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高原反应”秀出真我风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_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步入了高年级,学生却越来越怕发言。对此,教师要传递生命关爱,打消表达顾虑;创设生动情境,激发表达欲望;丰富实践,提高表达素养。只有将口语交际融入学习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素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 关爱 情境 实践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92
  步入了高年级,很多学生越来越怕发言。虽然胸藏锦绣,下笔千言,但是逢到当众交流就局促不安,语无伦次。怎样缓解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高原反应”呢?
  一、传递生命关爱,打消表达顾虑
  1.俯下身子,用聆听传递关爱。周一贯认为:“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的呵护和细心的引导。”我们要永怀一颗虔诚的心,用温润的笑容,溢满关切的目光,关注学生们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由衷地表达听后的感受。
  2.尊重差异,用赞美呵护信心。我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经常赞美学生,尤其是肯定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发掘他们身上鲜为人知的闪光点,给每一个学生以发光发热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大胆地表达。
  3.满怀信赖,用期待守望精彩。我常常不厌其烦地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像教徒那样虔诚地守望花开,信赖他们能在人生的舞台上谈笑自若,说出精彩。教师应把爱的阳光洒向学生,欣赏口才出众的学生,更要接纳鼓励那些平凡、不善言辞的学生,使他们获得精神的认同与慰藉,打消表达顾虑。
  二、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1.再现文本情境,点燃探究热情。“这看似不起眼的半截蜡烛,放在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播放紧张的背景音乐)然而这天晚上,它被点燃了,牵动着一家人的心。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虽然没有炮火,没有硝烟,却危机重重,步步惊心。他们究竟是怎样和敌人斗智斗勇的呢?”《半截蜡烛》第二课时的导言渲染了阴森可怖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创设想象情境,放飞语言思维。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时,可紧扣“轩然大波”一词,出示“校门口”“书声琅琅的教室”“座无虚席的阅览室”等背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触摸文字背后的艾滋病患者的痛苦,艾滋病的可怕。
  3.捕捉生活镜头,打开源头活水。语言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语言生长的土壤。一天,向来准时的我“迟到”了。“对不起!今天一早去学校阅览室看书,不知不觉……大家能原谅我吗?”“能。”于是我顺水推舟:“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这样的情况,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要学会解释。”我从迟到引入话题,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冲突中,使学生的语言如幽谷的清泉蜿蜒而来。
  三、丰富实践,提高表达素养
  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是口语交际的舞台,而引人入胜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主阵地。
  1.每课一讲,播种自信。演讲可以逐渐提升自信,消除公开发言时的胆怯心理。每节课,我都会挤出几分钟来随机抽学生上台演讲,内容和形式不限,可以播报社会热点新闻,自主推介一本经典读物,也可以说说身边的人和事等。
  2.复述课文,内化语言。汲取教材语言的营养,口头表达才会“茁壮成长”。复述是创造性地再现文本的过程,也是吸收和内化语言的过程。学完五年级上册的《推敲》,我引导学生模仿《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手持折扇,复述课文:“话说贾岛访友未遇,甚是遗憾。想留一首诗赠给友人,却为一字大伤脑筋……”
  3.即兴辩论,开掘潜能。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进行初步的分析推理。教师可以灵活预设话题,适时打破司空见惯的一问一答的模式,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例如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我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老人的工作到底累不累?”一时间正反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就连一向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开掘出最大的表达潜能。
  4.说写并重,均衡发展。高年级的课外练习中,写的任务层出不穷,而说的训练寥若晨星。厚此薄彼的现象束缚了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均衡发展,教师要将口语交际和学生的成长相结合,将课内习得的语言进行迁移和拓展,使学生形成乐于分享的生活态度和善于沟通的表达能力。例如,学完《变色龙》后观察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完成口头习作片段。
  只有将口语交际融入学习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素养,站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秀出真我风采。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吴勇在执教《我的动物朋友》时,以其对习作教学的深度理解,用专业的眼光发掘了隐藏的言语表达知识,让学生轻松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中,吴老师聚焦本次教学的重点,引领学生亲历知识创生的过程,抓住时机评价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习作的精准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精准知识;习作指导;习作重点;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多媒体广泛应用的前提下,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充分开掘板书的导学价值。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发挥整合优势;创新板书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体现导学价值;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4-058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更应注重多元化培养和生活化训练,让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拥有写作兴趣。作文教学应贴近生活,写有趣的作文;挖掘生活,写有味的作文;链接生活,写有情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个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2  一直以来,学生厌倦写作,甚至畏惧写作。对此,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待教材要能“入”, “入境始与亲”,又要能“出”,活用文本、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这样,由读到写进行迁移训练,在“用教材教”的意义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黄山奇松》的两次教学,教者从关注朗读训练、关注写法指导,转变为用简洁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读懂课文,同时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课堂充满了写作的智慧指导。  [关键词]用教材教;主动驾驭 ;儿童立场 ;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不应把语文课程看成是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做是有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教师也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通篇演奏着美的旋律。教学时,我本着“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情趣,有实践”的新理念,在空白处出新出彩,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得到美的体验。  一、利用课题的空白,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中,我利用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明确指出了作文应讲求“本色”“真实”。本着小学作文教学追求“本色”和“真实”的思想,近年来,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生态习作”的教学主张,并作了持续实验与研究。  所谓“生态习作”,即学生作文必须能够展示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学生写作的过程必须与其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高度、真实地契合,必须是“学生表达欲望的
[摘 要]基于语用课程观,阅读教学需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教学环节的推进,应关注言语实践点,搭建起立体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运用平台,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言语实践 语用视野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72  在语用理念日益清晰的当下,阅读教学要实现从内容理解向
[摘 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这导致古诗教学一直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在促进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言语表达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古诗教学 个性解读 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2  古诗教学中有一个倾向,就是过分注重理解和体会,而忽略古诗教学的言语表达。言语
有人说:教学方案应当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材内容本身,还更应该关注课堂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学生,关注教学环节中节外生枝的自主生成现象,为错综复杂的生成资源做“加减乘除”。  一、等一等,为看似错误的回答做“加法”  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认真倾听,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