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道 九死一生入川路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ents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平道是一条从成都通向陇西的古道,因途中的重要枢纽阴平(今甘肃文县)而得名。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阴平道几乎算不上是一条有着真正交通意义的古道。历史上,这里一直都数百里荒无人烟,其地貌原始而险峻,山野樵夫也闻之色变,除川、甘两省匪人私贩等相通往来以外,绝少行人,所以古书上又称之为“邪径”,取其“非正道”之意。然而,在古代军事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条“非正道”却是“用兵者不可不识”的天险,而三国后期的一位杰出将领,用阴平道作为舞台,为后人演绎了一场九死一生的英雄悲喜剧。
  三国时代,这段风云激荡的纷争历史赋予了阴平古道经久不息的神秘魅力,无数英雄轮流上场,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追溯千年前的英雄岁月,山河易主,沧海桑田,时光似乎抹去了那时的一切印迹,但发生于此的那些英雄故事,仍然让后人情怀激荡。千年之后,当我们再次踏上这条写满传奇的古道时,西风依旧、草木荣枯,耳畔似乎还能隐隐听到那穿越时空的喊杀声……
  伐蜀奇谋,偷渡阴平古道


  公元263年10月,魏国大将邓艾绕开蜀将姜维把守的剑门关,率数千精兵偷渡阴平古道,突然从天而降,出现在并无重兵把守的江油关前。此时江油关的蜀汉守将马邈看看大势已去只好投降。于是邓艾一路势如破竹,轻取涪城,袭破绵竹,兵临成都,迫使蜀后主刘禅投降,最终一举灭掉了蜀国。在灭蜀之战中,阴平古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甘肃天水出发,向西南行进60多公里处有一座木门村,村旁两山对峙,状若天然门户,当地人称之为“木门道”。木门道是阴平古道的起点,因三国曹魏名将张郃战死于此而闻名。整个木门道内荆棘遍地、怪石嶙峋,最窄处仅50米左右,非常适合打伏击战。当年诸葛亮正是派兵埋伏于此,伏击了魏国追兵,留下了一段“欲射一马(司马懿),误中一獐(张郃)”的千古憾事……
  进入木门道继续前行,便来到花石峡了。花石峡是阴平古道上的第一道险要关口,古时蜀汉政权在此设有花石关,置重兵防守。峡内谷深流急、山石巍峨、道路险峻,每当涨水时,由北而来的岷江会像一条发怒的巨龙冲入峡谷之中,拍岸击石,翻腾咆哮。“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豪杰的英雄往事早已随水逝去,但花石峡内却还保存着三国时期的遗迹——邓艾父子修筑的“邓邓桥”。相传公元263年,魏将邓艾与其子邓忠率部从临洮南下,踏上了灭蜀之路,到达花石峡后为岷江所阻,邓艾令士兵在崖上修栈道,并在花石峡口以西岸岩石为墩,修造桥梁,从而才渡过岷江。由于桥是邓艾父子主持建造的,后人便称其为“邓邓桥”。
  千百年来,邓邓桥一直是座木桥,直至1965年才改为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桥梁。现今的邓邓桥长22米,虽然经过多次重修,但结构始终未变。如今,虽然岁月荏苒,但在邓邓桥附近的悬崖绝壁上,还可以看到许多三国时期的古栈道石孔及木桩遗迹。在邓邓桥北峡口外不到一公里的山谷里,还有一个村庄叫邓邓桥村,据说那原是邓艾留下的守桥士兵所居住的地方。邓艾死后,这些士兵“全军缟素”,哭声震天,最后决定在此隐居,如今这些邓邓桥村的村民,也正是当年那些守桥士兵们的后裔……
  玉垒雄关,生死摩天岭
  公元208年,一代枭雄曹操在赤壁大战败北之后,将战略重点放在了黄土高原西部的陇右地区。此后,魏蜀双方为占据陇南和陇右广大地区,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激烈角逐。在这一时期,甘肃文县就成为了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之一,而玉垒关则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玉垒关又名“其盘关”,在今甘肃省文县玉垒乡境内的关头坝和玉垒坪一带,诗圣杜甫曾有“玉垒浮云变古今”的吟咏,描述的便是这一带的景色。玉垒关的前方就是著名的阴平古桥,阴平古桥横跨在两座对峙的山头之上,玉垒关就坐落在阴平桥头,桥下是万丈深谷,桥头是险关要隘,险峻异常,易守难攻,因而在历史上被称为“陇蜀咽喉”,其险要与四川的剑门关齐名。当初,魏将邓艾之所以弃阴平正道不走,而是沿着艰险的山路翻越被视为鬼门关的摩天岭,就因为姜维早就派重兵把守着被称为“天险”的阴平桥和玉垒关。
  据史料记载,阴平古桥原为伸臂式廊桥,加长的圆木横卧在两岸桥墩上,桥身为长廊形阁楼,有脊檐有廊杆;桥身两端有桥亭,桥底以握臂横木为支撑,在中国桥梁史上有重要地位。作为在三国乃至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玉垒关的唯一渡桥,阴平古桥也多次毁于战火。直至清末的1856年,它才被改为铁索桥。20世纪70年代,碧口水库建成后,阴平古桥遗址和传说中的姜维城遗址均淹没在万顷碧湖之中。现今,一座现代化的公路吊桥横卧在阴平古桥旧址上,让天险变成了坦途。尽管如此,站在这天险之上四顾,白水江和白龙江两江相汇,川泽气蒸,望如云海,古时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魄,仍在这险关上不时地透露出来。
  过了玉垒关,便来到素有“鬼门关”之称的摩天岭了。摩天岭,位于川甘交界处,海拔2227米,是阴平道上最险恶的地段。就连金牛道上要翻越的大巴山和秦岭,在摩天岭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金牛道上的大巴山和秦岭虽然险恶异常,但至少还有路可寻;而摩天岭上却没有一寸道路,且其山势特别的陡峭,自古就被视为不可攀越的地方。李白说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来形容摩天岭可谓最贴切不过了。这样险恶的地理环境,若是熟悉路径会飞檐走壁的人翻越而过,还说得过去;对于大军来说,那简直是痴人说梦。然而,正是这样一条看似不可翻越的天险,最终还是被邓艾所率领的大军翻过去了。
  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邓艾军是经过九死一生才翻越摩天岭的。书中说邓艾率军“以氈(毛毡)自裹,推转而下”,——如此惨烈的行进方式,的确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描写邓艾过岭这一段时,把诸葛亮描绘成未卜先知的神仙,说邓艾过了摩天岭天险准备继续前行时,忽然看见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武侯题”。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邓艾看了大惊,慌忙对石碣磕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   这段小说家的笔法,无疑把诸葛亮神化了。但以诸葛之智,预见魏军将来从阴平道攻蜀,在摩天岭设防守险,倒是极有可能的。后人从“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等句子中,便可知阴平道之险绝人寰,绝非正常情况下的交通与征战之地。当时若有一小支蜀军把守于古道险要处,邓艾纵有通天本事,恐怕也“猿猱欲度愁攀援”了。


  千秋功过,自待后人评说
  九死一生翻过摩天岭后,邓艾的三军将士死伤大半,只剩下伤痕累累的三千名将士。但走到了这一步,将士们都明白,未来只有决一死战了,反而求战之心更加急迫,士气更加高昂。于是,怀揣着破釜沉舟的信念,邓艾的三千名将士如猛虎下山,扑向阴平道上的江油关。
  江油关位于阴平道的中部,四面高山环绕,涪江从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河流强烈下切,在这个山间的小盆地形成深深的峡谷。一眼望去,四面高山如刀削斧劈,北、东、南三面涪江环绕,小盆地上的江油关在狭窄的通道上正好扼交通之咽喉。这个山高水急的阴平道上的必经之地,犹如剑门关一样,只要守卫的将士封关控箭,便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然而,当时蜀国戍守江油关的马邈却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当邓艾带领的魏军如天兵天将突然兵临城下的时候,马邈被这突如其来的部队吓破了胆,在一阵惊慌之余,这位毫无骨气的守将决定开关投降。其妻李夫人劝其坚决抵抗,认为魏军小股部队不足为虑,又有雄关据险而守,还可派人去搬来援兵。但是已经被吓破了胆的马邈却执意要降。李夫人无奈,只好自缢而死以表忠心。


  就这样,邓艾戏剧性地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地得到了江油关。在进入江油关后,邓艾将李夫人厚葬,以表其忠烈。后人也在江油关著名的景观“玉虚三泉”之一的叮咚泉边为李夫人立了一块碑,上书“汉守将马邈忠义妻李氏故里”。千百年来,过路的行旅误以为碑文是在赞扬马邈的忠义,便每每用竹杆去戳碑上的“忠义”二字,使得碑文上的这两个字变得漫漶不清。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石碑被当地文物部门收集安放在位于江油关旁的南坝镇文化长廊加以保护。石碑无语,默默地任凭后人指点江山、品评忠奸。
  过了江油关后,一马平川的巴蜀大地之上再无险可守,邓艾所率领的三千魏军如入无人之境,先是轻易地夺取了涪城,接着又在绵竹关斩杀了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最后势如破竹般地兵临成都,迫使蜀后主刘禅自缚出城投降。于是,一直渴望“匡扶汉室”的蜀汉小朝廷自此灭亡。然而,可惜邓艾虽然立下灭蜀奇功,却看不透魏国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邓艾因争功被伐蜀主帅钟会诬为谋反,在囚送至长安治罪的途中被乱兵所害,死前他这样感慨:“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一代名将功成后未能衣锦还乡,想来怎能不让人伤怀……
  如今,千年前的刀光剑影、铁血悲歌早已化作风中的一缕缕炊烟,枯荣的萋萋芳草也早已湮没了昔日古道征战的喊杀声,只剩残阳如血,岁月如歌。(责任编辑/王鑫 设计/毛艳梅)

其他文献
数学小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刚开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认知
七月的霪雨夏季,天空中没有一丝风,明晃晃的烈日如火一般炽烤着龙门山脉北部的崇山峻岭,雾气夹杂着水汽渐渐升腾起来。这萦绕在山谷之间的,正是那种闷热而潮湿的天气——四川特有的天气。  此刻,我正站在金牛古蜀道的第一名关——剑门关的城楼上远眺,只见那千仞壁立、峰峦叠嶂的群山裂隙中,一条蜿蜒盘旋的古道正起伏隐现于崇山峻岭之间,仿佛是一首没有韵律的诗歌,正沿着绵延起伏的龙门山脉低吟浅唱着。这是古蜀道上著名的
分层教学体现的是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呈现出了很明显的差异性,所以运用分层教学既合理又必要.至于分层教学的开展,首先要分析高年级的分层教学的现状,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
期刊
随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教育行业等行业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效果,创造良好的教学兴趣,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是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也是渗透力最强的一门科学技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IPAD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无疑应用更广泛.
20世纪50年代提出财务战略管理这个概念,随着人类的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研究,而这些研究也还要逐渐深化和提升,只有选择好适合于企业的财务战略才能使企
近年,少数民族问题在意大利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欧洲与其毗邻区域在人类文化链条上的复杂性,对当地族群关系和少数民族在本国聚落的形成过程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世纪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入手,对数学模型思想进行简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同步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也一直是我国所关注的问题,城市规划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是城市的主体,因此城市规划建设关乎人们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对于现阶段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许多建设还并不完善,因而,更需要城市的良好规划作为动力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城市规划 常见问题 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