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阅读课第一课时的有效性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形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在山脚下,第二课时在半山腰,第三课时已爬上山顶,大概是山脚下看不到全部的风景,所以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我想原因无非是教学内容不好安排——初读课文、学生字太简单;初读课文、学生字,再讲读课文量太大。所以第一课时在公开课很少人问津,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即使平时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上得随随便便,学生只是读读书,认认字,了解一下大概的意思。那么,如何种好第一课时这块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以它“一见钟情”呢?本人认老师必须注意以下环节上的设定。
  一、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认为第一课时无非就是破题读文,整体感知,教字教词,扫清障碍而已。只不过每个第一课时都这么上,教学实在没劲,学生也没有兴趣。这揭示了当前教师上第一课时的一般教学程序和任务,也反映了当前第一课时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僵化(对第一课时的划分界限的认识僵化)、简单化(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理解简单化)、模式化(对第一课时教学方法的操作模式化)。其实,第一课时的目标应是弹性的、多元的,它应随学生、教材、年段和规律的不同而改变。
  1、针对教学对象,合理设定
  教学的对象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教师在第一节课时设定教学目标,既要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也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且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同是六年级不同的二个班,在教学一个知识水平比较好的班级时,那么我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就不把字词教学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把传统意义上认为属于第二课时的课文理解探究活动放到第一个课时上来,而对于基础知识水平较弱的班级时,我在第一课教学时就要花大量的时间。
  2、把握教材类型,灵活设定
  由于小学课文教材类型多种多样的,所以第一课时的目标应是弹性的、多元的。而要做到因文而异。
  3、根据不同年段,分层设定
  应根据年段的不同有所侧重:低年级的学生,把握在“了解”层面,其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只有扫清这些字词障碍,学生才能进入课文学习这一环节,所以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应该加大识字和写字的比重。而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在读正确生字新词,还要发展到“理解”程度的。在此基础上,还要读通读顺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至于高年级学生,已可以通过工具书等手段独立完成字词的学习,所以教师大可以放在课前的预习中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可在课堂教学时进行个别重点字词指导,并且要求学生要掌控在“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此是,第一课时的重点该放在交流落实预习,指导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语段探究的教学。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积累作为基础。不同年龄阶段或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所能达到的阅读效果和层次是不尽相同,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在不同年段的设定也是不同的。
  4、遵循规律,合理确定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遵循阅读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虑各种因素。一方面,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时应达到不同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不论是教学什么课文,第一课时都是学生与文本的初次接触,这一共性问题决定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必须考虑一些具有共性的要素,如生字的解决,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感知,对课文文体、作者表达方式方法基本的辩识以及对文本传达出来的情感的最初感悟等。因此,在确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基本要素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重基础,重发展,同时要体现出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区分度和梯度。
  二、科学地采用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不是僵化的字词教学,阅读教学也可以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如果阅读与字词教学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无疑会更加丰富生动。退一步说,即使我们在第一课时不安排阅读,而以传统的字词教学为主要任务,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求变,同样也是可以改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的。
  1、课前预习,事半功倍
  叶圣陶先生认为,预习时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理解课文,正是‘养成读书习惯’的目标相应和”,所以是“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当然,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预习指导就应因人因文而异。因文而异,不同类型的课文要有不同的预习要求,比如从讲读课文到阅读课文,再到独立阅读课文,预习的要求要逐渐降低;因文而异,要有“单元意识”,对同单元课文的预习要求?作总的安排,“量体裁衣”,“变换形式”;因文而异,还应明确作为“课文”组合进教材系列中的现阶段承担的训练重点,设计预习题时力求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一是指预习题不必强求一律,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对文化水平悬殊很大的聋哑学校教学班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并出示难易不同的预习题;二是在课堂预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机点拨,对不同的同学给以不同程度的提示。
  2、课文导入,激发情感
  课文导入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入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好准备,开启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憾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3、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出发,最后再回到整体,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但 “整体感知”作为教学思想和教学目的,绝不是浮光掠影式的,那样学生虽能够走“近”文本,整体了解课文,但学生往往不能感知文本中蕴藏的丰富内涵。所以教师在第一课时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完整的认识。在有效试读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试读体会,说出感受,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达到放下课本还很清楚的地步。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心,还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需要和认知特点等,种好这块田,让学生一见钟情!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能够解决环境和经济矛盾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和广泛采用.对循环经济进行综合评价,为及时
第二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即将于6月14~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富土星光将与富士施乐以800平方米的超大展台同台亮相,联合为您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在网印工艺中,套印精度不高是困扰网印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印前和印刷两个阶段,探讨控制网印图文变形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目的:探索医院岗位绩效评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使岗位绩效评估信息系统直接体现医院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方法:建立符合医
纸包装是产品包装应用的一种重要、成熟、广泛的形式,纸包装结构、材料的设计等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保护、促销、运输等效果和功能。目前,产品的流通是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为了争夺
【摘 要】语言是一门艺术,随着我国经济、教育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这是在一个讲究人际沟通的时代,也是一个靠口才赢得人脉的时代。  【关键词】藏区小学生 语言艺术 交流能力 综合素质  语言是一门艺术,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随着我国经济、教育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这是在一个讲究人际沟通的时代
洁净室是防止环境尘粒和微生物污染,并对其进行控制的区域。在制药业,制药厂房洁净室的设计施工和洁净维护非常重要,而其中地面的控制又是最应受到重视的部分。本文将围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