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周刊:新闻主播这一概念在国内外有什么区别?
展江: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主播。这是美国的一个概念,欧洲现在也有类似的角色,新闻主播就是导播室里面编、播、串、导这几个功能集于一身的人。他们对节目有完全的支配权,能够串连现场,控制整个新闻播出的过程。主播同时又是编辑主任,事先选稿、定稿都由他来决定。
中国的播音员其实就是“念稿员”。有的播音员连稿子都不太会写。一般都是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出来的,发声、运气还可以,却缺乏思想,连采编的过程都不太熟悉,这些人几乎不做采访,除了偶尔陪国家领导人在机场等做一些仪式性的报道以外,他们不会到真正的新闻现场去。而国外的很多主播一年中会有一段时间采访新闻,去重大的新闻现场。很多主播在做主播之前大多有比较长的记者生涯,甚至于不同媒体的记者生涯,这是比较普遍的。去年去世的美国ABC的一个主播詹宁斯,他26岁当主播,因为是加拿大人,经常把美国的地名、历史弄错,他主动离开主播岗位,担任驻外记者,到了40岁又重返主播岗位。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中国现在有没有接近于西方概念的新闻主播?
展江:水均益。当过十多年记者,还去过伊拉克采访,比较接近新闻主播。以前在《世界观察》等节目,他只算是主持人,现在的《360度》有点像主播,他在往主播这个角度转换。
人物周刊:你对邢质斌这样的播音员怎么看呢?
展江:党的新闻工作者,一句话概括了。
人物周刊:这些播音员有没有意识到自身知识方面的缺陷,向国外意义上的主播转变?
展江:这我不知道。但目前要他们转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思维方式、从业背景都和那些记者型的主播不一样,转变很难,他们肯定也不愿意。他们字正腔圆,什么事情都要按部就班,应变能力比较差。他们身上有体制的压力、意识形态的包袱。他们现在在播音技术上比较成熟,《新闻联播》现在是现场念稿子的,播音是他们的强项。国外没有播音这个专业,这是中国特色。
人物周刊:中国的播音员们普遍比较年轻,而在国外主播的年龄都比较大,以中老年为主,是吗?
展江:对。这可能与国情有点关系,中国人喜欢美女嘛。美女主播现在美国也有,但是没有三十好几是当不了主播的,老的主播七十多岁的还有很多,如丹
展江: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主播。这是美国的一个概念,欧洲现在也有类似的角色,新闻主播就是导播室里面编、播、串、导这几个功能集于一身的人。他们对节目有完全的支配权,能够串连现场,控制整个新闻播出的过程。主播同时又是编辑主任,事先选稿、定稿都由他来决定。
中国的播音员其实就是“念稿员”。有的播音员连稿子都不太会写。一般都是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出来的,发声、运气还可以,却缺乏思想,连采编的过程都不太熟悉,这些人几乎不做采访,除了偶尔陪国家领导人在机场等做一些仪式性的报道以外,他们不会到真正的新闻现场去。而国外的很多主播一年中会有一段时间采访新闻,去重大的新闻现场。很多主播在做主播之前大多有比较长的记者生涯,甚至于不同媒体的记者生涯,这是比较普遍的。去年去世的美国ABC的一个主播詹宁斯,他26岁当主播,因为是加拿大人,经常把美国的地名、历史弄错,他主动离开主播岗位,担任驻外记者,到了40岁又重返主播岗位。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中国现在有没有接近于西方概念的新闻主播?
展江:水均益。当过十多年记者,还去过伊拉克采访,比较接近新闻主播。以前在《世界观察》等节目,他只算是主持人,现在的《360度》有点像主播,他在往主播这个角度转换。
人物周刊:你对邢质斌这样的播音员怎么看呢?
展江:党的新闻工作者,一句话概括了。
人物周刊:这些播音员有没有意识到自身知识方面的缺陷,向国外意义上的主播转变?
展江:这我不知道。但目前要他们转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的思维方式、从业背景都和那些记者型的主播不一样,转变很难,他们肯定也不愿意。他们字正腔圆,什么事情都要按部就班,应变能力比较差。他们身上有体制的压力、意识形态的包袱。他们现在在播音技术上比较成熟,《新闻联播》现在是现场念稿子的,播音是他们的强项。国外没有播音这个专业,这是中国特色。
人物周刊:中国的播音员们普遍比较年轻,而在国外主播的年龄都比较大,以中老年为主,是吗?
展江:对。这可能与国情有点关系,中国人喜欢美女嘛。美女主播现在美国也有,但是没有三十好几是当不了主播的,老的主播七十多岁的还有很多,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