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缺乏执行力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中层没有勇气做坏人
如果公司上层领导宣布要削减成本,或者加快工作进程,甚至是扣除员工奖金,中层领导该如何向下面员工传达意见呢?在这种状况之下,很多中层干部选择在下属员工面前当“好人”,大多数情况会分别如下回答。
“兄弟们,公司要削减成本,部门活动经费取消了,其实这个活动经费额也不大,即使削减也不见得能替公司省多少,我争取了好几次,上面不同意,同志们,那只有干活吧。”
或是,“兄弟们,我们的K项目必须6个月内完成,我知道大家有意见。其实,我对公司上面一直坚持说6个月完成不了,上面非说市场压力大、要抓紧,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又或是,“说实话,我给你申请了好几次,上面不肯加。”
中层干部是夹心饼干,既要扛着上面领导施加的压力,又要直接面对下面员工的抱怨,所以,有人戏称中层的这些中坚干部为“中艰”干部。然而,在这种“上下为难”的情况下,当“好人”的中层干部并不能胜任其职位,因为他没有承担起自己的管理责任。
替上层当“坏人”
自己当好人,让上司或公司当坏人,这样做有两大弊病:第一,基层听到了组织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所以执行力与向心力一定会打折扣;第二,中层干部并没有有效地处理员工的牢骚与抱怨,而是将他们的牢骚与抱怨转移到自己的上司或导向公司,上层领导不高兴不说,还会直接导致员工热情减退、人心分散。
所以说,中层领导当“好人”,实际上显示了一个组织的中层管理缺位,因为中层将自己变成了基层。实际上,中层领导这个角色首先要承担的就是政策与目标解释责任。
比如,高层领导认为要6个月完成目标,中层领导觉得要7个月才可以,这时候中层能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可以,但是只能在上层领导那里提意见,而不能在基层那里抱怨。在上层领导面前中层领导可以解释为什么要7个月而不是6个月,以说服上司更改决策;当中层领导完全表达了不同意见,但上层领导的决策仍是6个月的时候,中层领导必须要执行,那第一条就是向下面员工解释为什么要6个月完成,然后与之一起商讨如何在6个月内才能完成任务。
甚至,当下面员工抵制执行、犯错误的时候,中层领导还要替上层领导当“坏人”对其做出批评。因为世界上没有不得罪人的管理者,完全不得罪人只能做一个专家、一个技术人才,正如易中天在《品人录》中所说:“专家不为‘贵族’(如项羽)就为‘流氓’(如刘邦)打工,因为只有‘贵族’与‘流氓’敢于直面冲突。”
如果中层领导的某个下属被上司骂了,说明上层领导替中层领导当了坏人,中层领导就要小心,为什么你要逼着你的上司当坏人呢?他是迫不得已才当坏人的。当他当了坏人之后,心中一定有些忿忿,“怎么请了这么个不中用的、不能让我省心的中层呢?”
替下属当“坏人”
也许有人疑问,当“坏”人会不会导致中层领导与基层员工关系紧张?
实际上,中层不仅要替上层在下层面前当“坏人”,而且必要的时候,也要愿意为基层在上层面前当“坏人”。
例如,上层批评一个基层员工工作做得不好,中层领导明知是某个手下的责任,却并不能向上层推脱责任,“我给他讲得很清楚,他还犯这种错,他这个人就是粗心。”相反,中层领导要承担起责任,“这是我的错,我没有带好他们,马上改。”
这种“责任到此为止”的主动当“坏人”的态度想必是令上司高兴、令公司满意的。
另一方面,向下沟通的精髓是:“向下沟通要有情,并且助他成功”,所以,“严格要求”之处一定要“有情待人”。怎么才是对手下“有情”?是培养和磨练他,而不是让他闲着没事干。
所以,中层做“坏”人的含义是完成上层交来的责任,不能在执行中将责任反推给上层,让上层唱白脸;中层只能严格要求手下,但必须妥善解释沟通,而不是拿着“大棒”完全不顾员工感受,要将负面牢骚减低到最小程度。
如果公司上层领导宣布要削减成本,或者加快工作进程,甚至是扣除员工奖金,中层领导该如何向下面员工传达意见呢?在这种状况之下,很多中层干部选择在下属员工面前当“好人”,大多数情况会分别如下回答。
“兄弟们,公司要削减成本,部门活动经费取消了,其实这个活动经费额也不大,即使削减也不见得能替公司省多少,我争取了好几次,上面不同意,同志们,那只有干活吧。”
或是,“兄弟们,我们的K项目必须6个月内完成,我知道大家有意见。其实,我对公司上面一直坚持说6个月完成不了,上面非说市场压力大、要抓紧,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又或是,“说实话,我给你申请了好几次,上面不肯加。”
中层干部是夹心饼干,既要扛着上面领导施加的压力,又要直接面对下面员工的抱怨,所以,有人戏称中层的这些中坚干部为“中艰”干部。然而,在这种“上下为难”的情况下,当“好人”的中层干部并不能胜任其职位,因为他没有承担起自己的管理责任。
替上层当“坏人”
自己当好人,让上司或公司当坏人,这样做有两大弊病:第一,基层听到了组织中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所以执行力与向心力一定会打折扣;第二,中层干部并没有有效地处理员工的牢骚与抱怨,而是将他们的牢骚与抱怨转移到自己的上司或导向公司,上层领导不高兴不说,还会直接导致员工热情减退、人心分散。
所以说,中层领导当“好人”,实际上显示了一个组织的中层管理缺位,因为中层将自己变成了基层。实际上,中层领导这个角色首先要承担的就是政策与目标解释责任。
比如,高层领导认为要6个月完成目标,中层领导觉得要7个月才可以,这时候中层能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可以,但是只能在上层领导那里提意见,而不能在基层那里抱怨。在上层领导面前中层领导可以解释为什么要7个月而不是6个月,以说服上司更改决策;当中层领导完全表达了不同意见,但上层领导的决策仍是6个月的时候,中层领导必须要执行,那第一条就是向下面员工解释为什么要6个月完成,然后与之一起商讨如何在6个月内才能完成任务。
甚至,当下面员工抵制执行、犯错误的时候,中层领导还要替上层领导当“坏人”对其做出批评。因为世界上没有不得罪人的管理者,完全不得罪人只能做一个专家、一个技术人才,正如易中天在《品人录》中所说:“专家不为‘贵族’(如项羽)就为‘流氓’(如刘邦)打工,因为只有‘贵族’与‘流氓’敢于直面冲突。”
如果中层领导的某个下属被上司骂了,说明上层领导替中层领导当了坏人,中层领导就要小心,为什么你要逼着你的上司当坏人呢?他是迫不得已才当坏人的。当他当了坏人之后,心中一定有些忿忿,“怎么请了这么个不中用的、不能让我省心的中层呢?”
替下属当“坏人”
也许有人疑问,当“坏”人会不会导致中层领导与基层员工关系紧张?
实际上,中层不仅要替上层在下层面前当“坏人”,而且必要的时候,也要愿意为基层在上层面前当“坏人”。
例如,上层批评一个基层员工工作做得不好,中层领导明知是某个手下的责任,却并不能向上层推脱责任,“我给他讲得很清楚,他还犯这种错,他这个人就是粗心。”相反,中层领导要承担起责任,“这是我的错,我没有带好他们,马上改。”
这种“责任到此为止”的主动当“坏人”的态度想必是令上司高兴、令公司满意的。
另一方面,向下沟通的精髓是:“向下沟通要有情,并且助他成功”,所以,“严格要求”之处一定要“有情待人”。怎么才是对手下“有情”?是培养和磨练他,而不是让他闲着没事干。
所以,中层做“坏”人的含义是完成上层交来的责任,不能在执行中将责任反推给上层,让上层唱白脸;中层只能严格要求手下,但必须妥善解释沟通,而不是拿着“大棒”完全不顾员工感受,要将负面牢骚减低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