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 师恩 师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91234567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剧本《妈妈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水上小学女老师叶文英,对教师职责鞠躬尽瘁,对学生盛素芝——这个患有血友病的残疾女孩,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救助,临终时还嘱托将自己的脾脏移植给素芝……
  [关键词] 水上小学 妈妈老师
  
  一、平凡中层现深刻内涵叙事
  
  读了成峰写的电影剧本《妈妈老师》(载《电影文学》2008年第9期),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这是教育题材中一个感人至深的好剧本。
  “老师,”一个光荣的、令人尊敬的称号,再加上“妈妈”——“妈妈老师”,其师情之浓浓,可想而知了。
  “妈妈老师”,展现的是某个表面看似平常,而内涵丰富,真实感人的故事。它发生在苏北一个渔村的荡汪小学水上分校。那里是这样一幅画面:绿水荡漾,垂柳飘拂,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艘渔船从芦苇荡中驶出,来往穿梭,惊起群鸭、群鸟在湖面上飞起……荡汪小学水上分校,就设在这如画般湖中的几艘船上。
  叶文英,是这个水上分校的女老师。她长年在这四周是湖水、空间十分狭窄的船校里给学生上课。早先,她在这里插过队,她的丈夫是一名军人(在部队任连长)。他们长期两地分居,小儿子甜甜带在她身边。多年来,她把全部精力与爱心,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在教学、辅导、救助学生、家访……这些和普通老师没有多大区别的教学生涯中,在她身上却凸现着一件件真实的生动感人的细节。这里我要着重说的是,她和那个喊她“妈妈老师”的女孩盛素芝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以爱心编织感人至深的细节
  
  盛素芝,这个穷苦渔家的小女孩,一生下来就得了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甲,导致经常全身各处自发性出血,落下双腿残疾靠不断换新鲜血液止血以维持生命。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又在一次车祸中双双丧生,只有年近古稀的奶奶,两人相依为命。奶奶靠养两只鸬鹚(鱼鹰)抓鱼挣钱,供素芝输血治病上学……生活在这种苦境之下,素芝求学读书,是多么不易呀!每当我读到素芝病痛发作,向叶老师发出痛彻心肺的哭喊:“妈呀!老师,我痛呀……”“老师,我不想哭的,可痛呀!”心中就会引起一下震颤……
  是她,叶老师,将这个脆弱的小生命拥入了自己母亲般的胸怀,为她升起生存之火!
  素芝的奶奶病倒了,是她,叶老师,亲自驾船(有时还顶风冒雨),去盛奶奶那个破草房里背素芝上学,送素芝回家。
  当盛奶奶赖以生存的鸬鹚被垮塌的砖墙砸死,生计频临绝地,素芝没有钱输血,生受疼痛折磨煎熬时,是她,叶老师,一次次背起素芝去医院,在AB型血源断绝情况下,毅然将自己的AB型血输给素芝,挽救素芝的生命,以致她——叶老师自己身体越来越虚弱,直至后来还患上了乙型肝炎,上课时经常昏倒在讲台上。
  盛素芝这个拄着拐杖艰难求学的残疾小孩,不但生命在延续,学业也日渐进步,作文在全县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还到省城去参加作文比赛大会……这期间,叶老师该付出多少心血啊!
  盛奶奶病故了。当去省城出席作文比赛大会的素芝回家时,她已成了一个身陷绝境的孤儿。她抱着奶奶的遗体,伤心绝望地向叶老师哭诉“我奶奶没了,我没家了……”此时,又是她,叶老师,毅然将素芝接到自己的宿舍,深情地对素芝说:“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你就是我的女儿。上课时你叫我老师,回家了就叫我妈妈!”
  多么动人心魄的话语!“妈妈老师”,浓浓的师生情啊!
  
  三、审美追求:对老师人格魅力的礼赞
  
  叶文英当了素芝真正的“妈妈老师,”教她、育她,给她缝、洗衣服,素芝的生日还给其煮汤圆、鸡蛋……她竭尽一个教师的责任,又倾尽一个妈妈的爱心。
  叶文英倾注给学生的爱又何止素芝一人!还有黄家宝、汝亦敏、杨大亮……她是这里所有学生的妈妈老师!学生也深爱着她:他们暗中捡废铁卖钱给她买生日蛋糕;掏鸟蛋给她补身子;她丈夫徐连长给她办好了随军手续,到城里的军人服务社作会计工作,从此结束牛郎织女两地相思的生活,工作即轻松,又可以养养她病弱的身子。然而,学生们舍不得她,围着她不让走,深情地挽留她。她也放心不下这帮刚刚茁壮的幼苗,也不能丢下靠她生存,喊她“妈妈老师”的素芝。临上车时,她犹豫了,终于决定要在水上小学鞠躬尽瘁了。她惆怅地对丈夫说:“只有把这帮孩子教育出来,才能走得掉啊!”
  就这样,叶文英老师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直到她又一次昏倒,终于再也撑不住而住进了医院。同学们来看她,流着泪在病房里为她唱歌……直到临终,她还念念不忘请求市长安排好素芝生活、学习,要求将自己的脾脏移植给素芝,以根治血友病!……
  当然,这个水上小学还有另一位一心扑在教学上的成老师。他的女友眯眯,就是因为多次要他离开渔村进城未果,弃他而去。
  读完剧本,我不禁又联想到汶川地震中,那些老师奋不顾身救学生于废墟中的感人师情,自然也不禁想起个别教师为了逃生的“本能”而忘了师德。
  水上小学的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做了虽平凡然而是一般人难以作到的事!从这些平凡的小事当中,诠释着他们人格的魅力,闪射出师德师情的夺目光辉。
  此时,我心中油然升起两句话:“师德如山。师情似海!”
其他文献
[摘要]黑白存在于万物之中,又能超脱于万物之外,作为纯粹的黑白艺术,它不仅仅是客观物象的反映,黑白自身的视觉形象创造着它的独立意义乃是黑白艺术的精髓。它们代表着对立的黑白两个极色,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生相发,变化无穷,能构建成纯粹的黑白艺术世界。黑白艺术的创作多用较简练的语汇,表达多彩的内容、多变的造型和丰富的感情,有其独立的魅力。  [关键词]黑白 极色 黑白画 情感表现    世界是
[摘要]美国,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由不同祖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群组成,其种族问题由来已久,美国电影反映了美国人的历史、文化、精神追求和向往,也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从美国影片的视角,我们能感受到在种族歧视中生存的黑人不息的精神追求,不断争取种族平等的奋斗足迹。  [关键词]美国影片 种族歧视 黑人电影    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国家美国的历史文化是必须了解的。黑人的历史和文化在美国短短的历
[摘要]本文从分析了电影《香水》所呈现出的人性的多面性,主人公的行为因为其善的初衷而变得无法作简单的界定。人对自身存在的确证在另一个方面深层次地揭示了人性,而爱的需求在本能压抑下的扭曲更让人深思。  [关键词]《香水》人性 爱欲 人的确证    德国电影《香水》改编自德国知名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u skind)于198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该片于2006年10月在德国上映,首
[摘要]大学舞蹈教育中,舞蹈审美、素质教育与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并举,齐头并进达到舞蹈的全面教育。舞蹈艺术的美育功能,通过塑造美的艺术形象,使人获得深刻的审美感受;通过提高自身的舞蹈技艺使舞蹈作品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舞蹈 美育 艺术 表现力 创造力    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美育就是审美教
挤奶少女 保罗·考克斯 摄返校前 保罗·考克斯 摄  保罗是我2018年到香港时认识的一个外国摄影师,那次相遇让我不禁惊呼这世上真的有平行世界。比如我們的家装风格很相似,书柜里同样放着很多《孤独星球》(LoneIv PIanet),同样喜欢用白金汉摄影包,家里都挂着很多自己拍的作品以及收藏的作品……那次临走之前我买了几本画册,其中有一套萨尔加多的,保罗看到后激动地说萨尔加多是他的Hero!然后像小
“對弈” 罗道荣 摄 动静画面混合叠加。亮相 罗道荣 摄 光圈f/13,快门速度1/13秒,ISO 100,人物在亮相的时候较低的快门速度也能定格清晰的瞬间。  在拍摄之前,首先应了解剧情,掌握情节变化,对于演出过程中的高潮,需要重点拍摄的人物、场面以及武打、舞蹈动作等要有初步概念,比如武戏中武生、武旦的打斗、旋转动作极为精彩,其一般都在出场时或一番打斗后才开始的,而且在旋转之前,演员会有一个稍稍
合理地利用光线,可以赋予作品强烈的艺术效果和独特的情绪情感。白建國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光影的理解与运用。作品《光与影》所拍摄的是青藏高原的常见景致,但是光影的关系处理赋予作品独到的氛围和意境;《秋之魅》利用夕阳的光线赋予秋林浓郁的金黄色彩,在远山阴影和冷色浮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水乡旋律》采用慢速快门,使船只的灯光在湖面夜色中形成红色的S形线条,犹如一首悠扬的小夜曲;《守望》采用逆光剪影
制作后  “半亩荷塘一径开,小儿闲卧清眠来”。图片拍摄于宁波走马塘村,荷叶,小径,儿童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唤醒了我们对儿时美好生活的记忆。本次教程主要针对如何营造照片氛围,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实现场景的氛围,学会把控照片的明暗,下面就是几个步骤,仅供大家参考。  调整之前,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原片,色调基本不用考虑,画面整体光影分布非常分散。影响人物主体的呈现,那么找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1 打开原图,
以华为P30 Pro、OPPO Reno10倍变焦版和vivo X30 Pro为代表,如今的许多手机都具备了长焦功能,它们可以进行等效约135mm或160mm的长焦拍摄。并且,这些手机通过超分算法,还能进行更高倍率的混合变焦。  不过对于拍月亮来说,8-10倍左右的变焦比较合适,也就是大约200-300mm。这样的焦距既可以让月亮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也有足够的视角容纳下周边景物,便于搭配。  
从制作层面看,电影《霸王别姬》制作精致。气派恢宏,有纵深的历史感。兼俱细腻的男性情谊。但当人们在十多年后仍对该片津津乐道时,可见其成功的原因并非仅仅是该片的拍摄技巧与智性叙事,而是一个文化逻辑。这个文化逻辑的内涵就是影片宣泄了知识精英的文化诉求——对人文精神缺失而感到悲凉和无声的呐喊。  “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影片的灵魂,他的一生在与世俗社会的对抗之中充满了孤寂与悲凉。他从小就挣扎在苦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