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asd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对体育课缺乏兴趣,进而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的现象。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兴趣 培养 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在发展学生身心素质和完善个性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能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是衡量一所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
  兴趣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巨大动力。兴趣能引起求知欲望,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因为兴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它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做了浅显的分析。
  一、兴趣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依据心理学有关理论,人的各种活动无不与其动机和兴趣等心理因素有关。
  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有兴趣,势必会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因为学习是一种动机行为,只要使他感兴趣的事,他都会想方设法地去了解它,这是一种不需要外界压力而产生的自觉行动。比如,对体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经常表现出较强的运动欲望,渴望掌握更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很乐意在运动中展现看已的才华和运动能力,表现为上课全神贯注,刻苦练习的积极态度;反之,一个对体育毫无兴趣的学生,无论什么项目,都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在课堂上会表现出泠漠的态度,更谈不上积极锻炼,势必会影响到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说,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的深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的主要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所参加的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把体育课堂学习和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就不会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于激发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有重要作用。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反映在其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爱好上的区别,并且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一经被激发,他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努力,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措施,而且也可以做为分析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一个方面。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尽量照顾学生的兴趣外,不要注意内容的丰富多彩。在准备中,安排一些能让学生兴奋起来的游戏项目;另外,提出的要求和要达到的标准应是经过一定努力和一定时间的练习能够达到的。教材内容过难或过易,标准要求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灵活,课堂设计要突出轻松、愉快、新颖的特点
  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变换不同的教学手段。语无伦次的讲解,固定、呆板的教学设计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烦,甚至会对体育的学习失去兴趣;此外,教师的示范要准确、熟练、优美,如果说生动形象的讲解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的话,那么准确、熟练、优美的动作示范便是无声的语言表述,能给人更直观的形象感受,会起到讲解难以达到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评价体系上要做到公平、公正
  目前部分学校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在内容大部分上是以学期末的技能考核来进行评定,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及技能提高幅度等方面的评价。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即使学习非常努力,也很难考取高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即使不努力,甚至不好好上课、不练习,到最后考试时也很容易拿到高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要及时做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及体育锻炼中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翔平,周俊华.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5).
  [2]邓广南.情绪对女生体育课的影响及其调节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1996.03.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心率团队管理系统在足球运动训练中的运用进行研究,认为心率团队管理系统有助于教练员监控训练强度,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实现或者调整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心率团队管理系统 足球 训练监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足球训练的科技化趋势也开始逐渐上升,大量的先进仪器被运用于足球专项的训练监控中来。以生化指标为标准的手段监
期刊
摘 要 在振动训练的实践中,大部分训练者在振动训练后2甚至12小时内,会有明显的口渴的感觉。推断存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运动中大量出汗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并造成血容量的下降。对8名在校大学生在振动和常规条件下分别进行肌肉力量练习,比较两种训练对机体水合状态、水盐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继而提出在振动训练中机体的水合状态、水盐代谢的调控机制、改善或保持体液平衡的方法,避免出现训练中脱水,以保
期刊
摘 要 通过运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机体的训练水平,对训练和提高成绩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3000m,400m,100m运动员的血糖,血乳酸以及尿十项进行分析,来了解这三名同学的情况。  关键词 运动 恢复 训练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选取身体状况良好的三名体育学院男生,甲:21岁,体重64kg,身高172,训练3年;乙:22岁,体重6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在篮球运动中常见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治疗进行调查分析,对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的原因、易伤部位、种类等进行探讨,提供了相应预防与方案,为篮球运动及损伤后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篮球运动 损伤 康复  篮球运动是一项快速奔跑与不断跳跃的强对抗运动项目,以高超的球技表演和激烈的拼抢而风靡世界。自从中国篮球职业化体制的改革以来,中国篮球从独霸亚洲走向世界,并且在近几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来,在体育课中学生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本文针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套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 初高体育 运动损伤 产生 预防  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
期刊
摘 要 培养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小抓技术,培养战术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的排球技战术有质变的过程,为以后的技战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青少年 排球 技术培养 战术培养  技术是排球比赛的基本,战术是排球比赛的核心。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技战术的不断变化,对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期刊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术专业学生髋关节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和影响身体柔韧素质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组合方法在发展髋关节柔韧素质的作用及优缺点,试图为发展武术专业学生的柔韧素质找到一种科学合理,效果显著的组合方式,旨在为武术科学化训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武术专业学生 髋关节柔韧素质 组合训练方法  武术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已有几千年的
期刊
摘 要 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目前,许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上,还摆脱不了应试教育重文轻体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得到相关重视,为更好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外体育活动 管理 因素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
期刊
摘 要 每年全国武警消防部队都会接收上千名地方的学生到部队,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在进入部队的前三个月的新兵锻炼中,很多学员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特别是肌肉拉伤。分析和研究发生肌肉拉伤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提高消防学员动作的合理性和运动的科学性,更好的为国效力,为民奉献。  关键词 武警消防 体能训练 肌肉拉伤  公安消防部队自1983年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处于生命历程重要决定阶段的学生所背负的压力大。学业、交友、恋爱、择业等人生重大课题,必然给他们带来适应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心理困惑。如果心理长期处在不健康状态,则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沉迷网络、厌学、离家出走、抑郁、自卑甚至自杀等。这些都无疑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因此,学校让每个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能够掌握正确排解压力的方法,引导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