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less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漫长的铁路旅行,我们的启蒙大概都来源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尤其是当电影将所有场景具象化之后,迥异于我们永远拥挤的铁路列车的东方快车,那么舒适,那么优雅。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在旅行的时候,人生的地平线移近;坐汽车只几个钟点,而乘客仿佛下半世全在车里消磨的,只要坐定了,身心像得到归宿,一劳永逸地看书、看报、抽烟、吃东西、瞌睡,路程以外的事暂时等于身后身外的事。”而若像东方快车那样旅途漫长,不是几个钟点而是几天,那么身心便可以得到更久的归宿。甚至不愿结束。
  
  当我们可以走出去的时候,东方快车早已结束营运,那种工业时代的旅行方式,再也无法在欧洲大陆体验。还好,在无尽的西伯利亚,还有一条更加漫长的铁路线,西伯利亚铁路,我们还可以在那里重温漫长的旅行,把一切路程以外的事情抛于身后。甚至可以七天七夜。
  晚点的207次列车
  若干世纪之前风格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看起来不像是西去遥远的西伯利亚铁路的起点,更像是通往过去某个世纪的、关于时间旅行的火车站。
  在电子公告板上看到人类共通的数字,我才明白傍晚开往哈巴罗夫斯克的俄罗斯铁路207次列车,笃定地晚点三个半小时。这样开始我的西伯利亚铁路之旅,实在令人沮丧。延至午夜的发车时间,会让我错过原本可以看见的9288公里西伯利亚铁路最初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风景。
  
  如果我能未卜先知,就不应当早早离开旅馆,不应当早早坐在这里,应当在外面的哪里,看路过的行人微笑或者吵架。比如,清晨的俄罗斯岛桥。北桥堍不远,苏汉诺夫大街路旁,阿穆尔斯基伯爵正站在他自己的坟墓之后,远眺着他的金角湾。阿穆尔斯基伯爵是俄国人的英雄,刻着东正教十字架浮雕的大理石棺上满是花串,他是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二世的册封,奖赏其为俄国开疆拓土的功绩—1858年的《瑷珲条约》。
  晚点到令人绝望的207次列车终于进站了,我像是一个困极了的溃兵,被裹挟在难民之中,找到我的车厢—三号二等卧铺36号上铺,安置行李,铺上床垫,甚至等不及乘务员送上干净的被单被罩,在开始西伯利亚铁路的第一公里之前,我已经彻底昏迷。
  醒来的时候,身上落着清晨的阳光,窗外的西伯利亚一片浓雾,太阳在浓雾之外,阳光被漫射到每个角落。昨夜我独自昏迷的车厢,已经铺无虚席。对面上铺坐着两个不丁点儿大的小姑娘,散落满铺的小人偶,认真而美丽儿过家家,边铺下铺躺着的女人,在自己的手臂与腿上敷满了浸有某种药膏的纱布,也晒伤了吧?
  西伯利亚铁路长途旅客列车,动辄耗时三五天,最长七天的开行时间,一般不会编组硬座车厢,除非生不如死是令人愉悦的。卧铺车厢分为三等,特等豪华双人包间、一等四人隔间、二等六人敞间。每等卧铺票价相差约一倍。二等卧铺类似中国旅客列车的硬卧,区别在于,中国的卧铺是两排三层,而这个是三排两层—对面两排,过道临窗一排,称之为边铺。每排铺位事实上也有三层,不过顶层只是用来安置上铺旅客的行李,并不作为卧铺出售车票,下铺铺位的板子可以向上打开,底部是下铺旅客的行李储存空间。
  在远东无尽的晨雾中,我看见西伯利亚铁路的第一株白桦。迷离的、淡淡的,只像是随意涂抹在呵气成霜的车窗玻璃上的轮廓。那时已经在维亚泽姆斯基,片刻之后就是维亚泽姆斯卡娅火车站,又一栋黄色墙体、绿色顶棚的候车楼,以及清冷的弥散着淡淡的雾的月台。
  我很难判断列车晚点的利弊。所以,这也是我从来不制订什么该死的旅行计划的原因。无论怎样计划,总会错过些什么;无论怎样没有计划,总也会没错过些什么。
  有趣的旅客都在这里
  在西伯利亚的列车上,如果试着表现得像一位俄国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刻向乘务员要一只茶杯—普通的玻璃杯—花上十几卢布买一袋俄国产的便宜袋泡红茶,当然糖是免费的,然后稔熟地泡上一杯红茶。如果是自带的茶杯与茶袋,那简直是毋庸置疑的老俄国。
  
  偏僻的西伯利亚的人们似乎更加友善,或者说,更愿意接近陌生人。周围敞间的人们都在努力尝试着与我聊天,用慢速的俄语、手势以及一切肢体语言。可惜这些语言都是晦涩的,不可能有什么深入的交谈,无非是国别、姓名、年纪、婚姻等等,但是顺理成章的“为什么还没有结婚”这样复杂深奥并且直指人心的问题,已在我们的沟通能力之外。
  两个小姑娘和她们的外祖母一同从乌苏里斯克回哈巴罗夫斯克的家,老太太指着窗外愈发浓密的树林,不停尝试着告诉我什么,树林里散落着许多尖顶的木屋,那是她父母的家。她忽然安静下来,注视着窗外,默默回望着,目光慈祥。
  边铺上铺的男人面相凶残,其实是典型的面恶心善,在我守在洗手间外的窗户拍照片时,他会比画着跟我聊上几句,告诉我开合窗帘的机关,告诉我将要去的城市乌兰乌德(Ulan-Ude)在俄语的正确发音应为“乌兰奴德”。他说自己是乌克兰人,将前往赤塔。
  27号下铺的俄罗斯老头是个酒鬼,上车时依然宿醉未醒,整个上午都在酣睡,直到被暴晒在身上的阳光热醒。与坐在边铺上看风景的我视线相对时,老头鬼鬼祟祟地露出黑色塑料袋里的伏特加,然后向我拍起了喉咙—俄罗斯人独特的表示喝酒的动作。搭乘俄罗斯铁路列车是严禁饮酒的,我果断拒绝。但他并没有放弃寻找一个酒友的企图,先后向乌克兰人和31号下铺的叫亚历克斯的年轻人发出邀请,可惜都被拒绝了。老头无可奈何,挪回小桌前,一口伏特加,一口碎苹果,不胜凄凉。
其他文献
曾在朋友家看过他在德国古董市场收集的一对阿尔卑斯山区的徒步手杖,斑驳的木质杖杆很有年代感,上面钉满了小小的半生锈的铁片,每个铁片上的图案和文字都不同,应该是每走到一处所得到的纪念徽章。我们平时所说的阿尔卑斯范围很大,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整个阿尔卑斯地区有着悠久的户外历史和徒步文化,是欧洲户外运动的摇篮。  1786年采水晶人Balmat和医
Albert leichtfried,奥地利高山向导兼气象学家,首攀了超过50条WI6以上路线,2005年Saas Fee攀冰世锦赛第三名,2006年Kandersteg攀冰节第一名。首攀路线包括Illuminati M11 /WI6 (意大利)、Game OverM13- (奥地利,世界第二条,欧洲第一条M13路线)。由他首攀的月球漫步(Moonwalk)和中庭(centercourt)称得上
FILM  绝命海拔  导演: 巴塔薩·科马库  主演: 杰森·克拉科/乔什·布洛林/约翰·浩克斯 等  类型: 剧情/传记/冒险  影片改编自1996年的珠峰有史以来最惨烈的山难,是一场真实的探险经历。友善谨慎的罗布·霍尔是新西兰“冒险顾问”登山公司的向导;风趣搞怪的斯科特·费雪带领的是来自西雅图的“疯狂山脉”登山队。他们相互竞争,又彼此帮助。两支队伍中的登山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有邮差、记者、
我来自湖南,是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做着接地气的自然保护工作。走长路巡山,遇到动物拍照,遇到坏人制止,走到百姓家喝茶,宣传森林防火和自然保护。我还是个野生动物爱好者,在途中,一次次的邂逅林中小鹿,回味着那份美好,一次次沐浴树梢传来的春风。除了这些,还有突如其来的来自大山深处的狗吠和麂子惨叫。  然而摄影知识和技术不过关,对于我在野外找动物的能力来说是不小的浪费。记得一次巡山遇到最好的机会
步行者日记  行走在痛与梦之间  作者:[美]唐纳德·L.布朗  译者:张莉波/王凤芝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如果这本书的中文版能够早10年出现,那么我们的背包客时代会来得更早一些。这是个丝逆袭的成功案例:高中没毕业、濒临破产、饱受婚姻和膝盖伤痛折磨的中年胖子,通过努力先后实现了人生两大梦想:考上哈佛法学院,徒步穿越美国——这是他在膝盖手术后吗啡作用下写下的两行字,因此书名原为《吗啡之梦》(T
一项为了保证消费者安全最大化、对人类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生产者对原材料的使用负责任的纺织品国际环保标准认证。由瑞士蓝色标志科技公司推动并于2000年10月17日公布。该认证标准极为严格,从聚酯、聚酰胺及棉等原料,到织布、印染、涂布、贴合加工,乃至最终成品生厂的相关制程、使用的染料、化学药剂,均要符合其生态环保规范,否则,就无法取得该项认证。但是一旦获得bluesign?认证的纺织品牌及产品,就代表着
意大利多洛米蒂的三峰山TreCime di Lavaredo是东阿尔卑斯山里的标志性山峰,自东向西,三座山峰依次排开:小峰Cima Piccola/Kleine Zinne (2857米),主峰Cima Grande/Gro?e Zinne(2999米)和西峰Cima Ovest/Westliche Zinne(2973米)。主峰Cima Grande500米高的北壁是阿尔卑斯山的六大北壁之一(另
再好好想想,何不用DriftWheels(直译为“漂移的轮子”)穿梭在城市间呢。它是一个两轮自平衡的滑板车,不仅仅能提升你每天的通勤效率,还能让运动变成一种有趣的体验。碳纤维、LED灯这些现代的设计元素为它平添了几分时尚色彩,马力强劲的整流式换向器电动机可以把你送到任何你想去的方向。你只需要站在一组橡胶轮子上,就能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滑行到上课或者工作的地方,它非常好的校正功能还能助力你超稳定的
“伊斯坦布尔,将游牧部落的传统、波斯的艺术修养、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阿拉伯的科学文化融于一身,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是个地道的城市混血。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土耳其最后一站,我的船又将驶向远方。”  2015年9月7日,翟墨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这段话,代表着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完美收官。今年4月20日,翟墨带领一支由东南卫视号和沣沅弘号组成的船队,从中国福建平潭起航,重走海上
很多人喜欢大海是因为它的宽阔与蔚蓝色的美丽,但在平静的背后海洋潜藏着狂暴的力量。只有那些离岸远航的水手们,才能看到海洋残暴狂野的一面。时至今日,依靠风力航行的帆船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极限精神,在帆船比赛中依旧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2015年11月23日本刊记者跟随飞驰2号帆船,参加了2015首届亚诺环中国海岸帆船赛的最后一站比赛—深圳至三亚赛段的航行。比赛自9月从大连挂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