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因此,要落实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呢?本文从三方面进行论述,一、立足课堂,二、创设情境,三、链接生活。
关键词:口语交际 立足课堂 创设情境 链接生活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创新教学的今天,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然而不少学生上课表达能力的现状令人忧虑,特别像我校那样农村中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不是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就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能够做到态度自然,表达流畅的可谓凤毛麟角;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当忠实听众的居多,毫无讨论的气氛。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学生难于向教师请教问题,同学间交流不够文明得体等问题。这些情况说明,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只注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请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口语交际”界定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立足课堂,训练口语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途径多样,在起始阶段即七年级时,针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受环境和心理等因素影响,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思想上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先要立足课堂,抓住课堂40分钟时间,创设时机让学生训练。
语文课堂应该说是经常进行口头语言表达实践的场所,为了多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我在上每堂课前要求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每日新闻摘要”播报活动。先引导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无论“说好说差”“说对说错”“说多说少”,一律报以掌声,给以良好评定,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再鼓励他们大声说话,努力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做到像模像样,字正腔圆,要能够使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同学都能听清楚你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训练开始时,少数同学因为怯场,说话结结巴巴,语态千奇百怪,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局面就大为改观。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死读书本,而是用好教材。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创造机会,充分展示学生风采。因此教材中涉及的有关训练,应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在教材的学习中,真正提升学生口语素养。
二、创设情境,提高口语
新材料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教学时就要依据教学内容,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譬如七、八年级口语训练有几个说话专题,学生特别感兴趣,如七(上)“探索月球的奥秘,我爱我家”、 “漫话探险”七(下)“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等,也许这些话是很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很多学生都可以说得很好。再说经过一学年的“口语交际”训练,到了八年级时,学生比以前敢说爱说乐说了。具体做法如下:
1、即席讲话,提高学生口语素质
根据新课标“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提高学生口语素质形式有发表评论法,口头作文法,演讲,朗读背诵法等。
2、开展竞赛,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八年级时,我在班里特地举办“诗歌散文朗诵”活动,教学步骤设计为:首先要求学生说话时自然大方,口齿清楚,又让学生有意识地感悟到从普通人的举手投足到演员的说念唱打,从主持人的精神饱满到演讲家的风度翩翩的异同,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要做到落落大方、自然得体,必须要保持眼睛平视前方,适当环顾,面带微笑;动作舒展适度,富有动感……。其次播放视频作为示范,材料有吴天朗诵的徐志摩《再别康桥》、朱军朗诵的《怎么不叫我想她》,还有央视电视散文《西湖无语》,还有2008年央视春晚的集体朗诵《温暖2008》……最后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收集资料,下次每人上台进行诗歌散文朗诵。
以上训练不仅使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得到富有成效地锻炼,而且收集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为思维发展也经历了一次成功的磨炼。
三、链接生活,拓宽口语内容
有了前面七、八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为基础,到了九年级,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对“口语交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新课标”“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强调学生在说话过程中不仅要防止重复,减少失误,甚至连不必要的停顿、口头禅也要避免,既做到合乎逻辑,严密流畅,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总之,探索口语交际教学之路,教师必须用新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正如张志公先生说“过去教语文,往往忽视口耳,只注重于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也很实在,可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口语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通讯》2007.12B语文报社出版.主编刘远
《中学语文教学》2007.7.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出版.主编张蕾
关键词:口语交际 立足课堂 创设情境 链接生活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创新教学的今天,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然而不少学生上课表达能力的现状令人忧虑,特别像我校那样农村中学,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不是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就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能够做到态度自然,表达流畅的可谓凤毛麟角;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当忠实听众的居多,毫无讨论的气氛。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学生难于向教师请教问题,同学间交流不够文明得体等问题。这些情况说明,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只注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请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口语交际”界定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立足课堂,训练口语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途径多样,在起始阶段即七年级时,针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受环境和心理等因素影响,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思想上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先要立足课堂,抓住课堂40分钟时间,创设时机让学生训练。
语文课堂应该说是经常进行口头语言表达实践的场所,为了多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我在上每堂课前要求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每日新闻摘要”播报活动。先引导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无论“说好说差”“说对说错”“说多说少”,一律报以掌声,给以良好评定,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再鼓励他们大声说话,努力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做到像模像样,字正腔圆,要能够使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同学都能听清楚你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训练开始时,少数同学因为怯场,说话结结巴巴,语态千奇百怪,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局面就大为改观。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死读书本,而是用好教材。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创造机会,充分展示学生风采。因此教材中涉及的有关训练,应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达到“新课标”中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在教材的学习中,真正提升学生口语素养。
二、创设情境,提高口语
新材料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教学时就要依据教学内容,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譬如七、八年级口语训练有几个说话专题,学生特别感兴趣,如七(上)“探索月球的奥秘,我爱我家”、 “漫话探险”七(下)“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等,也许这些话是很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很多学生都可以说得很好。再说经过一学年的“口语交际”训练,到了八年级时,学生比以前敢说爱说乐说了。具体做法如下:
1、即席讲话,提高学生口语素质
根据新课标“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提高学生口语素质形式有发表评论法,口头作文法,演讲,朗读背诵法等。
2、开展竞赛,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八年级时,我在班里特地举办“诗歌散文朗诵”活动,教学步骤设计为:首先要求学生说话时自然大方,口齿清楚,又让学生有意识地感悟到从普通人的举手投足到演员的说念唱打,从主持人的精神饱满到演讲家的风度翩翩的异同,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要做到落落大方、自然得体,必须要保持眼睛平视前方,适当环顾,面带微笑;动作舒展适度,富有动感……。其次播放视频作为示范,材料有吴天朗诵的徐志摩《再别康桥》、朱军朗诵的《怎么不叫我想她》,还有央视电视散文《西湖无语》,还有2008年央视春晚的集体朗诵《温暖2008》……最后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收集资料,下次每人上台进行诗歌散文朗诵。
以上训练不仅使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得到富有成效地锻炼,而且收集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为思维发展也经历了一次成功的磨炼。
三、链接生活,拓宽口语内容
有了前面七、八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为基础,到了九年级,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对“口语交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根据“新课标”“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强调学生在说话过程中不仅要防止重复,减少失误,甚至连不必要的停顿、口头禅也要避免,既做到合乎逻辑,严密流畅,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总之,探索口语交际教学之路,教师必须用新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正如张志公先生说“过去教语文,往往忽视口耳,只注重于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也很实在,可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口语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通讯》2007.12B语文报社出版.主编刘远
《中学语文教学》2007.7.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出版.主编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