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率和特点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5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率、发生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SMILE时术中发生失吸的患者16例(16眼),对其发生率、眼别、性别、失吸部位、失吸发生时眼球转动方向、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眼别、性别构成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

结果:

共纳入行SMILE患者1 698例(男517例,女1 181例),3 365眼(右眼1 692只,左眼1 673只),术中发生失吸16例(16眼),发生率为0.46%。其中右眼9只(9/16),左眼7只(7/16),男5例(5/16),女11例(11/16)。不同性别(χ2=0.005,P=0.944)、不同眼别(χ2=0.229,P=0.632)失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吸位于激光扫描直径(3.62±2.55)mm处,多在直径2 mm内。按失吸部位分为:透镜底层失吸4眼(1/4),其中2眼当即改为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另2眼当即改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透镜边切失吸1眼(1/16),当即改为LASEK;透镜上层失吸10眼(5/8),其中8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扫描上层及做小切口,分离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3周后重新行SMILE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但发生再次失吸而在2周后改行LASEK;上层边切失吸1眼(1/16),直接用5 ml注射器针头划开上层边缘并完整取出透镜。按失吸发生即刻眼球转动方向分为:鼻上2眼(2/16)、颞上9眼(9/16)、鼻下2眼(2/16)、颞下2眼(2/16)、正下1眼(1/16)。所有失吸病例术后3个月均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

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率低,多发生于扫描透镜的上层和近瞳孔中央区。Bell现象为失吸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失吸部位和状态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经过合理的处理后仍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远期视力。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草螺菌属的鉴定和药敏试验过程,提高临床医师和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对罕见病原微生物关注和认知。方法采集1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经透析导管留取的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并对分离到单个菌落,分别进行质谱分析、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扩增细菌16S rDNA并测序;细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血培养瓶孵育20 h后阳性报警,涂片见革兰阴性杆菌。血琼脂上孵育
即时检测(POCT)信息化质量管理应遵循统一的术语和定义,POCT信息化管理、管理规范和应用规范应遵守一定的标准。本专家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POCT信息化质量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儿科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组织来自全国40家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检验专家共同编制。前期专委会在来自全国的240家医院(三级医院占86%)发放调查问卷384份,收集到被调研医院的日均血培养量、采集血培养前操作流程、儿科血培养采集的时机以及采集的血培养瓶/套数等信息。在汇总问卷信息、了解目前我国儿童血培养采集现状的基础上,专委会查阅国内外相关指南、
目的研究1株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临床分离的1株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属,用Vitek2-compact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别检测blaOXA-51-like基因、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和RNA聚合酶亚基基因(rpoB),以确定菌株型别。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NDM、KPC、VIM、IMP、SIM、SPM、GIM、OX
即时检测(POCT)临床结果报告与发布应遵循相同的术语和定义,POCT结果报告的要求、发布管理、结果解释与危急值管理以及POCT结果纳入病历管理要符合一定标准。本专家共识的发布对于规范POCT临床应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面持续提升全科医生执业能力,是政策层面对全科继续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的继续教育模式,亟须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评方式等全方位进行规划改进。由此,本研究基于对长宁区社区全科医生培训需求调研基础,提出了一套依托区域医疗中心的社区全科医生执业后培训机制构建路径,即建立反映社区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人才评估模式、基于社区情境和全科医生业务需求开发培训内容、打造执业扶持和科教研协同平台,促进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