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下,欧盟较早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将绿色发展作为一项兼具政策制定、技术迭代、产业转型、社会变革、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和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通过对欧盟绿色发展的分析发现,多年来欧盟强化法律和政策保障,树立绿色发展目标、设置市场规则、规制企业行为,提出一系列转型目标和发展规划,同时在国际气候政策中扮演着先锋作用;注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建立多样的研发机制,投入大量公共财政以实现绿色技术的更新迭代;塑造自给自足的绿色产业链体系,打通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形成适用未来的绿色产业链体系;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北京 1007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下,欧盟较早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将绿色发展作为一项兼具政策制定、技术迭代、产业转型、社会变革、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和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通过对欧盟绿色发展的分析发现,多年来欧盟强化法律和政策保障,树立绿色发展目标、设置市场规则、规制企业行为,提出一系列转型目标和发展规划,同时在国际气候政策中扮演着先锋作用;注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建立多样的研发机制,投入大量公共财政以实现绿色技术的更新迭代;塑造自给自足的绿色产业链体系,打通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形成适用未来的绿色产业链体系;发挥财政金融与软实力的协同作用,创造全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持续性需求.虽面临诸多阻力,但欧盟绿色发展起步早、系统性强、战略回旋空间大,未来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新一轮全球竞争优势将是欧盟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在借鉴欧盟绿色发展实践经验的同时,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将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在特朗普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之后,中美关系已不可逆地走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拜登政府的上台也不会改变此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在考虑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博弈之时,不仅要深刻洞察美国的政策反应,也要注意第三方(特别是欧洲)所扮演的角色和政策选择.在拜登政府时期,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欧洲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从现有情况来看,拜登政府时期欧洲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既是博弈的“棋盘”,也是拥有相当大主动权并尽可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棋手”.欧洲面对中美博弈时的政策基轴中,维持战略自主是核心政策目标,维护欧洲团结是政策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学术界开始进一步反思学术研究方法与理论的去殖民化与去西方中心化.作为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越南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实践为西方研究的学科去殖民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本文将批判性地回顾西方越南研究的学术史,分析在东方学、区域研究框架下,国际权力格局、意识形态等因素对越南研究的影响、视角偏差和伦理困境.本文认为,学科去殖民化的进程推动了西方越南研究模式的变革,从国家直接干预的区域研究转向为多元的跨学科交流平台,丰富了西方越南研究的议题、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质量.虽然意识形态对立和西方中心的社会
力量不对称的同盟是当今世界诸多双边或多边同盟的常态,而非对称同盟中更弱小的一方基于有限实力和安全需求的考虑,通常都会依赖同盟大国的保护,为此在对外政策中更多地选择追随同盟大国的行为.然而,国际政治的历史和现实却一再表明,非对称同盟中的小国也可能表现出与常规认知相反的、针对其更强大盟友的外交疏离行为,也即在不对称同盟内部可能存在比常规矛盾更加深刻的问题.本文从盟友之间的战略分歧、收益落差及需求差异,盟国自身的内政变化,以及同盟外部威胁的弱化三个层面分析非对称同盟内小国对大国的“外交疏离”现象,并结合美国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