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ao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让语文教育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不仅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目的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讲,我们都必须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动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的语文课堂通过以下方法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悬念导入,激发阅读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①以挂图设置悬念导入。挂图直观形象,不仅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唤起其求知欲的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②以音乐设置悬念导入。音乐轻松活跃,能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一剪梅》一课时,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一剪梅》,随着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美妙音乐,学生情不自禁的打起拍子跟唱起来,兴趣一下高涨起来。音乐停了,我就创设悬念:“作者为什么独上高楼?作者在感叹的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独上高楼的吗?”学生们高兴的说:“想”。接下来,学生们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
  (二)、借助各种载体,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优势,从学生喜欢的名著、节目入手,通过开设影视欣赏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用校园板报或广播站对阅读方法进行大面积的指导。也可指导学生定期节借阅各类好书,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形成较浓厚的阅读氛围、厚重的阅读积淀
  (三)、引读质疑,诱发阅读兴趣。“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因此,引读质疑的起点应放在“读”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引思,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读中感悟,巩固阅读兴趣。“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它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多读、熟读,参与到各种语言实践中,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五)、开展活动,提高阅读兴趣。活动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综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施展学生才华的天地。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演一演。
  (六)、更新教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 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就是课堂教学调控的艺术。如何导课,激发阅读欲望;如何把握课堂节奏,使兴趣持久有序;如何设计问题,使学生乐于不断发现新知识;教师的语言、体态、表情等都会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随时加以关注,不断调控更新教学方法,力争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多种方式方法,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演讲练口才,知识广积累。课前演讲是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图片资料又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幅荷塘美景,并配上优美的配乐,用fiash播放,这样的情景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作者为什么夜深了,还要去日日路过的池塘,这样的情景创设,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巧设质疑,拓展阅读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开始时,我把“我”尊在悬崖上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我指着画面问道:“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有什么疑问吗?”这是同学们纷纷举手,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他为什么会在悬崖上?他是怎样去到悬崖上的?他怎么一个人在上面?他为什么害怕?他在上面做什么?后来他下得来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并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快速阅读课文,最后让学生回答。这样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自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 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配合教学要求,选用恰当的阅读形式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训练学生朗读的方式有:①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在教学诗歌,散文,文言文时,通过朗读磁带和教师正确的语调,丰富的感情,节奏的抑扬顿挫,速度的快慢,给学生示范出一个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②领读: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阅读会遇到障碍,不得要领。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也去掉了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③个别朗读。学生的个别朗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提高教学效果,不断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无疑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重针对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认真深入地探讨分析,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阅读实践分析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
期刊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决定基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切实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诗家语”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
期刊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ome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welve samples of Tetrapleura tetraptera (Schumach & Thonn.) taub.and nin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师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入手,探讨了其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具体实践应用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价值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不
期刊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写作教学不仅是其中的重点部分,对于锻炼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为中心展开,旨在为制剂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自主学习策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由于在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因此相关专家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利用自主学习策略应用进高中语文教学中,此举不仅体现出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
期刊
随着政治文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现代政府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政府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公共管理倡导更多的理性公民的协商和对话,公众参与成
【摘要】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极强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高中语文课程教书育人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发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
期刊
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双曲面幕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做好施工技术管理成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重点内容.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某大尺寸双曲幕墙玻璃冷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