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地理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对地理基础教育的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新学法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新的想法,传统的地理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逐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问题也不容小视,集中体现在各地各个级别的优质课比赛中,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拙见,希望能为优质课的完善尽一丝绵薄之力。
关键词:地理优质课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48-01
近年来,为配合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激励和提高广大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各地纷纷进行各个级别的地理优质课比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学者和基层教师也提出质疑,认为优质课评选活动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笔者也曾经观摩过各个级别的地理优质课,发现以下问题应引起重视:
第一,“含金量”不足。在笔者旁听的几次优质课评选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潜规则,那就是基本上按照承办优质课评选的学校的教学进度选课题,而且课题通常难度都比较小、内容相对完整,参赛教师基本不会出现什么教学失误,也很难体现出参赛者之间实力的差距,结果被质疑“含金量”不足。
第二,功利色彩严重,只讲技巧忽视了内涵。由于优质课证书对评职称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一些参赛教师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处心积虑地想着如何取悦评委和学生,在教学技巧方面狠下功夫,片面追求组织形式活跃的效果,而在知识储备、提问技巧、语言艺术、教材整合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讲解简单化,提问幼稚化,表扬廉价化的倾向,课堂气氛虽然十分热闹,可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结果仅仅完成了认知目标,没有完成能力目标。
第三,对多媒体课件的定位不科学。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增强了地理教学的直观效果,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阐发和学生的思考。但是在优质课比赛中,仍有部分教师迷信课件,整堂课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四,评价体系存在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理念产生的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应成为地理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但是在优质课评比中,多数评委还是忽视学科特点和课堂生成性,生搬硬套地强调师生表面互动,片面强调所谓创新,由此出发进行课堂评价,根本不考虑最终的效果,也让那些善于做秀的老师取悦评委有了机会。
以上这些问题是目前地理优质课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的集中反映,说明地理优质课评比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笔者依据自己的研究与心得,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参赛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上好一节地理优质课,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任课教师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地理综合了天文、地质、测绘、气象、土壤、水文、环保、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且涉及政治、历史、文化、交通、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广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注意知识的积累,教学技巧可以通过不断研究和借鉴,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可是知识积累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加强教学基本功的优化。要想上好一节优质课,仅仅有丰富的姿势储备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方面:
(1)研习提问技巧,融洽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笔者认为,教师要有效的设置问题,就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系列教学问题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发展与提升,而这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和总结。
(2)研习语言艺术。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悦耳的语音、起伏的语调是提高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并富有地理特色的歌诀、民谣、谜语等来配合教学,可以很好地活跃学习气氛。
(3)整体把握教材,优化教材处理。新课程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学生对课程教材、对学习本身的能动性和作为方向和导引,教材不再是权威,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打破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顺序,但是整合教材并不简单,需要教师对内容整体把握,依据课标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对一些内容进行合并与调整,以更好的反应所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4)恰当使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勇气。中肯而又不缺乏创意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将有着重要的引导与鼓励的作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给予评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5)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传统的地图教学无论是板图还是电子地图都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电子白板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电子白板也有利于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是地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比较理想的工具,要上好一节优质课,掌握上述两种技术不可或缺。
第二,完善评价体系,评出货真价实的优质课。笔者觉得真正的优质课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它应该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所以,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应由追求形式转变为追求内涵,由强调多媒体的运用转变为突出教学手段的实效,由关注教师的表演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收获。在优质课比赛中,评价标准应提前发给参赛教师,使其按照要求备课和上课。
在比赛前,先要选好评委,笔者认为,地理优质课的评委最好是科班出身,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评比的公正。同时,评委们应提前开会,讨论课题及统一思想,以达成共识,要求评委在评课时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及最大努力保证评比的公正。
总之,虽然优质课评比中还有不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对它全盘否定,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认识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的特点及要求,深入分析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的影响因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推动地理优质课的完善,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京鸿.课改花缤纷 璀璨还待时[J].地理教学,2010(4):34-35.
[2] 仲小敏著.我国现代中学地理课程价值与实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007,7.
[3] 惠梓.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J].职业技术教育,2006(5):97-98.
关键词:地理优质课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48-01
近年来,为配合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激励和提高广大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各地纷纷进行各个级别的地理优质课比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学者和基层教师也提出质疑,认为优质课评选活动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笔者也曾经观摩过各个级别的地理优质课,发现以下问题应引起重视:
第一,“含金量”不足。在笔者旁听的几次优质课评选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潜规则,那就是基本上按照承办优质课评选的学校的教学进度选课题,而且课题通常难度都比较小、内容相对完整,参赛教师基本不会出现什么教学失误,也很难体现出参赛者之间实力的差距,结果被质疑“含金量”不足。
第二,功利色彩严重,只讲技巧忽视了内涵。由于优质课证书对评职称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一些参赛教师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处心积虑地想着如何取悦评委和学生,在教学技巧方面狠下功夫,片面追求组织形式活跃的效果,而在知识储备、提问技巧、语言艺术、教材整合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讲解简单化,提问幼稚化,表扬廉价化的倾向,课堂气氛虽然十分热闹,可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结果仅仅完成了认知目标,没有完成能力目标。
第三,对多媒体课件的定位不科学。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增强了地理教学的直观效果,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阐发和学生的思考。但是在优质课比赛中,仍有部分教师迷信课件,整堂课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四,评价体系存在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理念产生的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应成为地理优质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但是在优质课评比中,多数评委还是忽视学科特点和课堂生成性,生搬硬套地强调师生表面互动,片面强调所谓创新,由此出发进行课堂评价,根本不考虑最终的效果,也让那些善于做秀的老师取悦评委有了机会。
以上这些问题是目前地理优质课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的集中反映,说明地理优质课评比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笔者依据自己的研究与心得,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参赛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上好一节地理优质课,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任课教师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地理综合了天文、地质、测绘、气象、土壤、水文、环保、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且涉及政治、历史、文化、交通、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广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注意知识的积累,教学技巧可以通过不断研究和借鉴,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可是知识积累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加强教学基本功的优化。要想上好一节优质课,仅仅有丰富的姿势储备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方面:
(1)研习提问技巧,融洽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笔者认为,教师要有效的设置问题,就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系列教学问题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发展与提升,而这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和总结。
(2)研习语言艺术。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悦耳的语音、起伏的语调是提高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引用一些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并富有地理特色的歌诀、民谣、谜语等来配合教学,可以很好地活跃学习气氛。
(3)整体把握教材,优化教材处理。新课程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学生对课程教材、对学习本身的能动性和作为方向和导引,教材不再是权威,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打破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顺序,但是整合教材并不简单,需要教师对内容整体把握,依据课标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对一些内容进行合并与调整,以更好的反应所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4)恰当使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勇气。中肯而又不缺乏创意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将有着重要的引导与鼓励的作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给予评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5)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传统的地图教学无论是板图还是电子地图都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电子白板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电子白板也有利于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是地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比较理想的工具,要上好一节优质课,掌握上述两种技术不可或缺。
第二,完善评价体系,评出货真价实的优质课。笔者觉得真正的优质课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它应该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所以,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应由追求形式转变为追求内涵,由强调多媒体的运用转变为突出教学手段的实效,由关注教师的表演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收获。在优质课比赛中,评价标准应提前发给参赛教师,使其按照要求备课和上课。
在比赛前,先要选好评委,笔者认为,地理优质课的评委最好是科班出身,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评比的公正。同时,评委们应提前开会,讨论课题及统一思想,以达成共识,要求评委在评课时要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及最大努力保证评比的公正。
总之,虽然优质课评比中还有不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对它全盘否定,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认识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的特点及要求,深入分析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的影响因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推动地理优质课的完善,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京鸿.课改花缤纷 璀璨还待时[J].地理教学,2010(4):34-35.
[2] 仲小敏著.我国现代中学地理课程价值与实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007,7.
[3] 惠梓.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J].职业技术教育,2006(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