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运动显身手,谨防损伤记心间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九月,中小学迎来开学季,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与小伙伴们一起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一些学校还会举办运动会,让孩子们“大显身手”。充足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舒缓压力,增强耐力和意志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必不可少。但如果运动时不注意防护,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运动损伤多由跌倒、碰撞或挤压等引起,导致皮肤擦伤、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或脱位、骨折等不同程度和性质的损伤,在多人运动和对抗性运动中尤为常见。受伤部位以四肢(尤其手腕和手指)最多见,其次为肩、上肢、脚踝和足等部位。调查显示,男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高于女生,初中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比例高于高中生、小学生。
  校园运动损伤五大“导火索”
  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运动时不注意防护,麻痹大意,或运动时分心,都是导致损伤的常见因素。此外,有些孩子对某些运动项目存在畏惧心理,运动时过度紧张、害怕,会导致反应性变差,动作协调性下降,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没有掌握正確的运动方法和动作要领。错误的动作往往不符合人体正常结构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易导致运动损伤。
  运动量过大。锻炼或比赛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素质,运动强度超出了身体承受能力,特别是某些动作或部位的重复训练使身体局部负荷过大,易出现运动性劳损。此外,青少年争强好胜,盲目冲动,急于求成,未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也是校园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各器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肌肉、关节仍处于僵硬状态,极易发生拉伤和扭伤。
  体育运动环境条件不佳。场地不平整、有杂物、湿滑等,容易使人跌倒、崴脚;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易使人大量出汗,出现抽筋、虚脱、中暑等不适,进而导致运动损伤。
  八条防线,全方位“阻击”校园运动损伤
  强化防损伤意识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预防损伤的重要性。进行比赛或游戏时要遵守规则、听从指挥,保持良好秩序,不要嬉戏、打闹。
  其次,学校可通过必要的教学课程,使学生了解运动常识、项目规则、易造成的损伤及预防措施。学生应对参与的运动项目有充分了解,特别是较为激烈的对抗性项目。
  坚持科学锻炼
  首先,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尚未完善,一定要根据身体素质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安排运动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要避免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要避免单一训练方式,以免引起局部负荷过重。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发力模式和动力链。技术动作训练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经历一个由分解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不断积累、强化。需要强调的是,动作训练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第三,除项目训练外,儿童青少年还要注重基础训练,逐步提高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度等各项身体素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尤其要注重核心力量训练。“核心”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由腰、骨盆、髋关节及肌肉组成,对运动中的各种身体姿势具有稳定和支持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四,要注重弱势部位的锻炼,如易扭伤的腕、踝关节等。若曾经出现运动损伤,要加强损伤部位的锻炼,增强其功能,以免发生习惯性损伤。
  选择良好运动时机
  身体不适、非常疲倦、空腹时,以及饭后45分钟内,不宜进行体育活动。旧伤未愈时,也不可进行需要动用受伤部位的运动,以免加重旧伤或增加新伤。
  确保运动环境、装备适宜
  运动场地适宜、器材良好对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在孩子们开始锻炼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排除安全隐患。运动场地应平整,无乱石、坑洼、积水等,且具有一定的防滑性。气温过高或过低时,最好避免户外运动。运动时,要穿着质地柔软、有利于运动的服装,选择大小合适、具有一定弹性和透气性的鞋子,不携带尖锐物品,如小刀、钥匙等,不佩戴胸针等饰品,不留长指甲。参加危险性较大的对抗性项目时,宜佩戴护膝、护腕等防护用具。
  运动前充分热身
  充分的热身活动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热身活动要根据运动项目、个人身体状况、环境条件等情况而定,一般宜采用慢跑加拉伸的方式,量不用很大,持续10分钟左右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运动前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可深呼吸几次,以舒缓紧张和压力,克服焦虑心理。参与竞赛性运动时,不必过于看重胜负,安全第一,比赛第二。
  学会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技巧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常可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比如:跳跃落地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身体失去平衡时,可立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一旦跌倒、滑倒,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翻滚,尽量不以头部或关节接触地面,不可直臂撑地。
  进行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时,要学会合理冲撞,可用自肩以下至肘关节以上的上臂外侧,以适当的力量冲撞对方相应的部位,避免互伤。
  运动后勿忘整理
  运动后的整理活动有利于运动代谢产物的排除,消除疲劳,放松肌肉,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保证肌肉的良好功能状态,使孩子们有旺盛的精力持续参与体育活动。整理活动一般以静态拉伸和各种放松动作为主。
其他文献
与自然受孕一样,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症,年龄依然是影响成败的第一要素。在临床上,高龄(一般指分娩时大于35周岁)不孕不育夫妇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率低、流产率高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显示,每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的活产率,在38~39岁女性中为19.2%,在39~42岁女性中迅速降为12.7%,在42~44岁女性中则为5.1%,在45岁及以上女性中仅为1.5%。  高龄女性助孕,到底有哪些难
专家简介  王晋平 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医师协会副主席,全国名中医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医疗专长:擅长免疫风湿病、中西医结合内科疑难杂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周二、周三、周五上午  某次外出,我偶然见到了一大片菜地,
弘翔邻里jia 的使用面积达8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有近20个功能各异、以“乐”字命名的独立空间,总体上的暖色调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其不仅拥有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还不断整合社区资源,在软件上下功夫,力求成为社区居民的四个jia。第一个“jia”是家庭的“家”,意为社区居民在这个大家庭中能感受家的温暖,体验家的快乐,享受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第二个“jia”是加法的“加”,旨在为社区居民的生
孔灵芝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务院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秘书长、慢病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长期从事营养、慢性病相关政策的研究及管理工作。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慢阻肺等,具有病因复杂、病程迁延、难以
张女士的疑惑:  我母亲今年65岁,前两天喝水的时候不小心呛了一下,咳嗽了两声,居然引起肋骨骨折,医生说是严重骨质疏松造成的。我母亲常年坚持服用钙片,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骨质疏松呢?  要回答张女士的问题,得先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说起。  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及老年人,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人体的骨骼时时刻刻都处于“新旧更替
哮喘:大多只能控制,很难根治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当患者接触或暴露于外界的刺激物时,哮喘就会发作。  “吸入激素”可以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但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气道炎症。因此,大部分哮喘只能控制,很难根治。即使“吸入激素”以后,哮喘没有再发作,绝大部分患者还是不能停药。当然,也有少部分患者,在哮喘症状完全得到控制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甚至可以停药
生活实例  李先生今年70岁,近十年来,每年體检都发现血压升高,收缩压波动于160~17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正常范围。李先生觉得自己仅仅是收缩压升高,没有任何不适,一直没有重视,也没有服用降压药。近半年来,他时常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医生告诉他,这与他长期收缩压升高、未及时使用降压药有关。  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或单纯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或两者均升高,都属于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
生活实例  小欣今年33岁,在企业从事行政工作,丈夫文涛是一名IT技术人员。两人结婚已6年,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近两年来,小欣越来越觉得两人之间除了孩子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话题。平时忙着工作和孩子,偶尔空下来聊天,还经常话不投机,弄得彼此都不愉快。例如,关于让文涛戒烟的话题,只要小欣一提起,文涛就不高兴、不耐烦,要么装作没听到,要么就说“你烦不烦呀”;文涛常说小欣的行政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小欣听后很恼
卞政 裘佳敏(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裘佳敏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围产期保健,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等孕产期疑难杂症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全天(东院),周三上午(西院)  医生手记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许多经历过剖宫产的准妈妈心里都有个问号:头胎剖宫产,二胎能否顺产?其实不必忐忑,我院自2014年推出了VBAC(剖宫产后阴道分
栗子  栗子,也称板栗,被称作“干果之王”,是秋冬养肾第一果。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苏辙也曾写《服栗》诗称颂咀嚼生栗子治疗他老来“腰脚病”的食疗功效。  栗子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肾三经,有益气补脾、厚肠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  冬季主藏,肾藏精,中医理论将肾脏与四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