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让我们的学生进入生活化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是在语言习得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现选材生活化、情境生活化、作业生活化和文化生活化,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与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培养师生团结协作、积极乐观、攻坚克难的人生态度,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高中英语;生活化
《新课标》提出:“用英语做事情,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启发式教育、引导式教育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习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自主化,使教学立足于课堂生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学生进入生活化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强调以生活为源头,主张“生活教育是以生活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我们英语教学要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参与和探索,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针对高中英语课堂学生有口难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很大位置、课程结构相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课堂实际操作中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人生态度的培养的现状,我尝试了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形式的生活化;是教学内容与课内、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互渗透。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问题知识化,知识问题生活化,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体会到学科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学科知识的魅力。
同时英语教学又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须把生活引入课堂,使课本上规范的、死板的内容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融于生活、生活化、常态化。
(一)丰富教学内容,让英语贴近生活,即选材生活化。在课前备课中,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以教材为参考,打破教材的布局,挖掘生活中相关素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现选材生活化。
(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生活走进英语教学,即情境生活化。课上,教师根据课前选材内容,师生合作,创设生活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编、排、演,练;教师进行辅导、评价,使情境生活化。通过课堂创设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在英语中体验生活,让课堂活动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
(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让英语融入生活 ,即作业生活化。以知识运用为本,教师精心设计课外作业,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如设计英语报比赛、制作广告牌、采访等生活化的作业,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学生的实际动脑动手的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使生活与英语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丰富业余文化,让英语生活化、常态化,即文化生活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策划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课本剧编、排、演、评等一系列和所学话题相关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使英语学习生活化、常态化。
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运用、交流、表达,才是一种活的语言。就语言学习而言,五彩缤纷的生活既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英语也不例外,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只有在实际运用中学到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活的语言。如果缺少真实的生活实践,缺少不断的实际运用,我们在书本上和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不仅抽象、枯燥、不容易掌握,而且极容易因为缺少运用而使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也逐渐变得生疏。
英语教学生活化改进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与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教学环境与教学形式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与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师生团结协作、积极乐观、攻坚克难的人生态度,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6,(10):28-31.
[2]李英、黄艳明.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才仁.中学英语教学面面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4]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北京:教育研究, 2003,(8):31-34.
[5]林良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6]张伯兴.试述陶行知的课程观及其现代意义[J].无锡: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 2003:21-25.
[7]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中英语;生活化
《新课标》提出:“用英语做事情,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启发式教育、引导式教育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习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自主化,使教学立足于课堂生成,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学生进入生活化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强调以生活为源头,主张“生活教育是以生活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我们英语教学要从现实生活需要出发,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参与和探索,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针对高中英语课堂学生有口难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据很大位置、课程结构相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课堂实际操作中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人生态度的培养的现状,我尝试了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高中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形式的生活化;是教学内容与课内、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互渗透。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问题知识化,知识问题生活化,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体会到学科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学科知识的魅力。
同时英语教学又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语言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须把生活引入课堂,使课本上规范的、死板的内容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融于生活、生活化、常态化。
(一)丰富教学内容,让英语贴近生活,即选材生活化。在课前备课中,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以教学大纲为根本,以教材为参考,打破教材的布局,挖掘生活中相关素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现选材生活化。
(二)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生活走进英语教学,即情境生活化。课上,教师根据课前选材内容,师生合作,创设生活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编、排、演,练;教师进行辅导、评价,使情境生活化。通过课堂创设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在英语中体验生活,让课堂活动成为生活实践的舞台。
(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让英语融入生活 ,即作业生活化。以知识运用为本,教师精心设计课外作业,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如设计英语报比赛、制作广告牌、采访等生活化的作业,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学生的实际动脑动手的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使生活与英语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丰富业余文化,让英语生活化、常态化,即文化生活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策划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课本剧编、排、演、评等一系列和所学话题相关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使英语学习生活化、常态化。
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运用、交流、表达,才是一种活的语言。就语言学习而言,五彩缤纷的生活既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英语也不例外,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只有在实际运用中学到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活的语言。如果缺少真实的生活实践,缺少不断的实际运用,我们在书本上和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不仅抽象、枯燥、不容易掌握,而且极容易因为缺少运用而使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也逐渐变得生疏。
英语教学生活化改进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与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教学环境与教学形式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与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培养了师生团结协作、积极乐观、攻坚克难的人生态度,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6,(10):28-31.
[2]李英、黄艳明.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才仁.中学英语教学面面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4]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北京:教育研究, 2003,(8):31-34.
[5]林良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6]张伯兴.试述陶行知的课程观及其现代意义[J].无锡:无锡市陶行知研究会, 2003:21-25.
[7]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