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思维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造成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分析
  从认识的发展理论角度来分析,学习的过程是在不断的认识,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是需要以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加工,将认知对象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储存起来,直观来讲就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从中将对新知识学习有用的旧知识提炼出来,最终来保障新知识的顺利学习,也就是准确地把握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平衡點. 这种过程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并非每一名学生都能一次性成功. 原因: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洞悉学生思维困惑之处,而教师任由自己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最终导致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时往往找不到东西;二是当新知识与旧知识在结构上无法衔接时,或者说新旧知识缺乏了必要的平衡点时,这些新知识就可能在学生正常的思维过程中被排斥,或者需要调整过后才能被真正吸收. 旧知识与新知识不能顺利地衔接,造成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
  二、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的体现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思维、方法上都存在差异性,因此,思维障碍都不同.
  1. 肤浅性
  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对数学原理、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大部分学生都会止步于概念理解的表面水平上,无法脱离具体的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当然就无法真正理解其概念的本质. 这样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学生面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时,通常的思维方式是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来进行思考,大部分学生都是因果思维习惯,若要改变思维方式非常难,最终无法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破解之法.
  2. 差异性
  高中学生由于学习基础不同,思维方式必然多样化,因此,面对同一道数学问题学生的认知与感受都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偏颇. 这样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太重视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全部挖掘出来,没有将问题的确定条件准确把握,最终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例如:函数 y = f(x)满足 f(2 x) = f(2 - x)对任意实数 x 都成立,证明函数y = f(x)的图像关于直线 x = 2 对称. 这个例题,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都显得比较难,学生主要是反映写不清楚. 此时,教师应该督促学生查阅教材,可以在函数这一章中寻找到相关的知识,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奇、偶函数、反函数以及原函数的图像的对称性,之后学生便能将例题成功解答.
  3. 消极性
  基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分析,大部分高中学生都有一定的数学解题经验,正因为这样,学生对某些解题方法或者思维方式深信不疑,面对很多数学问题都按照一惯的解题经验去套,进而让自己的思维进入了僵化状态,面对新的数学问题却无法作出对应的反应.
  三、突破思维障碍的具体措施
  1. 数学思想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意识. 学生只有具备了数学意识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准确选择自己的行为,这种意识不是对知识的应用,也不是一种能力的评价,而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知道该怎么做. 至于做得好不好,归根于技能问题,部分技能问题并非学生不懂,而是不知道怎么用才算合理. 中学生面对高中数学问题,首先就是套公式,善于模仿求解,一旦面对陌生一点的题型就无从下手,而这就是数学意识缺乏的主要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基础知识的规范性、准确性以及熟练程度都很重要,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意识也不能被忽视,学生有了良好的意识才能将基础的知识充分发挥,才能将这种意识融合到问题当中,最终走出思维障碍,解决问题.
  2. 学生主体
  高中数学教师不能任意教授,不能以灌输为主要手段.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与掌握情况,特别是某些新知识,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内心的求知欲望,就能有效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出现. 学生没有思维障碍的阻挠,才会有创新的欲望,才能去寻求更高的学习目标.
  3. 诱导学生
  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 ,消除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高中数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拒绝题海战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学习的负担. 高中学习本身就很枯燥,压力也很大,希望各门学科的教师都能坚持这个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松柱. 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浅谈[J]. 文理导航(下旬), 2011(1).
  [2]沈国根. 高一数学如何有效地“教”与“学”[J]. 中学数学, 2012(3).
  [3]周丽. 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11(15).
  [4]郭蕤.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5).
其他文献
现在,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素质教育,都大力提倡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对数学教学现状做了一些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在教学中,既让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培养能力.  一、对数学教学现状的反思  多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往往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只是一个听众.整节课的基本结构就是
【摘要】文章给出了嵌套正多边形的边长和面积与原正多边形的边长和面积之间的几个递推关系式.  【关键词】面积;边长;正三角形;正多边形
近年来,由于职业中专与普通高中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再加上高校的连年扩招,致使职业中专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表现在职业中专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教师面临“学生难教”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怎样上好职业中专数学课,就成了职业中专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重树信心,享受快乐  随着国家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家
视疲劳也称眼疲劳,是由于视器方面的缺陷,加上身体因素及工作因素等影响,使得在使用视器进行工作与学习时容易疲劳.出现视觉模糊、眼部不适、眉弓部胀痛、眼胀、头痛等眼部与
【摘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高效”尤为重要.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根本的准则,因此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 意义;导学案;学习;目标;高效;精心备课;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