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对于酗酒患者全身麻醉术后镇静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酗酒患者全身麻醉术后镇静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有酗酒史、全身麻醉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躁动、睡眠满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镇静起效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45.6±8.9)s比(112.5±20.3)s、(9.4±2.1)h比(18.6±5.1)h],躁动例数明显少于咪达唑仑组(6例比14例),睡眠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咪达唑仑组(12例比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心动过缓例数明显多于咪达唑仑组(9例比2例),而呼吸抑制例数明显少于咪达唑仑组(4例比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谵妄、低血压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啶可作为酗酒患者全身麻醉术后镇静的优先选择药物,但应注意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1例69岁女性高血压病患者因脑外伤后肌痉挛给予替扎尼定口服。用药前血压135~174/73~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0~80次/min。替扎尼定剂量增至4 mg、3次/d的第2天,患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广泛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对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32例(50眼)行PRP术,以25例(36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应用海德堡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PRP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距黄斑中心凹750 μm的上方、下方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近些年来,研究者也发现H.pylori感染与胰腺疾病有关,同时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因此,它与慢性胰腺炎,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发生、发展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目前这方面的报道国内外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