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与东北亚和平的未来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战争气氛已得到大大缓解,但东亚的安全形势仍停留在冷战思维层面,尤其是以东北亚地区为甚。继4月份朝鲜发射卫星,接着宣布退出六方会谈机制后,5月26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接着朝鲜又“怒射”不止,连续发射了多枚短程导弹。对此,国际社会,包括中国都使用了非常严厉的外交辞令,美日韩以及联合国安理会态度也日趋强硬,但朝鲜的态度居然不甘示弱,大有“实干”的意味。东北亚安全局势濒临战争边缘:随着韩国于5月27日宣布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朝鲜宣布退出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由此,从理论上说,任何零星的走火,就会导致半岛重新进入战争局面。朝鲜的举动向来让人云里雾里,那么朝鲜核试验和“怒射”究竟为哪般?东北亚和平又会走向何方?
  
  朝鲜核动机的猜测
  
  众所周知,由于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内部仍处于“黑箱”的认识状态,我们不能准确地判断朝鲜的行为动机问题。只有准确判断行为的动机。我们才能较好地了解对方到底需要什么,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综括现有的各种猜测,关于朝鲜为何要进行核试验和显示军事威慑力量,对美韩采取对抗的政策,主要是起因于以下几种看法:
  首先,吸引奥巴马政府的“注意”。朝鲜半岛局势与美国的介入和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千里之外的美国成为了半岛问题的“第三者”。朝鲜也一直坚持抛开六方机制,转向朝美双边和谈机制。从这也可以看出,美国的态度与行为会对朝鲜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奥巴马的“变革”之风似乎没有吹到朝鲜半岛,这就是:奥巴马尽管号称“变革”,强调对话,比如从伊拉克撤军、重点“照顾”阿富汗战场,甚至还跑去开罗进行“一厢情愿”的演说,力图与穆斯林世界重修旧好,如此等等。客观上,我们看到的是,奥巴马在其他诸多热点地区乐此不彼,来回奔波“搞关系”,却没有把“朝鲜”放在眼里。似乎是,在奥巴马的冷落之下,朝鲜心生不满,只好“怒射”,来获取美国的关注。
  但是,如果把朝鲜的核试验和导弹“怒射”归因为朝鲜为了获取“关注”的理由,恐怕难以解释为何朝鲜这次态度这么坚决,甚至不惜要发动战争为代价。恐怕,对于一个需要关注的人来说,这火也确实是玩大了点儿。
  其次,朝鲜半岛因素的影响。无疑,同族相生的韩国态度与行为,肯定会影响到朝鲜当局的心理与行为。韩国前任总统卢武铉因受当局调查成为跳崖“烈男”,这可能会对朝鲜产生影响。因为卢武铉任内的半岛关系进展甚大,而且那时韩国也实行了比金大中更为阳光的“阳光政策”。最大的成就就是,2007年10月,朝鲜和韩国实现了第二次首脑会晤。而现任韩国总统李明博的对朝政策,无疑是让朝鲜大为不快。李明博一方面实行强硬的对朝政策,强调经济利益为先,同时对前任总统的严厉调查行为,或许让朝鲜看来是清算旧账之举。所以,从时间上来看,卢武铉自杀后的第二天,朝鲜就大动干戈,这不能不说二者具有相关性。
  第三,朝鲜内政的需要。由于朝鲜仍没有融入到现行国际社会当中,我们对朝鲜国际政治与事务仍是一知半解。朝鲜近期的系列举措跟国内政治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比如2009年2月金正日任命吴克烈为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这是朝鲜对外强硬的一个标记。从去年年底一直传言的金正日健康问题,到近期国际媒体对朝鲜政权交替的猜测,都彰显了朝鲜政治局势与政权变更的影子。国家政权的交替,往往伴随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与行动的变化。所以,从国内政治的角度来说,或许朝鲜的核试验动机与其政权的过渡需要有关。核试验和导弹“怒射”,客观上对于下一任政权的稳固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第四,朝鲜对于自身安全的恐惧反应。从力量对比来看,朝鲜的国力与美国等超级大国相比,无疑是天壤之别。而且冷战后美国在全球层面大动干戈,直接结果就是,那些被美国看作是“邪恶”的国家,比如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利比亚等国,不是遭受“灭顶之灾”,就是“归顺投降”。这种先例的存在,对朝鲜来说,始终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这种险恶的生存环境之中,谁能保我安全,谁能让我立于不败之地。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的命运让朝鲜认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核武器,国家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相反,核武器可成为一种护身符。如此,我们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对朝鲜的核武器动机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现实中,核武器这张牌也具有一定的功效,即只要适度一亮,鉴于相关国家的核恐惧,朝鲜的安全、政治经济实惠则接踵而至。无论如何,对于处于冷战思维与大国政治夹缝之下生存的朝鲜来说,发展核武器无疑是一种可选的“明智之举”。
  第五,朝鲜悬崖边缘战术的翻版?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朝鲜是实行悬崖边缘战术较为成功的国家,尽管这种战术并没有屡试不爽。现实中,我们看到,似乎朝鲜在东北亚和平机制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比如,只要朝鲜一“哭闹”和“核威胁”,相关各国也是高度紧张,或利用制裁手段,或苦口婆心规劝朝鲜重回正道。因此,我们看到,朝鲜的第二次核武器试验的逻辑与原先并无二致;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朝鲜的“火候”与关键点,国际社会仍无法确定和把握。具?体来说,朝鲜到底是出于恐惧而生的冒险“怒射”,还是出于追求各种实惠而自信地在“玩火”,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笔者认为,这是对朝鲜核动机判断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理清,相关国家的政策选择就缺乏事实的依据,就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依我看来,朝鲜的核动机中,国家安全的恐惧还是居于主导地位,但有些非理性的因素,包括对于边缘收益的追求,也不能不需重点考虑。
  
  东北亚和平的未来走向
  
  在诸多分析家看来,朝鲜的核试验和“怒射”,无疑是非常不给中国“面子”。因为,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中国对于朝鲜问题的基本立场为“无核化、核不扩散”,而且,为了维护东北亚的和平局面,中国力主进行了6次六方会谈。这种会谈机制也为半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和谈判平台。但是,朝鲜的出尔反尔,甚至要争做核大国,动辄拂袖而去,无疑令六方会谈东道主“颜面尽失”。基于此,中国外交部在5月26日记者招待会上连答“12个有关朝鲜的问题”,“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而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后重返六方会谈,也是与中国的制裁措施相关。
  由于核技术的发展是一国的“内部事务”,其意义在于,如果朝鲜具有相关的技术人员、条件和资金等因素,国际社会也难以阻止朝鲜核技术的发展。正如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也是在完全与国际社会隔绝的状态下发展核技术的。当然,笔者对朝鲜的核武器发展并不打算进行伦理价值判断。如果朝鲜从技术层面能够发展出核武器,这就为东北亚安全局势增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朝鲜的核武器国家地位将成为事实,除非美国对朝鲜进行军事战争,摧毁其核武器基本的设施,但这场战争是否是奥巴马政府所需,是否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仍有待于美国政府的评估。此外,如果朝鲜拥有了核武器,成为事实上的“核大国”,这是否会进一步刺激韩国和日本走向核大国的进程?从现实需要来说,回答是肯定的。但是,由于美国巨大的核保护伞,这种核军事竞赛可能不一定会在东北亚产生。
  事实上,对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核武器的使用和扩散问题。而这正是中美等相关大国所最为关注的重点。朝鲜的核武器与美国盟友的核武器,对于美国而言,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朝鲜的核武器对于美国国家和普通民众的安全恐惧影响是重大的,尤其是造成一种心理层面的核威慑状态。对于中国而言,笔者认为朝鲜的核武器并不能给中国带来相关好处与实惠;相反,核武器犹如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东北亚的和平局面,东北亚和平局面一旦打破,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无疑是一种不祥之音。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认为,由于核武器所潜在的导致战争的可能性,即使短期内不会发生战争,但由于核对峙所产生的核冷战局面,会为破坏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埋下伏笔。因为根据中国现有的国家政策,未来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仍需要集中于和平发展,而如果出现东北亚周边的核对峙阴影,中国的和平发展无疑是如履薄冰。(文章代码:1322)
  
  责任编辑 林京
其他文献
▲根据2006年的《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我国每年有17吨汞和大约150吨镉排入数据术语库里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公顷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  ▲2009年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报告上的数据显示,我国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从字面理解,人们也许会认为超新星是出现于宇宙中的一颗新的星体。其实不然,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之际,正是恒星毁灭之时。一颗古老恒星,做出一次最闪亮耀眼的“谢幕”,百万年后的今天,天文学家们仍能还原出它昔日的“辉煌”。    科学家推测,在大约50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天空中曾出现过一颗非常明亮的星,那时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南方古猿在大白天里都能看到它。它耀眼夺
举世瞩目的俄罗斯总统选举终于尘埃落定。根据俄中央选举委员会3月3日公布的对99.45%选票的统计结果,统一俄罗斯党、公正俄罗斯党、俄罗斯农业党、俄罗斯公民力量党的候选人、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得票率为70.23%,遥遥领先于其他三位候选人——俄罗斯共产党的久加诺夫、自由民主党的日里诺夫斯基和俄罗斯民主党的博格丹诺夫,梅德韦杰夫已经赢得本次总统大选,将接任俄罗斯总统。俄罗斯新任总统将在2008年5月7
花朵美丽的苦苣苔科植物,全世界有150属、3700余种,分布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有58属463种,多数分布于华南和云南东南部溶岩地区。其中27属375种为中国特有种,半数以上为狭域种,多数种类具有观赏、药用和科研保护价值,有一些属于我国一级濒危植物。这里面比较有名的包括报春苣苔、瑶山苣苔、辐花苣苔和弥勒苣苔。    报春苣苔    报春苣苔为中国独有的报春苣苔属植物,该属仅一种。最早由英国植物学家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力,就像风吹动帆一样。光对被照射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叫光压,也被称为辐射压强。根据量子理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既是一种电磁波,又是一种粒子,即光子。光子没有静态质量,但有动量。当光子撞击到光滑的平面上时,可以像从墙上反弹回来的乒乓球一样改变运动方向,并给撞击物体以相应的作用力,形成光压。    捕捉光压    在解释彗尾的形成时,开普勒就已提出了光压
迄今,科学家们已经为三名具体的个人描绘了他们的基因组,他们分别是基因专家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之一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奖)和一位中国人(暂未透露姓名)的基因组。从这三人的基因组中可以获得人类对自身命运的一些精彩解读。    一位中国人的基因组    2007年10月11日,由深圳华厦基因研究院、生物信息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半年常见的一种降水现象。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漫天飞舞的雪花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这层棉被疏松多孔,能够储藏大量的空气,有保暖防冻作用。而当积雪融化后,雪水渗入土壤,又增加了土壤墒情,这都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降雪还可以净化空气,抑制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不过,过大的降雪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灾害,有人将其称为“白灾”。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这部著作是以唐代僧人玄奘赴印求法的事迹为原型演义出来的。实际上,中国僧人到西天(指古印度)求法并非始于唐代,也不是只有玄奘一人。唐僧取经的故事,是延续千余年的中国僧人西行求法运动的一个艺术缩影。    西行求法概况    汉地僧人或自发结伴,或受官方派遣求法取经,一般认为始于三国时期的朱士行。东晋时期,众多僧人或为求法,或为朝拜圣地而西去古印度,
贝壳=江山    公元前i046年,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率领5万将士伐纣,攻破商都朝歌,灭了商纣。商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商纣王的暴政,这是尽人皆知的;周灭商的一个重要机缘却是因为一枚珍奇的贝壳,这是许多人所不知道的。这不是故弄玄虚,请看史籍的记载:  唐代李善注引《琴操》中说,商时,“纣徙文王于里,择日欲杀之。于是太颠、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得水中大贝从献,纣立出西伯”。这就是说,商纣王捉了最主要的敌人
打嗝    打嗝是鱼类和两栖类祖先的遗产:人类长长的呼吸神经来自于鱼类;而打嗝的原理其实就是两栖类动物在水里用腮呼吸时的工作机制。  根据一个论据充足的假说,打嗝至少揭示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鱼类阶段和两栖类阶段。我们从鱼类那里继承了主要的呼吸神经,其中之一是膈神经,这条神经从头骨基部发出,最后穿过胸腔和横隔膜。然而蜿蜒曲折的神经路径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这长长的神经纤维上,只要任何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