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不是一块糖,放到嘴里就可以觉得甜;也不是一个炮,一点就可以听到响
平衡记分卡介绍到中国以后,已经成为了新管理神话。受到了经济界、管理学界、企业界的热烈欢迎。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已在尝试实施。然而,正当国内外相当多的企业掀起学习热潮的时候,前不久,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卡普兰教授却断言:尽管世界500强企业有80%以上都在使用平衡记分卡,一半以上都是用错的。
由此,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中国企业对平衡记分卡应用的情况究竟怎么样?
应用:要走出低俗化的误区
当前,国内平衡记分卡应用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出现了低俗化倾向。表现在:学术研究中的浮躁化;恶意操作的商业化;咨询中的随意化和软件生产的模式化。
漠视核心和本质,把平衡记分卡当成了统计工具
当前在我国应用平衡记分卡的实践中,相当多的咨询企业,把平衡记分卡“既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又是一种战略部署工具”的概念偷换为:“平衡记分卡仅只是一种绩效考核工具”。引领了一些企业拿“平衡记分卡”当成人事管理中的一种统计表使。当成了“在现代管理理念”的美名下,打分挑勾的工具。更有甚者,居然把平衡记分卡当成了“记载考勤,区分奖金”的统计表。完全背离了“平衡记分卡”的核心和本质。
案例互抄,缺少理解后的开掘
相当多的咨询公司也看中了这块肥肉,以至没有来得急认真地研究和理解平衡记分卡的特点和实质,没有或没有完全读懂平衡记分卡的理论模型和平衡原理,就急急忙忙地摆开了咨询的战场。
他们带着种种桂冠,冠冕堂皇地站在讲台上;或是重复着错误的说教;或是仅仅将平衡记分卡用来作为KPI的分类工具;或是把平衡记分卡当成关于因果的一系列并不成熟的设想;或是……
笔者从网上调阅了100篇这些大师们论述平衡记分卡的文章和论述。吃惊地发现:92%都是一个模子的模仿秀。一篇文章错,则全错。其基本案例大都是可口可乐(瑞典)公司的。就连某EMBA的管理大师的文章,居然也是从中国企业家网抄的。
软件模式化助长了低俗化的蔓延
平衡记分卡的火爆,使得有关平衡记分卡的软件纷纷出笼。但是,在低俗化思想指导下生产出的软件,不仅结构简单,功能平平。而且,大多没有抓住平衡记分卡的核心和本质。把漠视平衡记分卡基本原理的东西,模式化了。这就在低俗化的路上走得更远了。因此,众多软件中经过国际平衡记分卡协会认可的软件几乎没有。
抓住本质:新管理“神话”才会发光
应当指出:平衡记分卡重在平衡。平衡记分卡所指的平衡,是一种综合的平衡,动态的平衡,战略的平衡,增量的平衡。
对于上述问题,中国企业确实少有深刻理解。许多企业只是依样画葫芦,无非是将企业的衡量指标分成四类而已。或者说,仅仅将平衡记分卡用来作为KPI的分类工具。完全没有把握住其平衡原理和平衡关系。其实,平衡记分卡正是通过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创新等四个维度的平衡关系,以及失衡的状况,来对企业进行问题追踪和进行战略调整的。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企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这正是这个新管理神话的光环之所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企业不知道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怎样进行实战设计,不明白应选择哪一块作为重点,造成盲目地照搬照用。以致很多企业热情很高,收效不大。
其实,管理大师卡普兰早已经明确地指出在应用实践中平衡记分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特点:“这四个方面应该被看作样板,而不是紧身衣。没有任何数学定理规定这四个方面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我们尚未看到哪家公司所采用的少于这四个方面。但是一个或更多的额外方面可能是必要的,具体情况取决于行业状况和经营单位的战略。”
这里,既指出了平衡记分卡应用的广泛性,又指出了其应用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特别是:由于平衡记分卡具有战略意图具体化、战略设计明示化、战略思想可操作化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广大的中小企业应用。
根据一些企业应用平衡记分卡的经验,企业在应用中一定要紧紧抓住五个环节,也可以叫做五要:要深刻理解平衡记分卡的内涵和本质;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设计好战略;要搞好战略展开图,抓好关键控制点;要培训好骨干;要注意进行扩展型应用。
当然,企业在应用中出现的“不知选择哪一块作为重点”和“盲目的照搬照用”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或者说必然要经过的一个过程。平衡记分卡最有价值的地方,是需要中国企业经过一段学习、消化、探索、实践的过程才能“取到真经”的。它不是一块糖,我们放到嘴里就可以觉得甜;也不是一个炮,一点就可以听到响。一个75年来最有价值的战略管理学中的精髓,我们不下一点力气,不付出一点代价,不经过一段实践和探索就掌握和学会了,那是不可能的。
只要我们抓住要领,联系实际不断进行企业四项管理要素之间由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的创新发展,就一定能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就一定能感受到国外“75年来最有价值的管理学成果”的最有价值的地方。
平衡记分卡的特点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在寻求该项战略提出的各种因果关系的落实和实证。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它在调整该项战略开发和实施中的不适应性。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它在调动该项战略开发和实施中的各种管理要素,通过积极的平衡,创造一种增量保障能力,以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它通过战略实施中各种管理要素平衡中的问题,能动地、适时地、反馈给战略设计者,以便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因此,我们说平衡记分卡有效地解决了“把战略做实的世界性难题”。
(责任编辑 廖文燕)
平衡记分卡介绍到中国以后,已经成为了新管理神话。受到了经济界、管理学界、企业界的热烈欢迎。国内许多著名企业已在尝试实施。然而,正当国内外相当多的企业掀起学习热潮的时候,前不久,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卡普兰教授却断言:尽管世界500强企业有80%以上都在使用平衡记分卡,一半以上都是用错的。
由此,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中国企业对平衡记分卡应用的情况究竟怎么样?
应用:要走出低俗化的误区
当前,国内平衡记分卡应用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出现了低俗化倾向。表现在:学术研究中的浮躁化;恶意操作的商业化;咨询中的随意化和软件生产的模式化。
漠视核心和本质,把平衡记分卡当成了统计工具
当前在我国应用平衡记分卡的实践中,相当多的咨询企业,把平衡记分卡“既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又是一种战略部署工具”的概念偷换为:“平衡记分卡仅只是一种绩效考核工具”。引领了一些企业拿“平衡记分卡”当成人事管理中的一种统计表使。当成了“在现代管理理念”的美名下,打分挑勾的工具。更有甚者,居然把平衡记分卡当成了“记载考勤,区分奖金”的统计表。完全背离了“平衡记分卡”的核心和本质。
案例互抄,缺少理解后的开掘
相当多的咨询公司也看中了这块肥肉,以至没有来得急认真地研究和理解平衡记分卡的特点和实质,没有或没有完全读懂平衡记分卡的理论模型和平衡原理,就急急忙忙地摆开了咨询的战场。
他们带着种种桂冠,冠冕堂皇地站在讲台上;或是重复着错误的说教;或是仅仅将平衡记分卡用来作为KPI的分类工具;或是把平衡记分卡当成关于因果的一系列并不成熟的设想;或是……
笔者从网上调阅了100篇这些大师们论述平衡记分卡的文章和论述。吃惊地发现:92%都是一个模子的模仿秀。一篇文章错,则全错。其基本案例大都是可口可乐(瑞典)公司的。就连某EMBA的管理大师的文章,居然也是从中国企业家网抄的。
软件模式化助长了低俗化的蔓延
平衡记分卡的火爆,使得有关平衡记分卡的软件纷纷出笼。但是,在低俗化思想指导下生产出的软件,不仅结构简单,功能平平。而且,大多没有抓住平衡记分卡的核心和本质。把漠视平衡记分卡基本原理的东西,模式化了。这就在低俗化的路上走得更远了。因此,众多软件中经过国际平衡记分卡协会认可的软件几乎没有。
抓住本质:新管理“神话”才会发光
应当指出:平衡记分卡重在平衡。平衡记分卡所指的平衡,是一种综合的平衡,动态的平衡,战略的平衡,增量的平衡。
对于上述问题,中国企业确实少有深刻理解。许多企业只是依样画葫芦,无非是将企业的衡量指标分成四类而已。或者说,仅仅将平衡记分卡用来作为KPI的分类工具。完全没有把握住其平衡原理和平衡关系。其实,平衡记分卡正是通过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创新等四个维度的平衡关系,以及失衡的状况,来对企业进行问题追踪和进行战略调整的。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企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这正是这个新管理神话的光环之所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企业不知道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怎样进行实战设计,不明白应选择哪一块作为重点,造成盲目地照搬照用。以致很多企业热情很高,收效不大。
其实,管理大师卡普兰早已经明确地指出在应用实践中平衡记分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特点:“这四个方面应该被看作样板,而不是紧身衣。没有任何数学定理规定这四个方面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我们尚未看到哪家公司所采用的少于这四个方面。但是一个或更多的额外方面可能是必要的,具体情况取决于行业状况和经营单位的战略。”
这里,既指出了平衡记分卡应用的广泛性,又指出了其应用的原则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特别是:由于平衡记分卡具有战略意图具体化、战略设计明示化、战略思想可操作化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广大的中小企业应用。
根据一些企业应用平衡记分卡的经验,企业在应用中一定要紧紧抓住五个环节,也可以叫做五要:要深刻理解平衡记分卡的内涵和本质;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设计好战略;要搞好战略展开图,抓好关键控制点;要培训好骨干;要注意进行扩展型应用。
当然,企业在应用中出现的“不知选择哪一块作为重点”和“盲目的照搬照用”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或者说必然要经过的一个过程。平衡记分卡最有价值的地方,是需要中国企业经过一段学习、消化、探索、实践的过程才能“取到真经”的。它不是一块糖,我们放到嘴里就可以觉得甜;也不是一个炮,一点就可以听到响。一个75年来最有价值的战略管理学中的精髓,我们不下一点力气,不付出一点代价,不经过一段实践和探索就掌握和学会了,那是不可能的。
只要我们抓住要领,联系实际不断进行企业四项管理要素之间由平衡到不平衡,又到新的平衡的创新发展,就一定能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就一定能感受到国外“75年来最有价值的管理学成果”的最有价值的地方。
平衡记分卡的特点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在寻求该项战略提出的各种因果关系的落实和实证。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它在调整该项战略开发和实施中的不适应性。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它在调动该项战略开发和实施中的各种管理要素,通过积极的平衡,创造一种增量保障能力,以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它不仅提出了一项战略,而且它通过战略实施中各种管理要素平衡中的问题,能动地、适时地、反馈给战略设计者,以便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因此,我们说平衡记分卡有效地解决了“把战略做实的世界性难题”。
(责任编辑 廖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