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大学发现新型多孔石墨烯薄膜可高效分离氢气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人员发现多孔石墨烯PG-ES薄膜可高效将氢气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利用“能量势垒”的模型阐述了分离原理。该成果在6月11日出版的美国化学学会著名杂志《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以封面论文发表,第一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研究生陶叶晗,通讯作者为理学院薛庆忠教授。专家认为,此研究成果有望推动新型气体分离膜工艺的研发和技术革新,并在产业化推广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氢能作为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重量最轻、燃烧性能好、无毒等特点,但其分离与提纯方法是当前制约氢能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也是氢能开发最前沿、最难突破的研究热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就氢能研究开展科研攻关,但时至今日氢气的分离和提纯方面始终无重大突破。
  石墨烯是一种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二维炭质新材料,厚度仅为0.335纳米,是构建其他维数炭质材料的基本单元,具有极好的结晶性及电学性。这种新兴的碳材料由于具备优异的力、热、光、电性能而有望成为下一代的高渗透性、高选择性的气体分离膜。目前以石墨烯分离气体的研究主要通过在石墨烯上造孔来实现,这种石墨烯被称为“top-down”石墨烯。虽然此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由于这种孔洞石墨烯对孔洞的大小和结构要求严格,在氢气分离实验中难以实现。
  陶叶晗等发现,“bottom-up”孔洞石墨烯是一种自生长的孔洞石墨烯,具有较易控制的孔结构。然而利用这种石墨烯对气体分子的吸附和分离的报道相對较少,因而鲜为人知。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他们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孔洞结构及模拟条件下的石墨烯对不同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来观察石墨烯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行为,进而探索石墨烯在气体分离方面的应用。这种促进石墨烯气体分离膜材料开发的理论具有降低研究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等优势,对设计新型高效的氢气分离膜具有重要意义。(王建高 刘积舜 张伯驹)
其他文献
8月份以来,付费电视方面的相关活动可谓目不暇给:首先是广电总局同意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公司、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北京广播影视集团、上海电视台开办全国性付费频
传统的诵读教学方法在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并抓好诵读教学,学生的语感水平、审美能力、写作能力等都会大幅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文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更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文着重于介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心得体会—如何运用联系生
期刊
【摘要】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计算教学作为贯穿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教学体系,更应把对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而且计算学习中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更需要学生的刨根问底。反观当下计算教学中“质疑缺失”的现状,笔者试图探寻“质疑缺失”的原因,反思计算教学中质疑应有的地位及作用,并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在计算
期刊
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从英语技能应用的实用性出发。听和说尤为重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做主,使英语课的教学
语感对学习一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英语教学应试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感到培养。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现象.详细的分析了当前学生英语语感薄弱的原因,并
长期以来,分层教学一直颇有争议。文章作者认为分层教学不但能让我们较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而且能较好地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记者从宜宾丝丽雅集团获悉,一种基于生物基、生物质材料的“超仿棉”纤维原料,由该企业研发成功。与天然棉花相比,其强度提升15%至20%、沸水收缩率同行最小,且外观光泽、色谱、功能及纤度等指标更优,有望降低纺织行业成本和资源能耗,成为棉花纤维原料的“新替身”。  这种被定名为“雅丝绒”的新型纤维原料,所采用的生物基、生物质材料为100%纤维素纤维,具备“近于丝优于棉”的许多特性。其杂质含量少,可解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