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国家级示范院校的建设发展基础,创新提出高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考核的概念,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双重创新。以自主招生的生源为主要载体,基于学生的能力、特长和社会需求调研开始,形成学生的信息化评估报告。在培养和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注意区别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意愿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以求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和考核标准。
关键词:4G;多元化人才培养;通信专业;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一、背景及现状分析
1.通信行业对人才的评价内容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性和发展性
随着4G网络建设完成、终端和业务的多样化推进,我国通信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使通信类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学校培养的通信专业人才将面临更多的更复杂的岗位,面临超出专业技能以外的更多元化的职业素质要求,面临更大压力专业的后续发展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2.招生类型多元化使得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调整人才评价体系
随着自主招生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后,学校面对的更加复杂的学生结构体系。除了中职学生和普高生的区别,还有统招生和单招生的区别。其中,单独招生接收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加突出,情况更加复杂。这样,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兼顾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需求,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应该重视单招学生的实际特长,主体意愿及个体专业基础差异等按照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如果忽视学生的个性、专业基础和学习意愿,实施一套统一的课程标准、培养模式,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检测学生的实际能力,更无法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培养成能够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所以,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是件长期而又势在必行的工作任务。
二、研究内容
本文结合国家级示范院校的建设发展基础,创新提出高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考核的概念,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双重创新。以自主招生的生源为主要载体,基于学生的能力、特长和社会需求调研开始,形成学生的信息化评估报告。在培养和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注意区别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意愿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以求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和考核标准。根据信息化评估报告中对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和综合素质考评的不同为起点,打破考核方法、形式和标准单一的格局,注重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的衔接,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满意度为指导,多方位开展校企合作,采取科学有效的多元化培养考评方式、推行灵活动态的培养考评模式、建立规范完善的培养考评制度
1.理论上创新提出高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考核方案
随着单独招生这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但是如何制定培养计划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考核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单独招生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就业毕业生能否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体系。本课题为如何做到根据生源情况,结合企业社会需求,因材施教,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2.实践上创新提出多元化的高职人才质量考核标准
在实践上采用递进式式项目化实施课程内容和导师指导制结合进行考核。核心课程采用递进式式,即一门或者几门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完整的综合项目,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分别涵盖不同的职业能力。它涵盖了一门或者几门课程需要学习的所有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界线,把这个项目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项目),学生按照工作顺序分段逐步完成各小项目,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信息报告分析选择学习的难度。在考核时,每个层次的考核主体各不相同。
三、价值体现
目前,为了适应4G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通信专业强化质量意识,重视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指标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核心指标。但是如何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建设适应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与质量考核体系,依旧是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急需分析研究的主要问题。所以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增加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其具有真实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基于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探索能够推广应用于与高职学院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从高职院校通信技术单招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局面、当前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完整的高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与考核机制体系标准、及基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的教学目标任务划分这五个方向出发,实现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考核体系多样化,能够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Z].2010
作者简介:
江敏(1982~),女,汉族,重庆潼南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关键词:4G;多元化人才培养;通信专业;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一、背景及现状分析
1.通信行业对人才的评价内容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性和发展性
随着4G网络建设完成、终端和业务的多样化推进,我国通信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使通信类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学校培养的通信专业人才将面临更多的更复杂的岗位,面临超出专业技能以外的更多元化的职业素质要求,面临更大压力专业的后续发展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2.招生类型多元化使得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调整人才评价体系
随着自主招生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后,学校面对的更加复杂的学生结构体系。除了中职学生和普高生的区别,还有统招生和单招生的区别。其中,单独招生接收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加突出,情况更加复杂。这样,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兼顾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需求,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应该重视单招学生的实际特长,主体意愿及个体专业基础差异等按照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如果忽视学生的个性、专业基础和学习意愿,实施一套统一的课程标准、培养模式,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检测学生的实际能力,更无法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培养成能够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所以,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是件长期而又势在必行的工作任务。
二、研究内容
本文结合国家级示范院校的建设发展基础,创新提出高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考核的概念,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双重创新。以自主招生的生源为主要载体,基于学生的能力、特长和社会需求调研开始,形成学生的信息化评估报告。在培养和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注意区别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意愿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以求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和考核标准。根据信息化评估报告中对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和综合素质考评的不同为起点,打破考核方法、形式和标准单一的格局,注重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的衔接,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满意度为指导,多方位开展校企合作,采取科学有效的多元化培养考评方式、推行灵活动态的培养考评模式、建立规范完善的培养考评制度
1.理论上创新提出高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考核方案
随着单独招生这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但是如何制定培养计划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考核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单独招生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就业毕业生能否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体系。本课题为如何做到根据生源情况,结合企业社会需求,因材施教,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2.实践上创新提出多元化的高职人才质量考核标准
在实践上采用递进式式项目化实施课程内容和导师指导制结合进行考核。核心课程采用递进式式,即一门或者几门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完整的综合项目,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分别涵盖不同的职业能力。它涵盖了一门或者几门课程需要学习的所有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界线,把这个项目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项目),学生按照工作顺序分段逐步完成各小项目,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信息报告分析选择学习的难度。在考核时,每个层次的考核主体各不相同。
三、价值体现
目前,为了适应4G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通信专业强化质量意识,重视人才培养结果的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指标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核心指标。但是如何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建设适应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与质量考核体系,依旧是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急需分析研究的主要问题。所以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出发,根据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增加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其具有真实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基于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探索能够推广应用于与高职学院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从高职院校通信技术单招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局面、当前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完整的高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与考核机制体系标准、及基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的教学目标任务划分这五个方向出发,实现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考核体系多样化,能够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Z].2010
作者简介:
江敏(1982~),女,汉族,重庆潼南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