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对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对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和内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US.FNA)检查且最终确诊为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的资料。结果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在EUS下表现为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血流信号丰富;肿瘤位于胰腺头部3例,钩突部2例,胰腺颈部2例,胰腺体部11例,胰腺尾部8例;其中有功能的胰神经内分泌肿瘤16例,瘤体平均直径9mm,无功能的内分泌肿瘤10例,瘤体平均直径29mm。EUS.FNA检查22例结果阳性,4例结果阴性。23例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术前EUS定位准确率为100%。结论EUS能对病变进行准确的术前定位,还可以通过EUS—FNA提供病变的病理学资料,在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

其他文献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inup.peresophagus,HGMUE)是一种先天性胚胎残余病变,是指食管上段存在胃黏膜,可引起临床症状的疾病。因病变位于颈段食管,普通胃镜观察异位胃黏膜有时不清晰或是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和警惕性不够,易漏诊、汉诊。
2013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2期第64页,“LDRf分型方法在消化道异位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临床资料原文:回顾1983年12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行内镜检查时发现的914例;现更正为:回顾1983年12月至2012年8月期问应用MedliEMBas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中英文文献及在我院行普通内镜检查时发现的异位静脉曲张患者共计914例。对此造成不便,深表歉意!同时对在该论文完成过程中给
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较高,占肺癌的10%~20%,多数为男性吸烟者,发病中位年龄约60岁。该病能分泌激素引起类癌综合征,常以肺外转移症状或削癌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致使临床表现不典型。
结肠内镜术对直肠、结肠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极高价值。随着该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器械本身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现代肠镜制造越来越精密,很多部件不耐高温且怕腐蚀,因此对肠镜的消毒灭菌要求也愈来愈高,既要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又要保护肠镜器械不受损伤。目前,多数医院使用戊二醛对肠镜进行消毒或灭菌,
目的探讨预防性胰管支架在减少插管困难的胆道型Oddi括约肌狭窄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及有效性。方法回顾63例胆道型Oddi括约肌狭窄且插管困难的患者资料,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33例为对照组(仅行单纯内镜治疗而未放置预防性胰管支架),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的30例为支架组(行内镜治疗的同时成功置入了预防性胰管支架)。比较2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支架组(0/30,0)与对照组(
我院收治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钉残留导致直肠异物性肉芽肿误诊的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女,56岁,住院1个月余前进刺激性食物后出现不成形便,2~3次/d,偶有低热,就诊于外院行结肠镜发现直肠黏膜隆起病变。2008年曾于外院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入我院后,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直肠指诊未触及肿物。超声内镜检查示距肛门15cm直肠见一半球肜隆起性病变,
患者男,89岁,因“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呕血、黑便3d”入院。患者1个月来反复上腹部疼痛,进食后饱胀感,3d前突然呕血,量约2000ml,伴解暗红色血便,外院急诊胃镜检查示下段食管癌并大出血。诊断:失血性休克,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癌。给予扩容、止血、抑酸、抗感染、输红细胞悬液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转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良好;无肝炎、肝硬化病史。
目的对比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与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利与弊。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Pub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没有语言限制。纳入从1983年1月到2012年9月间发表的比较EPBD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并对其进行了质量学评价,最后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形态在食管表浅型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49处内镜下切除的表浅型食管病变资料,所有病变均根据井上晴洋方法进行IPCL分型,切除标本按照日本食道学会食管癌分级标准进行病理分析,探讨IPCL分型与病理间的关系。结果249处病变中IPCLm型22处,其中食管炎16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6处;IPCLⅣ型29处,其中食管炎11处、LGIN4
目的研究对比经皮经肝组织胶栓塞术(P1rVE)和内镜下注射(EVO)在预防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方面的疗效。方法对77例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包括PTVE组32例,EVO组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经2种方案治疗后,患者的再出血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门VE组随访(21.53±8.56)个月,共发生再出血4例(12.50%),EVO组随访(19.78±7.70)个月,共发生再出血1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