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英语教学应从“学科型”中解放出来,放到职业人才培养理念中重新定位,把有限的英语教学资源集中于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英语实用能力培养上来,因此 ESP 教学目标恰恰体现了高职英语的这一目标。专门用途英语的是将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的,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功用性,将其引入高职英语教学,对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
1 ESP 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领域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越来越需要人们不仅要掌握英语,还要具备在相关职业领域内使用英语的能力。我国英语教育体系中主要有两种:基础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基础英语教学强调学习英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但是紧掌握基础英语还远远不能满足用英语处理特定工作事务的需要,这种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
传统基础英语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这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既懂英语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的需求。时代发展对英语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对多元化、专业化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势在必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就是把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迎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对当前英语课程改革更具有实际意义。
2 高职院校 ESP 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认识重视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ESP 课程,并未根据本校师资特色、学生特点及所在地区的就业需求进行专业英语开发。由于定位不明确,高职专业英语的培养模式没有形成,基本上还在沿用基础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没有目的性,缺乏计划性和延续性,这些因素制约了高职英语ESP 教学的发展,给学生就业及后续发展带来困难。从学校层面则是对 ESP 教学重视不够,而上级国家教育部门重视的是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对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实施工作缺乏重视,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ESP 教学和学习都失去动力。
(2)缺乏合理规范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文件,在ESP教学实施前应该设计好,教学大纲要有针对性,为教学实施提供一个标准。目前高职院校有的没有ESP 教学大纲,有的虽有编写,但非常简单不够全面、合理。由于没有提前做需求分析等研究工作,导致课程设置不规范,缺乏实用性,没有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率。
(3)教材混杂,缺乏统一性。
现在市场上高职院校的ESP 教材,从内容规范、难易程度及实用性上看,都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没有应用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所以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开发沿用的还是传统理念,大部分英语课程仍是一种语言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而不是针对实际工作情景需求来设计的。受此因素的影响,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职业院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大部分教材的编写仍然注重知识体系,没有将高职专业机密结合起来。由于缺乏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好教材,ESP 教师往往自己选取材料编写讲义,这样非正规的教材往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再加之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 ,很难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 ESP 教学改革思路
(1)重视ESP 教学改革。
各级教育部门,要彻底转变理念,逐步将高职英语教育的重心转移到ESP 教学体系上。ESP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采取得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时间过长,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重复劳作的现象。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ESP 教学体系 ,对ESP 教学大纲 、课程设置等进行重新定位 。所以,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管理和规范。此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为高职ESP 教学从教育理论、课程资源、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几方面出发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以此推动高校ESP 教学顺利改革和发展。
(2)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教学大纲。
ESP 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对学习者实际需求的分析。岗位需求分析是所有高职课程设计的基础步骤,是寻求 “培养什么” 与 “怎么培养” 的过程。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大纲制定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要求,工作岗位对人才要求等进行全面分析。可按着以下几点进行:①专业情景,学习者未来在工作中实际应用英语的工作情景;②学习者的基础,指学生当前的语言功底;③学习者的主因,指学生目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等主观态度;④岗位信息,指实际工作单位对学生应掌握的英语能力要求。
(3) ESP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
由于现有教师能力有限,在开设 ESP 课程时,把教学定位在适应各专业职业交际的一般规则上,把专业涉及的综合能力、文化素养等纳入教学体系。强调简单、基本的专业知识,以交际能力为主,从而避免了基础英语教师不懂专业、专业教师不懂英语的长期困扰问题,加强 ESP 教学的可操作性。各学校在 ESP 起步阶段不能盲目,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或选修或必修。ESP 教学职能逐步取代 EGP 教学,EGP 教学和 ESP 教学在长时间里共存。
(4)规范教材的编写。
ESP 教材的内容要符合真实性、适应性、多元性的原则。教材不但要内容丰富、语言规范,还应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各种 ESP 网络教学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即时学习。
教材的编写应以语境为主要手段,使教材达到实用的目的,同时应选用大量的实例。生动真实的语境材料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练习设计也应以真实的语境和实例为材料,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文军.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
[2]卫兴乃. 也谈 ESP 与大学英语教学[J]. 外语界 ,1994,(2) .
[3]卢艳华. 谈 ESP 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 ,2006,(20) .
[4]国林祥. 青岛大学医学院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关键词: 高职教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
1 ESP 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领域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越来越需要人们不仅要掌握英语,还要具备在相关职业领域内使用英语的能力。我国英语教育体系中主要有两种:基础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基础英语教学强调学习英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但是紧掌握基础英语还远远不能满足用英语处理特定工作事务的需要,这种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也就突显出来。
传统基础英语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这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既懂英语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的需求。时代发展对英语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对多元化、专业化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势在必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就是把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迎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对当前英语课程改革更具有实际意义。
2 高职院校 ESP 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认识重视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ESP 课程,并未根据本校师资特色、学生特点及所在地区的就业需求进行专业英语开发。由于定位不明确,高职专业英语的培养模式没有形成,基本上还在沿用基础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没有目的性,缺乏计划性和延续性,这些因素制约了高职英语ESP 教学的发展,给学生就业及后续发展带来困难。从学校层面则是对 ESP 教学重视不够,而上级国家教育部门重视的是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对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实施工作缺乏重视,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ESP 教学和学习都失去动力。
(2)缺乏合理规范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文件,在ESP教学实施前应该设计好,教学大纲要有针对性,为教学实施提供一个标准。目前高职院校有的没有ESP 教学大纲,有的虽有编写,但非常简单不够全面、合理。由于没有提前做需求分析等研究工作,导致课程设置不规范,缺乏实用性,没有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率。
(3)教材混杂,缺乏统一性。
现在市场上高职院校的ESP 教材,从内容规范、难易程度及实用性上看,都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没有应用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所以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开发沿用的还是传统理念,大部分英语课程仍是一种语言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而不是针对实际工作情景需求来设计的。受此因素的影响,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职业院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大部分教材的编写仍然注重知识体系,没有将高职专业机密结合起来。由于缺乏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好教材,ESP 教师往往自己选取材料编写讲义,这样非正规的教材往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再加之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 ,很难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 ESP 教学改革思路
(1)重视ESP 教学改革。
各级教育部门,要彻底转变理念,逐步将高职英语教育的重心转移到ESP 教学体系上。ESP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采取得传统基础英语教学时间过长,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重复劳作的现象。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ESP 教学体系 ,对ESP 教学大纲 、课程设置等进行重新定位 。所以,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管理和规范。此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为高职ESP 教学从教育理论、课程资源、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等几方面出发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以此推动高校ESP 教学顺利改革和发展。
(2)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教学大纲。
ESP 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对学习者实际需求的分析。岗位需求分析是所有高职课程设计的基础步骤,是寻求 “培养什么” 与 “怎么培养” 的过程。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大纲制定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要求,工作岗位对人才要求等进行全面分析。可按着以下几点进行:①专业情景,学习者未来在工作中实际应用英语的工作情景;②学习者的基础,指学生当前的语言功底;③学习者的主因,指学生目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等主观态度;④岗位信息,指实际工作单位对学生应掌握的英语能力要求。
(3) ESP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
由于现有教师能力有限,在开设 ESP 课程时,把教学定位在适应各专业职业交际的一般规则上,把专业涉及的综合能力、文化素养等纳入教学体系。强调简单、基本的专业知识,以交际能力为主,从而避免了基础英语教师不懂专业、专业教师不懂英语的长期困扰问题,加强 ESP 教学的可操作性。各学校在 ESP 起步阶段不能盲目,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安排,或选修或必修。ESP 教学职能逐步取代 EGP 教学,EGP 教学和 ESP 教学在长时间里共存。
(4)规范教材的编写。
ESP 教材的内容要符合真实性、适应性、多元性的原则。教材不但要内容丰富、语言规范,还应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各种 ESP 网络教学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即时学习。
教材的编写应以语境为主要手段,使教材达到实用的目的,同时应选用大量的实例。生动真实的语境材料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练习设计也应以真实的语境和实例为材料,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文军.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
[2]卫兴乃. 也谈 ESP 与大学英语教学[J]. 外语界 ,1994,(2) .
[3]卢艳华. 谈 ESP 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启示[J]. 教育与职业 ,2006,(20) .
[4]国林祥. 青岛大学医学院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