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高职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主体按照一定的语言规范,对教育客体实现思政教育的过程[1]。近年来,受新媒体和多元文化等因素影响,“00后”高职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正面临话语主体综合素养不足、话语内容与现实疏离、话语语境不合时宜和话语平台建设发展滞后等诸多困境。因此,高职学校应培育魅力型话语主体,倡导盐溶型话语内容,营造适宜型话语语境,构建融合型话语平台,积极推进“00后”高职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2-0012-0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施的中介[2],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00后”高职学生干部作为当下高职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和骨干力量,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关键一环。然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话语主体综合素养不足、话语内容与现实疏离、话语语境不合时宜和话语平台建设发展滞后等困境。因此,应对“00后”高职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进行研究。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和特征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指高职教育主体在特定语境下,通过相关的话语平台,对教育客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本质属性,是指它的政治性、阶级性[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服务于其所属语境下的社会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即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为根基,抢占大学生思想理论高地,坚定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地位不会因当今外来多元文化思潮猛烈的冲击而动摇。
   (二)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离不开社会和教育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正如我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根植于高职教育实践的土壤,以师生为中心,从师生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辅导员为主的“00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教育主体要走下讲台、走进寝室,走近学生,充分关注学生干部间的差异性和鲜明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择人施语。
   (三)主体性
   话语是主体在特定情境中用于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载体,具有主体性特征[4]。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道德水准、价值判断、理论水平、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等都会影响话语客体对思想政治话语的接受程度。辅导员作为“00后”高职学生干部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其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日常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对思政话语的认同度和接受度。
   (四)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语言体系,其所表达的事物和语言符号本身都会随外部环境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新时代下,新媒体崛起,多元文化深度交融,新思想、新论断暗潮涌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吸收时代语言,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使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思政理论主动转换为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话语内容。
   二、“00后”高职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困境
   对成长于新时代的“00后”高职学生干部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包含的主体教条、内容疏离、语境严肃和平台单一等特点,正日渐消解他们对思想政治话语的热情和认同,使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面临话语主体素养不足、话语内容疏离现实、话语语境不合时宜和话语平台发展滞后等困境。
   (一)话语主体素养不足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作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体,毕业于思政教育、师范类等专业的人员比例较低,思政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较低,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中容易照本宣科,令本身学业并不出色的高职学生干部难以理解。同时,在当下由新媒体平台构筑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社会,不少辅导员缺乏把握新形势的意识和运用新技术的本领,导致其在信息掌握、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等方面逐渐滞后于学生干部,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二)话语内容疏离现实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离不开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多以政治话语、文件话语、权力话语呈现[2],这些与出生于千禧年后,成长于新时代的“00后”高职学生干部的现实生活日渐疏离。因此,“00后”高职学生干部虽然是高职学生中思想相对活跃,求学、求知、工作热情相对较高的骨干群体,但相比于本科生而言,薄弱的理論基础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掌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单调乏味、晦涩难明的内容时依然容易感到厌烦和抵触。    (三)话语语境不合时宜
   语境是话语的生存土壤,影响着话语的产生和传递。适宜的语境就像可以不停滋养植物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能够辅助话语内容更快速、更有效地被话语客体所接受。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其本身固有的相对保守、严肃、陈旧的语境与当下“00后”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开放”“活泼”“新奇”等风格的话语之间缺乏耦合关系,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学生干部间的传递与发展。
   (四)话语平台发展滞后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课堂、谈心谈话和主题活动等是主要的话语平台。然而,在互联网崛起和多元文化冲击下,新媒体和国外思潮正在不停解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冲击传统的话语平台。在日渐形成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语境中,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論课和谈心谈话等形式的话语平台难以在学生干部间有效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三、“00后”高职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换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是指话语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用话语客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来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针对当前“00后”高职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面临的困境,高职院校应培育魅力型话语主体,倡导盐溶型话语内容,营造适宜型话语语境,构建融合型话语平台,积极推进“00后”高职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
   (一)培育魅力型话语主体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00后”高职学生干部入脑入心,首先就要解决好“谁来说”的问题。在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话语时代,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不仅要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应把握时代潮流,学会运用微信、抖音等思想活跃的年轻人集聚的新媒体平台,以青年化的语言进行发声,发挥教师思政教育先锋的主体优势。此外,辅导员要真正贴近“00后”学生干部,认清他们与本科生以及一般高职学生间的差异性,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择人施语,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话语风格,着力培育魅力型的话语主体。
   (二)倡导盐溶型话语内容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明确了“谁来说”的基础上,要回答好“说什么”,即教育者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倡导“盐溶型”话语内容。要在努力学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融入俚语、方言、校园话语和网络流行语等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话语被当下广大青年学子更喜闻乐见的新词语、新句式和新语体,从而使“00后”高职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蕴藏理论的生命力,富含营养,又能体味时代的流行性和新鲜感,脍炙人口,就像盐一样能够快速融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话语客体精神的调养源泉。
   (三)营造适宜型话语语境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因其“独白式”的单向交流方式,往往容易引起“00后”高职学生干部的抗拒,甚至厌烦,不利于思政话语入脑入心。理想的对话关系应是平等、自由的,并能够引起相互共鸣的。因此,辅导员等思政话语主体应不断优化话语语境,既要旗帜鲜明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造浓理论学习氛围,又要学会运用社交平台了解学生干部的真实状态,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青年化发声,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交流,营造和谐、平等、适宜的对话语境。
   (四)构建融合型话语平台
   传统的思政话语平台信息有限、形式单一等局限使话语主体的权威不断受到挑战。截止到2020年3月,在我国约9.04亿网民的职业中,学生占比最高,达26.9%。网络平台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影响着思政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因此,高职院校既要坚守传统思政教育课堂,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直接传授理论知识的优势,又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依靠新媒体平台,搭建“中心辐射式”网络话语平台体系[5],通过“师语”与“生言”相融,“官方媒体”与“学生媒体”结合,构建融合型的“00后”高职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成为引领当下青年学生思想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詹捷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
   [2]毕红梅,付林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3]石书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J].探索,2003(3).
   [4]侯勇,纪维维.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
   [5]杨洋,胡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9).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高涨,继而产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推动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在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美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操,提升素质教育的综合质量.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掘音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经常谈到的话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及格率等这些指标的约束,大部分教师还是在应试教育
为保障5岁以下托育资源供给、促进国家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加拿大各省/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托育教师薪资,主要包括规定并及时调整最低时薪、提供统一或分级时薪补贴以及
幼儿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日常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当中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方式,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并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学重在育
阅读概括能力,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的一项关键能力.具备良好阅读概括能力的学生,能够快速提炼文意、把握文章脉络与文章中蕴
[摘 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的要求,以线上教学为契机,抓好思政课教学“思维要新”新国情、新学情、新教情的三个着力点,从狠抓落实集体备课;积极创新“课前新方式讨论—课中新形式析理论—课后新手段强效果”教学范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三个方面着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的要求,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语文是一门针对语言文字进行运用和传播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显性教育立足于思政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互联网主旋律,利用直接、外显的教育活动进行有形教育。隐性教育立足于青年学生的话语形式、实践兴趣、网络氛围,利用间接、内隐的教育活动进行无形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网络思政旗帜鲜明与柔性表达相统一,坚持发挥主渠道作用与丰富实践形式相统一,坚持构建网络平台与营造网络氛围相统
随着新时期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并且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信息化逐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为教学改革打开新局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