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尝试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但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与教材,觉得语文学习越来越枯燥无趣,语文课堂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此背景下,本人对如何有效指导课外阅读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了学生的阅读现状及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本人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策略,包括推荐书目、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有效的方法指导、读书交流活动、建立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这些方法策略解决了学生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同时也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书目 深入阅读 方法 交流 评价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高考语文,除了写作和语言文字运用外,剩下的全是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写作又与阅读紧密相关。足见阅读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应有的阅读能力,那么他的语文成绩肯定会不理想,同时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语文核心素养也不太可能提升。现在很多学生普遍认为高中语文学习只要抓住教材和课堂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增加阅读量,同时也要多思考多交流。课堂是主阵地,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样也很重要。可现在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许多学生也不知道该读什么,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属于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这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實,老师们都在倡导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都非常重视课外阅读,但有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比如让学生读什么、怎么读、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和效果如何考量、如何评价,有的老师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方法。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从优秀作品中汲取知识和营养、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就需要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行之有效地指导。我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通过一些具体的做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改变学生浅阅读习惯、切实落实课外阅读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等推荐阅读书目或篇目,并列出书单。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其实很喜欢阅读,但问题是不知道具体该读什么,哪些作品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哪些作品有助于拓展和强化课堂,哪些作品能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阅读水平,给学生推荐适宜他们阅读的作品并列出书单。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和推荐的作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阅读。另外,教师在列书目、推荐作品的时候要注重阅读内容的丰富多样性,让学生广泛涉猎,不要局限于某一类或某一个作家的作品。作品内容可以包括小说、散文、传记、诗歌、科学等。比如我在讲小说单元时会推荐一些中外名家名作,如麦克福尔《摆渡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路遥《平凡的世界》等;在讲散文单元时会推荐学生阅读余秋雨《山居笔记》、杨绛的《我们仨》、龙应台的《目送》等;在讲人物传记单元时推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等。总之我会根据教材的单元设置,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让他们阅读。这样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注重阅读理解的深入性。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要求学生树立大阅读观,打造理想课堂。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群文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拓展延伸课堂。所谓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我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增加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篇目,针对群文,给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讲解。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多篇内容或形式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阅读材料,编为一组,相互对照、辨析异同。这种方法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我在讲必修二散文单元时,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教材补充内容)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来讲,具体的做法是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制定任务来完成三篇文章的学习。我设置的任务是:学校要编写一本经典散文阅读,有如歌行板、诗情画意、美学散步、人文哲思四个板块,请将这三篇文章编入你认为最适合的板块并谈谈你的理由。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带着阅读任务认真思考讨论,深入把握文本的内容、写作手法、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再比如在讲《荆轲刺秦》时推荐学生阅读《史记 刺客列传》,讲《小狗包弟》时让学生阅读《怀念萧珊》。通过群文阅读拓宽课堂,加大课堂容量,学生的讨论也会变得更加深入,从而达到深化课堂的作用。另外,在讲古诗词时我通常会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就是把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或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了解作家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思想和风格,以及同类作品间的异同等。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交流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将读写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阅读过程中读书方法尤为重要。许多学生在阅读中只注重情节的热闹,或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含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浅阅读。其实,阅读中最重要的是思考。不断的思考会加深思想深度,提升理解力。另外,不同的作品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诸如传记、科普类的作品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达到了解人物经历、掌握知识、拓宽眼界的目的即可;文学类的作品就应该精读,深入阅读并思考其思想内涵、情感主题、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老师要根据不同文本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要动手去写,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可以摘抄好词佳句,认真体味并学习优秀作品的语言;也可以做批注,简单地对内容或语言进行评论和赏析,或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还可以写读书报告。一部作品读完后我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作品,内容包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反映的社会环境或时代特征、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的语言特点、叙述方式、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内容、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生活哲理、你获得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等。通过这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收获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每两周开展一次阅读体验交流活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交流活动会撞击出心灵的火花,一种思想会推动另一种思想。交流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交换思想、扩大眼界,加深理解。所以我每两周都要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学生可以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推荐时先要对作品进行简要的概述,然后交流自己推荐这部作品的理由。通过学生的推荐,激发了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他们是同龄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所以我认为他们推荐的作品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除此之外还会开展“时评交流活动”。学生就当下发生的热点时事进行交流,谈谈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与看法。此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时事的敏感性,让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高考作文的備考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学生还可以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展示小组成员合作创办的班报——《阅读之光》(班报的名字,每学期创办四次,由组员合作完成)还可以交流自己的文学小创作等。交流过程并不是单一的介绍,学生、师生之间会有补充讨论等。两周一次的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了分享和交流带来的乐趣。
   五.建立合理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会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那么有些学生的阅读可能会流于形式。评价体系建立在激励和引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鼓励那些喜欢阅读的同学,让他们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同时监督不愿意也不太喜欢阅读的学生。我的评价体系分为四部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首先是教师评价:包括对学生读书报告、素材积累、摘抄作业的书面评价,以及对学生读书交流活动的口头评价,还包括每学期一次的试卷测评。我从推荐、规定的必读作品中整理出一些知识组合成一套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试题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主观问答题。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来检查阅读效果;除此之外评价体系还有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具体做法是制定评价表,让学生和家长从阅读时间、涉猎范围、读书方法、认真程度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通过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认真对待阅读,起到鼓励和监督的作用,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读书可以摆脱愚昧、使人聪明睿智。畅游在书海中,感受真善美带给我们的感动、感受精美文字带来的魅力,阅读的确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体验。用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让阅读更深入、更高效,愿每个学生都能浸润在书香中,充分汲取丰富的知识养料,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余恒祥.高凤元.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语文2012, (8):48-49
   2.李高峰.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 (2):45-46
   3.苏旭峰.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剖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年,(01):82-83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五十八中)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情境教学是当代语文教学界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情等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习活动发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情境任务式写作是中学生学习名著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名著阅读 情境教学 任务式写作   情境教学,就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是基础阶段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门学科存在被弱化的现象,一直以来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应有的重视,课程讲授、接收结果和课后反馈情况总是不尽如人意,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历史的发展潮流,改革显得刻不容缓。在顺应基础阶段教育的发展趋势下,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角度出发提出“生本意识”下初中语文课堂
内容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课堂语言评价是推动课堂开展,增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与思维的重要教学方法。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语言讲述及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于课堂语言评价的教学能力掌握不足。本文由此出发,探索初中语文课堂语言评价在教学中运用方法。   关键词:语文 教学方法 课堂评价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
内容摘要:在“课程思政”这个大理论背景下,语文课程也应该充分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文本内容,引申拓展,发挥语文的教化功能。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课程思政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笔者认为课程思政要与语文课程密切结合,尤其是语文课程
内容摘要:传统的二外法语教学以语音、语法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通过考试。因此,在二外法语课堂里,我们很难看到法国文学的踪迹,但作为人类智慧的凝结,文学拥有着天然独特的魅力,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我们发现,文学文本的适当输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对于语言和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文学教育 法国诗歌 诗歌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
内容摘要:高中时期是学生从感性思维不断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当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文作为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最直接地反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阐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并根据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
内容摘要:语文教材是传递知识、传播文化的权威性媒介,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该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父亲形象进行了伦理学视角的分析,包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随着时代变迁父亲产生新角色,得出了教材中人物形象与时代赋予父亲新角色的伦理学偏差,以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新时代父亲的新形象:倾听者、陪伴者,以便呈现更加完美的父亲形象,促进学生身心与情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内容摘要:梭罗的自然观体现了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本文从主体间性视域出发,从梭罗的自然观、生活观、修养观三方面,分析探究梭罗《瓦尔登湖》中的生态美学思想,进而探求《瓦尔登湖》的生态学意义。   关键词:主体间性 生态美学 梭罗   近年来,生态美学这一话题颇受学者关注。生态美学是把生态学与美学融合在一起研究的学科,它反映了审美主体内在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性。它超越了审美主体对自己生命的确认和关怀,也
内容摘要:近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世界语言教学领域里备受关注,有关情感策略方面的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成功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的情感策略大都在宏观上谈及,很少就汉语教学中各个子系统情感策略的课堂应用进行探讨。本文是笔者就自身教授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学生、外国留学生三年经验的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比较实用的情感策略实践。   关键词:输入假说 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策略 汉语教学   上世
内容摘要:美国当代小说家安东尼·多尔的《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是一部结构独特、题材新颖的战争小说。本文从小说中由钻石“海之焰”所引起的副线故事情节出发,分析故事中钻石“海之焰”、抢夺者冯·伦佩尔、守护者玛丽洛尔的文学隐喻,认为它们分别隐喻了战争中人类虚无的欲望、人性的贪婪以及战争对人所造成的绝望与创伤。   关键词:《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二战 反战 隐喻   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