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覆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癌大出血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n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89岁,因“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呕血、黑便3d”入院。患者1个月来反复上腹部疼痛,进食后饱胀感,3d前突然呕血,量约2000ml,伴解暗红色血便,外院急诊胃镜检查示下段食管癌并大出血。诊断:失血性休克,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癌。给予扩容、止血、抑酸、抗感染、输红细胞悬液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转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良好;无肝炎、肝硬化病史。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370例396例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或曾经出血为预防再出血而行EVL和(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群与未出血患者群间的差异性因素,并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是否有合并症、腹水、门静脉宽度、Child—
目的探讨导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的原因。方法收集295例因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行ESD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中ESD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可能引起其阳性的原因。结果术后病理标本边缘或基底阳性总的发生率为3.05%(9/295)。食管ESD术95例,病理标本边缘阳性1例,因切缘靠近病灶边界,切下标
目的探讨Oddi括约肌(SO)压力对胰液胆管逆流(PBR)的影响。方法对23例s0基础压力正常(正常组)、55例压力升高(升高组)和24例曾行EST(EST组)患者的SO基础压力值、胆汁淀粉酶(BA)检测结果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组和升高组在细菌培养阳性率、BA升高发生率及其BA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中SO压力与BA呈负相关,但胆总管直径≥15mm与〈15m
目的利用内镜超声观察PLGA—PEG—PLGA-5-氟尿嘧啶温敏水凝胶对胰腺癌进行的治疗效果。方法(1)PLGA.PEG—PLGA.5-氟尿嘧啶温敏水凝胶的体外释放实验:测定不同时间点浸出液药物的浓度,计算释放量;(2)将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皮下成瘤裸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瘤内注射PLGA-PEG—PLGA-5-氟尿嘧啶温敏水凝胶4mg/kg;B组瘤内注射PLGA—PEG-PL
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heterotopic gastric mucosainup.peresophagus,HGMUE)是一种先天性胚胎残余病变,是指食管上段存在胃黏膜,可引起临床症状的疾病。因病变位于颈段食管,普通胃镜观察异位胃黏膜有时不清晰或是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和警惕性不够,易漏诊、汉诊。
2013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2期第64页,“LDRf分型方法在消化道异位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临床资料原文:回顾1983年12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行内镜检查时发现的914例;现更正为:回顾1983年12月至2012年8月期问应用MedliEMBas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中英文文献及在我院行普通内镜检查时发现的异位静脉曲张患者共计914例。对此造成不便,深表歉意!同时对在该论文完成过程中给
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较高,占肺癌的10%~20%,多数为男性吸烟者,发病中位年龄约60岁。该病能分泌激素引起类癌综合征,常以肺外转移症状或削癌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致使临床表现不典型。
结肠内镜术对直肠、结肠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极高价值。随着该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器械本身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现代肠镜制造越来越精密,很多部件不耐高温且怕腐蚀,因此对肠镜的消毒灭菌要求也愈来愈高,既要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又要保护肠镜器械不受损伤。目前,多数医院使用戊二醛对肠镜进行消毒或灭菌,
目的探讨预防性胰管支架在减少插管困难的胆道型Oddi括约肌狭窄术后胰腺炎的临床价值及有效性。方法回顾63例胆道型Oddi括约肌狭窄且插管困难的患者资料,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的33例为对照组(仅行单纯内镜治疗而未放置预防性胰管支架),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的30例为支架组(行内镜治疗的同时成功置入了预防性胰管支架)。比较2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支架组(0/30,0)与对照组(
我院收治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钉残留导致直肠异物性肉芽肿误诊的患者,报道如下。; 患者女,56岁,住院1个月余前进刺激性食物后出现不成形便,2~3次/d,偶有低热,就诊于外院行结肠镜发现直肠黏膜隆起病变。2008年曾于外院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入我院后,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直肠指诊未触及肿物。超声内镜检查示距肛门15cm直肠见一半球肜隆起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