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的话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年春节,铁凝来看我。她说:“我刚从杨绛先生那里来。她问我,你要去看钟璞吗?我说是的。杨先生说,替我问她好。”
   我一听,立刻叫人拨通杨先生的电话。好在电话号码还在那里。报名以后,保姆小吴说:“我去问奶奶。”杨先生很快来接电话了。
   我向杨先生问安,两人都很高兴。我们本是师生关系。我上过她的英国小说选读这门课。说着话,彼此都有点伤感。杨先生说:“我还记得你听课时候的样子。我从来没有把你当作学生,我一直把你当作作家。我是上一代女作家里最年轻的,你是这一代女作家最年长的。我们两个联系了两代人。”我从不知杨先生有这样的想法,也没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我这一代中最年长的应该是茹志鹃。但因为我是杨先生的学生,所以她知道我。在电话里我听见杨先生的声音稍有些沙哑,但讲话还是很清楚。杨先生说:“我又听见鸟叫了。”我当学生时她就说我的声音像鸟叫。我说要去看她,铁凝在旁说:“我陪你去。”可是,因为南沙沟没有电梯,我不能上楼。结果就像许多事情一样,拖啊拖,拖到最后终于没有去看她。这是我们的遗憾。
   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前有接见红卫兵的活动。为配合这次接见,各单位又揪出一些不起眼的“牛鬼蛇神”,我便在其中。我当时已被隔离在贡院西街《世界文学》杂志原址,和编辑部几位同志一起,每天中午在火炉上煮方便面。这一天下午,我被传唤到社科院大院编辑部的办公室,和外文所的老先生们一起接受批斗。我好像是升级了,当时杨绛先生也在场。造反派气势汹汹地喊口号,有人向杨先生大声喝叫:“告诉你不准搽粉,你怎么还搽?”杨先生天生皮肤很白,她低声分辩:“没有搽。”那人又大声喝叫:“不准分辩!”
   因为“子弹”不多,批斗很快结束。这是8.18那天在我们这个小单位的一幕。
   1969年秋,我和蔡仲德结婚,当时“文革”气氛已经有所缓和。《世界文学》编辑部和外文所有十来位同志来祝贺,杨先生也在其中。她是来客中唯一的长者。
   以后,我和杨先生之间的不愉快是时代的颠簸所致。一切关系都撕裂了、扭曲了,极不正常。
   杨先生走在人生边缘上时,想来是希望一切正常。我现在也到了人生的边缘。我要说一声:“杨先生,我的老师。不久在彼岸,讓我再在你的指导下研读英国小说吧。”以上的文字是多年前写的。因为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不必再提起,也就搁下了。转眼间,杨先生去世已将五年。现在看来这些话还是应该说,告诉大家杨先生和我的关系状况。我想这也是杨先生所希望的。
   北宋哲学家张载把辩证法的规律归纳为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人的一生不知有多少大小恩怨,只是争执,离仇还远,也都应该和而解。我相信这个道理。
  选自《中华读书报》
其他文献
眼睛睁开了,你就什么都看见了?   眼睛瞎了,我就一点也看不见了吗?   孩子,听我讲,真的不是那么回事。   孩子,你别老那么看着我。我嘛,几十年了都这样,一天到晚在木火桶上坐着。有人说我木了。我木了吗?我在一丁点儿一丁点儿地嚼着日子。你要说,还不是一粒粒嚼着干豆豉,嘎嘣嘎嘣地响。也对,也不对。一个个日子或酸,或甜,或苦,或辣……我掉下一把口水,它慢慢地从地上变戏法似的长高,一闪,又不见了。再闪
进入八十年代,我家有了承包地。刚分到地的时候,全家人都高兴。父亲领着我们,到这块地看看,到那块地看看。父亲背搭着个手,从这块地头起,走到对面的地头起。用脚一步一步地量着,走过来,走过去。量一遍,再量一遍。剃得光光的头上,泛着自豪的光芒。一年之计在于春。庄户人更懂得这个。这不,一开春,正月还没满,地里就三三两两的有人铲圪楞了。以前大集体时,人们是没办法,扛个铁锹,去地里站着。现在地归自个了,人们一下
我始终相信“善有善报”和“因果循环”并不是迷信,因为很小的时候就曾听人说“你的功夫花在哪儿,最后其实都是看得到的”,而后来随着年岁渐长,阅历增多后,越来越深信人在某个领域里的成就,伴随的必然是其他领域里的缺失。比如念书时学霸们在取得骄人的成绩的背后,必然要牺牲掉某些玩乐的时间;研究型人才在自己专业上取得的学术进展越多,分散到其他领域上的精力便越少;年纪轻轻便取得成功的才俊们,除了爹、运气和起跑点这
我發现,凡是写一手好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潜伏着一个假想敌,或隐或现的。比如,曹雪芹的敌人是男人,金庸的敌人是女人;鲁迅的敌人是他人,托尔斯泰的敌人是他本人;张爱玲的敌人不分男女,只要是她的亲朋好友就行;陈晓卿的敌人,不是人,是城市,人造的城市。敌意之深浅,与城市体量及其距离乡村之远近,成正比。  接下来,你会像我一样发现,凡是大城市里的饮食,在他的笔下一般都显得虚头巴脑,感觉五脊六兽,就连标点符号
金衣白玉,據说是文人们给冬笋量身订做的一顶高帽子。啧啧,听听,又是金又是玉的,号称“蔬中一绝”,够玄乎的吧!对于竹笋,管它春笋冬笋,对北人而言,反正都是可以入馔的竹子呗!而竹子之于儿时的我,伊是郑板桥特立独行的标签,什么咬住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之类。七八岁的模样梳了两只羊角辫蹦蹦跳跳有口无心扯着喉咙机械地嚷着。除此形而上之外,竹子就是妈妈用来挑衣裳的长长的竹竿儿,庭院的黄瓜架
网上有篇文章,题目是《加盐即成的美食有哪些》。我一路口水滴答地看下来,郑重地为清炖羊肉投了一票。我生活在新疆北部的小城,往南50多千米就是天山北麓。天山融化的雪水滋养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哈萨克牧民便放牧于此。炎炎夏日里,最大的幸事儿,莫过于去那里吃清炖羊肉。这清炖羊肉的做法倒很简单,将大块带骨羊肉放在锅里,煮熟即可,但这种简单之中,处处透着讲究。首先,这肉得是现宰羊,取其“鲜”;其次,这羊须是当年
糯米饭三个字,看上去就像个儒商,白白净净的糯米像个富人家的千金小姐,知书识礼,待人温和又能描红绣绿,把她煮成饭吃在嘴里,也是柔柔绵绵,口齿留香耐人寻味的。  首先,把糯米淘水后让其慢慢浸透,若是能买到农家老妪当年的新糯米,那更是有上佳的口福了。糯米既然是富家的千金,总该要些丫鬟伺候,那些花生、板栗、豌豆就是糯家的丫鬟,个个清秀饱满,散着不同的香气。新出的花生味甜带点清香味,板栗买回家先要把她打入冷
假期除却吃喝拉撒睡,便是整理自己的书架。很多书买回来就搁置了,一直没有翻看。时间一久,上面就积压了灰尘。我很羡慕别人有一间单独的书房,有硕大的满壁的书架,有一张原木书桌,那是可以独自静坐的地方,可以安放灵魂,亦可以舒朗心绪。但我一直不曾拥有。我的书架,始终摆放在卧室里,书香气与床气混浊着,实为不雅。我总是幻想着有一日,不再为生活所累,心中亦没有任何烦恼,那时候,就安闲在这样一个书房里。清晨早点起床
太阳从那些秀丽的公园里收起了它最后一道霞光,月亮从天边升起,温柔的月光泼洒在公园里。我坐在树下,观察着瞬息万变的天空。透过树枝的缝隙,仰望夜空的繁星,就像撒在蓝色地毯上的银币一样,远远地,听得见山涧小溪淙淙的流水声。鸟儿在茂密的枝叶间寻找栖所,花儿闭上她困倦的眼睛。在万籁俱寂之中,我听见草地上有轻轻的脚步声,定睛一看,一个青年伴着一个姑娘朝我走来。他们在一棵葱郁的树下坐下来。我能看到他们,但他们却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再没有比相信自己在从事正义事业的人更好骗的了。不愿随波逐流,但是一味地逆流而上也许只是徒劳地让自己疲惫。不解释就弄不懂的事,就意味着怎样解释也弄不懂。  我甚至连自己都爱不起来。为什么不能爱自己呢?是因为无法爱别人。一个人需要爱某个人,并且被某个人所爱,通过这些来学习爱自己的方法。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不会爱别人的人,不可能正确地爱自己。  世间大多数人并不相信真实,而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