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了,总结了一些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特别是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教学小窍门。曾经听了一些初中语文老师的课,大多数老师觉得诗歌教学是一个难点,不知如何教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弄懂编者的意图。于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一个一个无清打彩,怨声载道。为此,笔者把多年教学积累的关于诗歌教学的技巧,作简单介绍,与同仁们共勉.。
  一、诗歌教学第一步——捕捉诗歌的意象
  理解诗歌其实并不难,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的情况下,不看教学用书,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来。
  首先,必须把握几个概念。一、诗歌的主旨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大多数诗歌、诗言志,歌抒情。有的诗歌是托物言志,有的诗歌是借景借物抒情,由此可见,诗歌的主旨就是言志抒情。而志、情在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又属于理性的内容。二、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人类识识事物的规律是:由表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人类就是通过感性的事物(表象的、个别的、具体的)来理解理性的内容。而诗歌中的意象就是一些感性(能看见的、听得到、感受到的形象)事物。因此,教学生捕捉诗歌的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第一步。
  大多数诗歌是通过一幅幅图画来表现诗歌的主旨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所选的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第一、三、四句就能构成三幅不同的图画:结庐图、采菊图、飞鸟图。这三幅图画,就是此诗的意象。这些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再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泪、鸟是这首诗的意象,学生也是能找到的。现代诗歌也一样,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这首诗,其中“骑”、“呵,我多伟大”、“俯”、“做牛马”是意象,学生也能找出来。
  二、注意通过意象理解作者的志与情
  理解诗歌最关键的是怎样通过意象来理解作者的志与情。一般来说,诗歌中的意象意义并不是它的本意。一个词就有它的三重意思。这个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这就是诗歌之所以含蓄、耐人寻味、意蕴深长的主要原因所在。沿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这个表象去推测本质的志与情,也就是让学生思考:在当时的背景情况下,这个意象的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可能是什么?学生不难根据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三幅意象图作出以下推测:结庐图——僻静;采菊图——闲适;飞鸟图——自由。那么,整个诗歌的志与情就出来了。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说出“真意”的含义就易如反掌了。也不难根据杜甫的《春望》中的意象推测出: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痛快的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花、鸟、泪,同样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由此,通过诗歌中意象就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志与情。那就是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有了以上的基础,学生理解现代诗歌就更容易了。学生根据臧克家的《有的人》中的意象可能推测出:骑——压迫、剥削,“呵,我多伟大”——狂妄自大,“俯”——忠诚老实,“做牛马”——任劳任怨,作者运用对比突出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学生就自己能推测出来了。
  三、注重培养學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不仅仅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写出的东西具有诗情画意,让学生说出的话含蓄、耐人寻味,而意蕴深长、够文明、够文化、有水平。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其中“沉舟”、“千帆”、“病树”、“万木”是意象,都应该取它的比喻意义来进行推测:沉舟——沉沦不前的人,千帆——众多的人竞相向上的局面,病树——受挫折、萎靡不振的状态,万木——非常多的人,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上个体与整体之间相反的两面——你沉沦不前、萎靡不振,社会仍然是相互竞争向前发展的局面。所以,沉沦、萎靡不振并不能抵挡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只能有害于自已的发展,最终被社会、被时代所淘汰。作者在诗中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后,似乎在嗟叹自己、勉励自己,也是在劝勉朋友。
  由此,作为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造句,把改革开放比作“千帆”、“万木”,把自己比作“病树、“沉舟”,那就会有“如果改革开放是千帆竞渡,我决不做沉沦的沉舟,如果改革开放是万木竞春,我决不做受挫后,萎靡不振的病树。”千古佳句,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写出的东西定有诗情画意,说出去的话也就含蓄而耐人寻味,够得上文明,够得上水平。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方面,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以感性的(表象的、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去挖掘出理性的(本质的、抽象的、一般的)东西,并且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凋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1、前言  新课程改革被广泛的渗透到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来,加上人们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还远没有达到教学的期望值。可见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原因并解决问题。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对于个性迥异、层次不一的学生,他们还不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语文
当前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进行适当的学科融合,强化各个学科之间的练习。如果人内心的情感能够被外界的事物激发,那么人的行为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被这种情感影响并支配着。在语文学习当中,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引发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用一种轻松而舒畅的情形主动地接受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将音乐作为课堂的序曲、插曲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用它独具的优美旋律、丰富内容陶冶着人们的情
1、引言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于知识性相统一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其它任何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意义。尤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管提高,各種思潮不断的冲击着我国的大环境。对于初中生而言,包括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娱乐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1,2]。所以,加强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祖国传统文化熏陶,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是举足轻重
人们习惯上称“写作”为“创作”是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创造及反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作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创造、自我展示的广阔空间,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使作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更好地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创新作文教学应注意做到以下四點:  一、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只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和教学方向的引导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