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并发急性肢体缺血的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2年4月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5例,并发急性肢体缺血54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56~82岁,平均72.3岁。缺血原因包括动脉栓塞43例(6.3%),血栓形成8例(1.2%),动脉夹层3例(0.3%);发生在球囊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过程中36例,导管溶栓中17例,Silv
【机 构】
: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并发急性肢体缺血的防治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2年4月接受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5例,并发急性肢体缺血54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56~82岁,平均72.3岁。缺血原因包括动脉栓塞43例(6.3%),血栓形成8例(1.2%),动脉夹层3例(0.3%);发生在球囊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过程中36例,导管溶栓中17例,SilverHawk斑块切除中1例。采用腔内治疗32例,手术治疗9例,腔内治疗联合手术治疗13例。
结果50例患者治疗成功,4例治疗失败行手术截肢,无死亡病例。术后45例获得随访,随访3~96个月,平均40.3个月。随访中动脉栓塞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复发6例,再次予以腔内治疗4例,2例行截趾术;血栓患者1例旁路术后吻合口狭窄予以球囊血管成形,1例支架内再狭窄行球囊血管成形支架植入;夹层患者1例膝下动脉支架闭塞,予以药物保守治疗,症状减轻。4例截肢患者随访情况良好。
结论腔内治疗术中并发急性肢体缺血多数患者可采用腔内技术处理,腔内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转开放手术。
其他文献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手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彻底切除结直肠,同时保留肛门自制功能,兼顾了治愈效果和生活质量,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1],但其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技术,我们对1989-2009年间的96例行IPAA治疗的UC患者进行了系统随访,报道如下。
目的总结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横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101例单纯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60例,女性41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6±14)岁。患者中包括退行性病变37例,风湿性病变23例,先天性病变37例,感染性病变3例,其他病变1例,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外周心肺转流辅助下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横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经历了过去一个多世纪,尤其近20年的深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治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深入认识SAP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上,现已形成重症监护、器官功能保护与替代、容量复苏、序贯营养支持及坏死病灶外科处理的科学综合治疗体系[1]。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SAP的研究从未停滞,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指南”对于规范SAP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进展、新观念也要及时通过指南更新来推广。
患者1 男性,8岁,因"右小腿外侧酸痛"于2007年9月29日就诊。患者在外院查X线片发现不断进展的腓骨中段溶骨破坏、伴明显骨膜反应(图1),按"急性骨髓炎"更换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右小腿中段外侧轻度肿胀,皮肤温度较对侧略高,肿胀区触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第1小时30 mm,碱性磷酸酶245 U/L。MRI:腓骨中段及周围软组织广泛高T2信号(图2)。术前X线检查显
患者 男性,44岁,因"上腹隐痛伴恶心、呕吐、纳差5 d"于2011年12月3日入院。患者曾有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病史30余年,自服"胃药"等治疗。无明确腹部外伤或手术史。患者父亲因患"胃癌"死亡。体格检查无异常。入院后查腹部X线片:小肠内结石并空肠梗阻可能(图1)。给予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保守治疗,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有肛门排气、排便。全腹CT检查:盆腔内钙化灶,未排除畸胎瘤;小肠扭转可能。在蛛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外科疾病。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提高,SISMAD报道明显增多,但关于该病的治疗至今仍无一致的意见。我们总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0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治疗104例SDAVF患者,选择符合条件的26例进行栓塞治疗。男性22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5.5∶1;年龄34~81岁,平均55.9岁。SDAVF分别位于胸段10例、腰段9例、骶段7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进行性麻木无力和大小便障碍,病程1~156个月,平均17.1个月。栓塞材料使用ONYX-18液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下部癌D2根治术第13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间行胃下部癌D2/D2+根治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为腺癌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共379例,依据第13组淋巴结清扫与否将患者分为清扫组与未清扫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影响进展期胃下部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第13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379例患者中清扫组100例(26.4
目的对比研究单束重建及双束重建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22例单束重建PCL(单束重建组)及24例双束重建PCL(双束重建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束重建组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16~54岁,平均(37±13)岁。双束重建组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17~52岁,平均(37±1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受伤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膀胱孤立性纤维瘤(SFT)极其罕见,目前文献仅报道12例,但未见因膀胱孤立性纤维瘤血尿致休克的报道,我们报道1例,对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