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导入像一根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倾听音乐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笔者在中职音乐课中,尝试用卡拉0K导入法、诗歌抒情法等方法进行导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课;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20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笔者却对课堂导入一片茫然。
如在学习《家乡戏曲》这一课的时候,教材要求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能够了解一些家乡的地方戏曲,所以笔者采用提问方式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与众不同的音乐,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呢?”于是笔者就播放了瓯剧的片段。谁知,学生听后一片茫然,“老师我们根本就听不懂,音乐也一点儿都不美。”课还没开始上,笔者先败下阵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乐之”才是学习的最好状态,而要实现它,又必须以“好之”为前提,一个良好的课堂开场白就担当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桥梁的角色。
一、音乐课导入遵循的原则
1. 真中求巧,巧中求趣
“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教学所必须遵循的最主要的原则。课堂导语也是如此,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内容如何丰富,课堂知识的“真”永远是最基本的。只有在具备知识性的前提下,教师才有资格去探求教学和学习的“趣”。上课开始活动得巧妙与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学习氛围,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成了衡量课堂导入适当与否的重要依据。言之有物,言之有味,形式多样的导语绝对是调动课堂氛围的一剂良药。
2. 博中求精,精中求效
现在的艺术课堂是一个博采众家之长的地方,各种艺术形式的交叉融会使得艺术课的内容也前所未有的广博起来。因而作为课堂开场白的导入虽然可讲的东西很多,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它也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不能完全取代教学内容,所以要忌喧宾夺主。
导入的形式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出发,尽量简明扼要。同样教师的导语也一样,不要兴之所至就说东扯西,洋洋洒洒一大篇,而应该把握好时间长短,内容的多少,尽量在几分钟之内把要讲的事情说清楚。
二、欣赏课导入的方法
1. 卡拉0K导入法
卡拉0K这种演唱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或学生的范唱,更是学生所关注的。通过范唱,能使学生对音乐获得整体感性认识,并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进一步教学,如在教唱歌曲《东方之珠》时,请一位学生用卡拉0K形式演唱《我想有个家》,由于此歌属于流行歌曲,多数学生较为熟悉,并十分喜爱,台上同学的演唱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有的跟着旋律模唱,有的挥起双臂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激烈,接下来笔者便说:“刚才我们演唱的这首歌曲诉说了流浪在外的孩子期盼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的渴望心情,今天我们同样学习一首流行歌曲,表达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深沉眷恋和亲切关爱。”运用卡拉0K形式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显得自然贴切,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不乏是一种很好的开场形式。
2. 诗歌抒情法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诗歌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以诗歌作为课堂开头不仅可以营造课堂意境,更可使教师的语言变得唯美且韵味十足。在学习《秋天多么美》时,笔者以《秋景》这首诗作为开场:“诗人用他的诗为我们描绘秋天的风,秋天的落叶,引领我们走进充满诗意的秋天。同时也通过对秋景描绘的借鉴,学习如何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秋天的美。”
3. 轟动效应法
教材中所选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其作者或作品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许多作品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作者或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来导入新课,会给学生值得一听的感觉。欣赏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时,笔者说:“二泉映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不朽作品,在国际国内乐坛上盛演不衰。它不仅成为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张韶、宋飞的保留曲目,还被改编为民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管弦乐等多种形式。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此曲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适合了。这种音乐只应跪下去听。”这种导入为正式欣赏渲染了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到作品的分量和价值,从而以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态进入到艺术情境之中。
4. 导师表演法
音乐欣赏课上,学生是主体,是音乐的聆听者和感悟者,而教师是“导演”“设计师”“合作伙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唤起学生欣赏热情,是直截了当的导入方法,而且能通过自身的音乐表演,提高教师的威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顺理成章。
5. 直观形象法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丰富、形象、直观的动画、声音、音乐等有机的组合,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从而真切地感受音乐,展开想象,开拓思维。在给高年级学生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笔者就利用课件作导入。一幅幅春江花月夜的美景,配以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歌徐徐滚动,典雅抒情的乐曲声声入耳,音、诗、画的巧妙结合创造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学生不由地畅游此景,看着美丽的画卷,听着悦耳的音乐,品味着优美的诗句,整堂课成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殿堂。
总之,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如能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灵活地选用导入方法,将会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体验生活,感悟精神,激发力量,点燃学生生命中的激情和无限的遐想。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第二职业学校 325400)
关键词:音乐课;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20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笔者却对课堂导入一片茫然。
如在学习《家乡戏曲》这一课的时候,教材要求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能够了解一些家乡的地方戏曲,所以笔者采用提问方式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与众不同的音乐,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呢?”于是笔者就播放了瓯剧的片段。谁知,学生听后一片茫然,“老师我们根本就听不懂,音乐也一点儿都不美。”课还没开始上,笔者先败下阵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乐之”才是学习的最好状态,而要实现它,又必须以“好之”为前提,一个良好的课堂开场白就担当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桥梁的角色。
一、音乐课导入遵循的原则
1. 真中求巧,巧中求趣
“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教学所必须遵循的最主要的原则。课堂导语也是如此,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内容如何丰富,课堂知识的“真”永远是最基本的。只有在具备知识性的前提下,教师才有资格去探求教学和学习的“趣”。上课开始活动得巧妙与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学习氛围,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成了衡量课堂导入适当与否的重要依据。言之有物,言之有味,形式多样的导语绝对是调动课堂氛围的一剂良药。
2. 博中求精,精中求效
现在的艺术课堂是一个博采众家之长的地方,各种艺术形式的交叉融会使得艺术课的内容也前所未有的广博起来。因而作为课堂开场白的导入虽然可讲的东西很多,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它也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不能完全取代教学内容,所以要忌喧宾夺主。
导入的形式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出发,尽量简明扼要。同样教师的导语也一样,不要兴之所至就说东扯西,洋洋洒洒一大篇,而应该把握好时间长短,内容的多少,尽量在几分钟之内把要讲的事情说清楚。
二、欣赏课导入的方法
1. 卡拉0K导入法
卡拉0K这种演唱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或学生的范唱,更是学生所关注的。通过范唱,能使学生对音乐获得整体感性认识,并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进一步教学,如在教唱歌曲《东方之珠》时,请一位学生用卡拉0K形式演唱《我想有个家》,由于此歌属于流行歌曲,多数学生较为熟悉,并十分喜爱,台上同学的演唱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有的跟着旋律模唱,有的挥起双臂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激烈,接下来笔者便说:“刚才我们演唱的这首歌曲诉说了流浪在外的孩子期盼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的渴望心情,今天我们同样学习一首流行歌曲,表达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深沉眷恋和亲切关爱。”运用卡拉0K形式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显得自然贴切,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不乏是一种很好的开场形式。
2. 诗歌抒情法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诗歌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以诗歌作为课堂开头不仅可以营造课堂意境,更可使教师的语言变得唯美且韵味十足。在学习《秋天多么美》时,笔者以《秋景》这首诗作为开场:“诗人用他的诗为我们描绘秋天的风,秋天的落叶,引领我们走进充满诗意的秋天。同时也通过对秋景描绘的借鉴,学习如何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艺术形式去表现秋天的美。”
3. 轟动效应法
教材中所选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其作者或作品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许多作品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借作者或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来导入新课,会给学生值得一听的感觉。欣赏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时,笔者说:“二泉映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不朽作品,在国际国内乐坛上盛演不衰。它不仅成为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张韶、宋飞的保留曲目,还被改编为民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管弦乐等多种形式。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此曲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适合了。这种音乐只应跪下去听。”这种导入为正式欣赏渲染了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到作品的分量和价值,从而以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态进入到艺术情境之中。
4. 导师表演法
音乐欣赏课上,学生是主体,是音乐的聆听者和感悟者,而教师是“导演”“设计师”“合作伙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唤起学生欣赏热情,是直截了当的导入方法,而且能通过自身的音乐表演,提高教师的威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顺理成章。
5. 直观形象法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丰富、形象、直观的动画、声音、音乐等有机的组合,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从而真切地感受音乐,展开想象,开拓思维。在给高年级学生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笔者就利用课件作导入。一幅幅春江花月夜的美景,配以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歌徐徐滚动,典雅抒情的乐曲声声入耳,音、诗、画的巧妙结合创造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学生不由地畅游此景,看着美丽的画卷,听着悦耳的音乐,品味着优美的诗句,整堂课成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殿堂。
总之,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如能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灵活地选用导入方法,将会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体验生活,感悟精神,激发力量,点燃学生生命中的激情和无限的遐想。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第二职业学校 3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