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实践 培养措施 思维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負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具体培养措施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3.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因此,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解决传统填鸭式教学下存在的弊端,如学生兴趣缺失、教学质量不高等。然而现行大多小学美术教育中,大多教师仍注重将学生的绘画成绩、绘画能力等作为基本评价考核内容,学生基本绘画能力较强,但其他如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却难以得到培养,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本文将从美术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学习兴趣、想象能力、感知能力等角
文化适应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因素,文章对陕西师范大学少数民族骨干预科生的文化适应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提
【摘要】阅读是孩子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如何在幼儿刚刚接触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分享阅读是在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3-6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而在这一阶段教学的设计和教学应用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分享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恰好利用了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情境创设兴趣,而兴趣又是幼儿游戏、学习的维
聋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没有基础,系统的学习是从进入特教中心那天开始的。在学校里如何让聋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他们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具备多种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而不是局限于手语,让他们真正融入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来呢?我从事了多年的特教中心的语文教学,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对聋生的语文学习颇有体会。  一、以教师的爱抚平聋生心中的创伤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
2008年5月24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布了联盟-TMA11飞船弹道式着陆的调查情况。
3—6岁的幼儿会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表达自己意愿,简单描述内心想法,发音正确,学会了组词成句的规律,这个时期是幼儿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该时期的语言能力表现标志着智力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开始。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我个人认为教师应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语
数形结合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简单化,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注重数、形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数形结合”  数学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与形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