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就是美好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就像是一场奇遇,无与伦比,在最美的年华遇见睿智风趣的恩师,学会了不退缩、不放弃,毅然决然坚持与梦想携手漫舞青春,不负时光老人也留不住的刹那芳华……
  初次见面 一心向贤
  依然记得与徐特初见的那幕,他坐在办公椅上,不苟言笑的模样,目光似是严厉。新调入师父学校的我有点忐忑。师父看出我的拘谨,询问我之前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他风趣的谈吐扫去了我的不安,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当时我心里暗想,在他领导的学校工作会是件幸事,定会轻松自如,追随之心既定。殊不知,就是面前的这个人日后成为了我的师父,改变了甘于平凡不思进取的我。
  名师指导 一路向前
  2016年是我的幸运年,因为这年我有幸加入了“徐新铭名师工作室”。要知道,在当时,徐特几乎是整个学校教师崇拜的对象,能成为他工作室的一员是多少教师梦寐以求的。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欢呼雀跃。我真心感谢徐特的垂爱!
  难忘第一次参加县课堂竞赛时徐特与我磨课的情景。自获知比赛课题是同课异构的《二泉映月》时,我的心便开始“动荡”了。一直行走在低年级课堂的我不知所措,无从落手。徐特不知从何处获悉我的情绪变化,远在外地学习的他给我打来电话,叮嘱我:“好好研读教学设计,先钻研教材,这篇课文教什么,确定下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再行思考你怎么去教,最后想想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之后学生会有哪些能力的提升……”对于无任何赛课经验的我来说,徐特的一席话就像冬日的火把,照亮了前方的路,让人觉得温暖。我静下心来,潜心钻研教法。在设计时,我抓住阿炳情感的变化,多媒体展示一幅幅凄美的二泉画面,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二泉映月的情境中,配上阿炳的二胡曲让学生感受、体会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以读促悟,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而指导朗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乐曲与文本相融合。看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我内心有按捺不住的喜悦。
  徐特一回来,他便让我试上,我想没问题。试上完之后,我的心情又跌至谷底,文章脉络不清晰,重难点不分明,课堂学生的朗读不到位,问题抛下去后举手的寥寥无几,与期待中的课堂气氛大相径庭。徐特拍拍我的肩膀,说:“看得出来,你做了很多功课,第一次试上有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你敢于挑战这篇课文,就是好样的。”试上完的当天下午,徐特用了整整半天的时间与我磨课,他除了给予我教案的肯定之外,还提出了不足。他提出,《二泉映月》这篇课文应划分为三个板块:二泉映月是什么;二泉映月里有什么;二泉映月成了什么。经他一提点,我明晰了设计这节课的方向。他还提出,阅读课的设计还应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由“浅层阅读”转向“深度阅读”:首先,学生与文本做情感交流时,要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触动学生的稚嫩心灵。在讲述阿炳双目失明、卖艺度日时,要为学生创造情境,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黑暗,想象阿炳再也看不见美好的一切;感受坎坷,想象阿炳卖艺度日的情景。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阿炳卖艺的境况,从而走进阿炳丰富的内心世界,随之再进行朗读指导,学生的朗读定将到位。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通过感悟把学生带上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情感得以升华,语言的智慧也要产生。如教学第5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谈谈阿炳想通过琴声倾吐自己怎样的心情。这个问题正是这节课理解的难点。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在问题比较棘手的时候,要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再联系上文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后,就能捕捉到新的情感质点,就能激发起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再次,学生在课堂上既要有情智的获得,又要有智能的习得。课的结尾,可以提问:“学到这儿。大家还认为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二胡名曲、一道美丽的风景吗?”一个看似平常简单的问题,通过巧妙的穿插,促使学生向前一步,掀起了思维的波澜,为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泉映月的广泛意义奠定基础。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将学生的情智和文本知识的再度回顾巧妙地融合起来。徐特的一番话令我茅塞顿开。更让我感动的是,徐特还亲自指导我朗读,从发音吐气的训练,到一字一句一段的指导,纠正我的体态语言,真的是细中有细。真的,能成为他的徒弟确实是件幸福的事。
  比赛时,站在台上,望着坐在台下的徐特,我信心倍增,忘记了一切的干扰,自信满满地上课,最终凭着独特的设计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初出茅庐,有这样的成绩,我非常满足。感谢徐特不厌其烦的教导!我的自信与坚定的种子由此便在心中生根发芽,我对语文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在参加省教科院的示范课活动中,我又一次挑战了自己,在徐特的指导下上了一节颇有难度的绘本课《妖怪山》。《妖怪山》是中国原创绘本故事中很少见的失踪题材,这是一个关于心灵救赎的故事,是描写一个孩子如何走出内心挣扎的故事。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总会遇到彭懿所说的“妖怪山”,经受一些内心的挣扎。那么,如何以这个故事为载体,让学生的素养在心灵救赎中潜滋暗长呢?我秉持徐特的指向高阶阅读的教学理念,加上自己的思考,通过读想结合、多维对话、层层推进的辨思,引发学生的思考,逐渐拓宽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对图文的理解深入通透,对哲理的体悟水到渠成,无声地把素养这粒神奇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植入他们的生命,潜滋暗长,获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因为有他 爱上阅读
  未遇见徐特之前,我如陀螺似的,不用“鞭子”抽便懒得动,不喜阅读。那时案头的书很少,即便有那么一两本,也懒于翻阅。徐特饱读诗书,阅读面甚是广泛,哲学类、文学类、科普类、教育理论类……他常说:“没有书籍的滋润,就没有人生的丰盈与丰厚。”所以,他时常推荐一些书目供我们阅读。每读完一本书,他或与我聊聊读完书后的想法,或交代写心得,或组织工作室成员举办阅读沙龙活动,等等。厚厚的專著,苦涩难读,但因徐特的殷殷叮嘱,由最初的被动到主动,有时虽难解个中滋味,却也窥探到了满园的旖旎风光。在徐特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下,我每日忙完教学事务,就捧起教育理论专著,写下自己教学的反思、点滴的感悟。随着阅读书目的增多,我的视野也逐渐开阔。阅读在慢慢提升着我的理论素养,滋养着我的语文课堂,
  因为读书,我的课堂有了底气;因为读书,我的写作有了厚度。有了这些收获,我便更喜爱阅读,越发享受在书的世界里“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时光。
  感恩有他 青春漫舞
  从初次赛课的畏惧彷徨,到现在的自信、悠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教师,到拥有“盐城市教坛新秀”“建湖县教学能手”称号,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里遇到了恩师。与师父相遇,与名师相识,与徐特在教育的花园里相知,收获一路花香书香的美好。我坚定着对恩师的追随,也坚信着自己的园丁梦想。不忘初心,一路前行,不负芳华。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记者:许老师,您好!您的“雉水名师许友兰工作室”已经成功培养了两期学员,当初成立工作室的源起是什么呢?  许友兰:名师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品牌和资源,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特色和风格。区域教育的健康、持续、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名师的打造和培育,离不开名师的支撑与引领。培养新一代名师,将优秀青年教师中的杰出者逐步培养成学科领军人、教育家和教学名家,是振兴区域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2008年,如皋市教
一、梦蝶飞飞,飞入元曲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观看一个小视频。(课件播放《庄周梦蝶》)  师:今天这只蝴蝶飞出了庄周的梦里,飞到了我们的身旁。  (师课件播放诗文《咏大蝴蝶》)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仔细看,这首曲词和我们平时吟诵的唐诗有什么不同呢?  生:题目不同,唐诗的题目只有一个,可这首曲词有三个。  师:猜猜哪个是题目?  生:咏大蝴蝶。  师:那其他是什么呢?  
在我们工作室举办的一次培训活动上,我们邀请汤俊老师为大家执教示范课《北京的春节》。听完汤老师的课,我心里很激动,暗暗为他树起了大拇指:真是一节有借鉴意义的好课!  先说说我的好课观:第一,学生有没有收获,尤其是语文学习方面的收获;第二,学生有没有动起来,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动起来;第三,师生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第四,教师的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汤老师的课无
【教学理念】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风景,不管是人们为他人着想、相互谦让还是尊敬老人,都将乡亲们纯朴、善良的美好情感表达了出来。本课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以句带篇,用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来串起所有的内容,通过不同的画面来感受乡亲们的善良、淳朴,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升华情感。同时注重学法的迁移
这一段时间,我重温了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理想》,心中的熊熊大火再次被点燃。由于在讲台上奋斗了这么多年,所以我不自觉地由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教师,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我希望我们所有的理想都能在课堂里变为现实。那么,我理想中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心中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浸润其中的。课堂上,孩子们精神抖擞,全身心地参与,对新的知识充满了渴盼,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每一
一、“多感官”与“全脑教育”  1.“感官”概念  所谓感官,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感受客观事物刺激的器官,如眼、耳、口、鼻。通过这些器官,我们可以得到各种感觉,还可以去认识外部世界。可以说,感官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如果说其他感官是“兵卒”的话,那么,大脑则是统领这些兵卒、发号施令的“司令”。  2.多感官教学  多感官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不同,传统
行事有制度,教学有范式,这是我校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始终不渝的追求。范式是框架,是样式,是约定,从大处来说,也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制度。语文教学范式“测、导、研、写”四个环节直击目标,顺势而来,相互关联,以帮助师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老师们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努力寻求适宜的教学策略。  一、板块分解法  “测”,检测预习效果或第一教时的学习成果;“导”是重头,在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组
当我打开电脑,敲击键盘,追忆贾志敏老师对我人生引领、教育导航的时候,他老人家却与世长辞,到天堂去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泰斗贾志敏老师于2019年2月5日13时53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热爱、痴迷的小语教坛……从此,小语界失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好师长,我亦失去了一位顶礼膜拜的“教神”,失去了一位默默指引我前行的恩师。虽然我与贾老师只有几面之缘,但他的精
为什么要写作文?问题很简单,却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因为学校有这门课”,这可能是背着书包上学不久的孩子们的想法。“因为有些场合要考作文”,这可能是上学已久将要离开学校的大孩子们的想法。“因为有些意思,不只要说,还要写下来,甚至不必说而必须写下来”,这可能是近于三十而立直到老成持重的许多人的想法。  所谓“必须写下来”,情况各式各样。想要告诉的人不在跟前,说话听不見,只好写。有时候,虽然人在跟前,但为
【设计初想】  《彩虹》是一篇情趣盎然的散文。文章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走到彩虹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课文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全文共4个自然段,段落之间结构类似却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在进行教材的深入解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