位超级英雄的剧本里出现的桥段,但正是因为书中这些“反英雄”的元素,我们更容易被他朴实而坦诚的内心独白所打动。
  读到最后会发现,“攀岩”与其说是贯穿汤米人生和整本书的线索,不如说更像是一种隐喻。
  它象征着我们生命中最热爱的事情,它会在你人生这条探险之路上,赋予你无穷无尽的力量。它给你的启示不是一次热血三分钟的廉价感动,而是让你思考,你该用何种方式追逐生命中最热爱、最渴望的事情。
  在我们的平淡生活中,我们需要《攀岩人生》这样让人感动的热血故事。毕竟,上一次我抱着一本书读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的时候,都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其他文献
清末大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前言中的一句感叹——“一名之立,旬月踟蹰”,可谓道出了翻译的甘苦。  一位在民企工作的朋友来了条微信,告知他们要举办国际商务年会,同时发来公关公司为他们设计的大会背板及中英标语文字。其中主题标语是“破局、驭势、共生”,下面赫然写着:Riding and Expanding, Mind and Future。朋友说,感觉翻译欠火候,但又想不出更好的译法。  在发来图片的同
It was in 2012 that Major League Baseball1 ran an ad showing generations of parents sharing the beloved American pastime with their kids. But it was already too late: in 2012, the average price for ti
摘 要:本文从教师基于教材开展听说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入手,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Relationships的单元听说活动设计为例,详细说明理解教材听说活动要从单元层面出发,整体理解听说部分的主题意义,活动设计体现主题意义由理解到表达的渐进过程,并在理解和表达主题意义过程中发展技能、学习策略和积淀语言。本文还提出教师在使用教材听说活动时要遵循整体性、一致性、渐
摘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当关注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而英语视听说课因其特有的课型优势,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阵地。在初中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有效提升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思维含量,应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更多开发思维能力的机会。本文旨在通过设计一节八年级英语视听说课程,表明教师通过科学选择教学材料、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
遇到喜欢的书,那个字啊,扑面而来,就往你的眼里蹦,直接进入你的大脑,你一下子就理解了;但有的书,字虽然也是汉字,但是却很陌生,怎么也看不懂  北京,幽静整洁的卧龙小区里。  2005年底离开ITl68网站CEO一职的宫玉国,已为他的新项目筹备了几个月。书柜上的项目进度表,明确表示着项目已进入“倒计时”。办公室窗外,纯白的玉兰花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宫玉国身着休闲西装,脸上透着轻松和自然,笑意甚
How many other things are you doing right now while you’re reading this piece? Are you also checking your email, glancing at your Twitter feed, and updating your Facebook page? What five years ago Dav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来理解、内化、迁移和再构文本。本文聚集阅读策略中的联结策略,笔者用两个在线阅读教学案例介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建立和自我、世界、其他文本的联结,并反思运用策略的原则和意义。  关键词:联结;主题意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线教学引言  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学会了使用录播、直播或视频会议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在逐步克服
人的姓名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姓名在一些习语和表达式中,有着很多约定俗成的意义,在翻译时不能望文生义,往往要考虑其文化语境。一、源自普通人名的习语  1. 张三李四(every Tom, Dick and Harry)  宋代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中云:“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张三李四王五,这些都是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Tom、Dick、Harry在英语文化中都是极其常见的男性名字,三个名字连
The ideal translator is a person “on whom nothing is lost,” said Henry James. Or maybe it’s a machine. But a machine won’t stop you from swearing at nuns...  Years ago, on a flight from Amsterdam to B
Christine had finally met up with her best friend Shannon at the old English pub where Shannon was working. It was a very joyous reunion between the two former school friends. At last the two 18-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