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工作讲究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艺术,最有效的一招就是——爱,只要我们能在孩子中间搭建起“爱”的桥梁,通过用心沟通、公平的爱每一个孩子、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爱以及唤醒孩子心中的爱。我相信,我们的班集体一定会充满爱,孩子们会在暖暖的“爱”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治班策略爱
一、沟通从“心”开始
我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班队会时间和学生谈心,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喜欢吃的东西,或者是他们热衷的爱好等,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走进他们的心里。
周梦是我曾教过的一个特殊的女孩子,她虽有父母、爷爷奶奶的疼爱和照顾,但性格特别内向(有轻微抑郁的倾向),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每天在学校说的话不超过十句,她自顾自的活她自己的封闭的世界里。每每看到她因营养不良而苍白的脸,听到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嗯”、“是”时,我心里莫名的就会涌现出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我们和她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我总是极力与她交谈,试图疏导她同别的孩子一样,快快乐乐的上学、玩耍,肆无忌惮的开怀大笑,而她总是不为所动,依旧躲在她的世界里。我召集班上的一些同学,示意他们有意识的接近她,带着她一起玩耍、搞卫生、背书等,渐渐地她的人开朗起来,与同学们说的话多了起来,脸上也常流露出开心的笑容,偶尔还和同学分享她看的动画片和好吃的水果,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在一次公开课上,她勇敢的举手起来回答问题,同学们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因为有了我们全班同学与她之间的从“心”沟通,让她敞开了心扉,变得阳光而健康,我们怎能不为她高兴?
二、平衡爱的天平
我们班的所有“官”都不是内定的,每月竞选一次,班级学生当场投票,能者上。有人可能连续几个月都是连任,也有的刚当上一个月就卸任,各种情况都有。学生在一次次竞争中,学会挑战自己、学会反思自己,而我也从中发现许多学生的长处,善加利用,让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也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变得科学而轻松。比如:我曾教过的学生仲碧霞,虽说不善言语,但就是由于任劳任怨、认真细致被大家高票选举担任劳动委员。她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带领同学们分工合作,把教室、公共区尤其是最难搞的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厕所的地面拖得一尘不染,白瓷砖擦得发亮,连尿垢都清洗得彻彻底底,没有任何异味,以至于许多低年级、幼儿园的小朋友把此处当成游戏玩耍的场所,经常到这里来捉迷藏。我们班每周都拿卫生流动红旗,大队辅导员还无数次在集会上表扬我们班,当我们班毕业离开学校后,校长和其他老师闲谈间还不止一次提到当初我们班打扫厕所的情况,怀念低段小朋友在里面嬉戏玩耍的场景。
三、给留守孩子特别的爱
在我每次所教的班级中,都会有几个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照顾,虽说生活上没有问题,但成绩多少都会受一点点影响。其实我们大家都特别能理解,老人更多的是从物质上、生活上满足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等几乎少之又少,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管束松散,养成了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不写作业,又或者是好吃懒做的情况,许多老师对此都比较头疼,而我作为班主任也对此束手无策,叫家长吧?两天过后又“原形毕露”,怎么办?还得从孩子身上去努力,从思想与行动方面去感化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勤奋。我将班上的留守儿童和班干部进行结对,让他们从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一一帮助,我实行“成效奖励”,凡是被帮助的同学学习、行为习惯有明显的进步,我们会对这些付出辛劳的班干部进行奖励,当然,进步的留守儿童也同样会受到表扬和奖励,此方法还真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会及时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我所教的一个学生何林,小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根本不管他,一直由奶奶照顾,衣服穿得破破烂烂,每期的学费都要凑很久,更谈不上吃零食、买玩具,可以说他是我们班最贫困的留守儿童。看他大冬天还穿着一件短得不能再短的衣服,冷地瑟瑟发抖的可怜样,母爱的这根弦又情不自禁被轻轻拨动,我为他买了一套新衣,并时不时请他吃东西或利用中午时间开“小灶”,同时发动全班同学为他捐钱捐物,你五元、他十元……一份份爱心温暖了他的心;你一件衬衣、我一件夹克……一件件新衣旧衣温暖了他的身,怀抱着衣服,手捧着爱心,他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从此,原本懒惰的他变得好学,原本不讲卫生的他变得爱劳动,原本特别自私的他变得乐于助人。虽然他在我面前只腼腆的说过“谢谢”两个字,但他奶奶告诉我的话却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告诉奶奶:李老师比我爸爸妈妈还好。你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赞美更让人感动呢?
四、唤醒孩子心中的爱
我所教的一个特殊孩子叫姚翔,天生残疾,但孩子从不气馁,我始终把孩子当作正常人来对待,没有歧视,有的只是尊重与关爱。在我的教育与影响下,全班孩子愉快的和孩子学习、玩耍,孩子的成绩非常优异,口才和习作是全班最好的,已在《墨池》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还被评为蒲江县优秀少先队员。虽说现在读中学了,也不常见面,但那份师生情却依旧浓烈,每逢教师节,他都会和十多个同学来看我,我们一起去广场吃东西、滑旱冰,享受这份难得的欢乐。
另一个孩子万聪,家里非常贫困,母亲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不幸的是这孩子在读五年级的时候,奶奶病逝了,父亲又出了车祸,造成半边身体瘫痪。为了帮助他度过难关,我请求学校减免了孩子在学校的托管费用,并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帮孩子写贫困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使孩子享受到了市政府每学期200元的贫困补助。同时,为了弥补孩子落下的功课,我又组织班干部分成几拨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对这个孩子进行辅导,班集体与社会大集体的爱让孩子重新找回了笑容,找回了温暖,孩子还在当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少先队员,并且顺利进入中学上学。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当汶川大地震无情的降临时,我组织全班开展了题为“我们和灾区孩子在一起”的主题队会,全班孩子谁也不落后,踊跃捐款。994.5元,数目虽不多,却是全校十几个班级捐款最多的;994.5元,凝聚了全班师生的浓浓爱心。无论是“向丹巴献爱心”、还是“向百血病人献爱心”、“向红军纪念馆捐款”等,我班孩子都是最积极的,爱心捐款数量都是全校最多的,“博爱”这颗种子已在不知不觉中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并伴随他们的一生。
爱,是最朴实,但也是最具内涵的,人与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它,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需要。它能消除彼此的隔阂,它能拉近你我的距离,它能融化一切可以融化的情感,它能建立最为温馨和充满暖意的集体。爱孩子,让孩子爱身边的所有人,这就是作为班主任价值的最好体现,我愿做这样的班主任。
【关键词】治班策略爱
一、沟通从“心”开始
我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班队会时间和学生谈心,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喜欢吃的东西,或者是他们热衷的爱好等,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走进他们的心里。
周梦是我曾教过的一个特殊的女孩子,她虽有父母、爷爷奶奶的疼爱和照顾,但性格特别内向(有轻微抑郁的倾向),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每天在学校说的话不超过十句,她自顾自的活她自己的封闭的世界里。每每看到她因营养不良而苍白的脸,听到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嗯”、“是”时,我心里莫名的就会涌现出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我们和她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我总是极力与她交谈,试图疏导她同别的孩子一样,快快乐乐的上学、玩耍,肆无忌惮的开怀大笑,而她总是不为所动,依旧躲在她的世界里。我召集班上的一些同学,示意他们有意识的接近她,带着她一起玩耍、搞卫生、背书等,渐渐地她的人开朗起来,与同学们说的话多了起来,脸上也常流露出开心的笑容,偶尔还和同学分享她看的动画片和好吃的水果,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居然在一次公开课上,她勇敢的举手起来回答问题,同学们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因为有了我们全班同学与她之间的从“心”沟通,让她敞开了心扉,变得阳光而健康,我们怎能不为她高兴?
二、平衡爱的天平
我们班的所有“官”都不是内定的,每月竞选一次,班级学生当场投票,能者上。有人可能连续几个月都是连任,也有的刚当上一个月就卸任,各种情况都有。学生在一次次竞争中,学会挑战自己、学会反思自己,而我也从中发现许多学生的长处,善加利用,让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也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变得科学而轻松。比如:我曾教过的学生仲碧霞,虽说不善言语,但就是由于任劳任怨、认真细致被大家高票选举担任劳动委员。她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带领同学们分工合作,把教室、公共区尤其是最难搞的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厕所的地面拖得一尘不染,白瓷砖擦得发亮,连尿垢都清洗得彻彻底底,没有任何异味,以至于许多低年级、幼儿园的小朋友把此处当成游戏玩耍的场所,经常到这里来捉迷藏。我们班每周都拿卫生流动红旗,大队辅导员还无数次在集会上表扬我们班,当我们班毕业离开学校后,校长和其他老师闲谈间还不止一次提到当初我们班打扫厕所的情况,怀念低段小朋友在里面嬉戏玩耍的场景。
三、给留守孩子特别的爱
在我每次所教的班级中,都会有几个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照顾,虽说生活上没有问题,但成绩多少都会受一点点影响。其实我们大家都特别能理解,老人更多的是从物质上、生活上满足孩子,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等几乎少之又少,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管束松散,养成了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不写作业,又或者是好吃懒做的情况,许多老师对此都比较头疼,而我作为班主任也对此束手无策,叫家长吧?两天过后又“原形毕露”,怎么办?还得从孩子身上去努力,从思想与行动方面去感化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勤奋。我将班上的留守儿童和班干部进行结对,让他们从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一一帮助,我实行“成效奖励”,凡是被帮助的同学学习、行为习惯有明显的进步,我们会对这些付出辛劳的班干部进行奖励,当然,进步的留守儿童也同样会受到表扬和奖励,此方法还真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会及时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我所教的一个学生何林,小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根本不管他,一直由奶奶照顾,衣服穿得破破烂烂,每期的学费都要凑很久,更谈不上吃零食、买玩具,可以说他是我们班最贫困的留守儿童。看他大冬天还穿着一件短得不能再短的衣服,冷地瑟瑟发抖的可怜样,母爱的这根弦又情不自禁被轻轻拨动,我为他买了一套新衣,并时不时请他吃东西或利用中午时间开“小灶”,同时发动全班同学为他捐钱捐物,你五元、他十元……一份份爱心温暖了他的心;你一件衬衣、我一件夹克……一件件新衣旧衣温暖了他的身,怀抱着衣服,手捧着爱心,他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从此,原本懒惰的他变得好学,原本不讲卫生的他变得爱劳动,原本特别自私的他变得乐于助人。虽然他在我面前只腼腆的说过“谢谢”两个字,但他奶奶告诉我的话却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告诉奶奶:李老师比我爸爸妈妈还好。你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赞美更让人感动呢?
四、唤醒孩子心中的爱
我所教的一个特殊孩子叫姚翔,天生残疾,但孩子从不气馁,我始终把孩子当作正常人来对待,没有歧视,有的只是尊重与关爱。在我的教育与影响下,全班孩子愉快的和孩子学习、玩耍,孩子的成绩非常优异,口才和习作是全班最好的,已在《墨池》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还被评为蒲江县优秀少先队员。虽说现在读中学了,也不常见面,但那份师生情却依旧浓烈,每逢教师节,他都会和十多个同学来看我,我们一起去广场吃东西、滑旱冰,享受这份难得的欢乐。
另一个孩子万聪,家里非常贫困,母亲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不幸的是这孩子在读五年级的时候,奶奶病逝了,父亲又出了车祸,造成半边身体瘫痪。为了帮助他度过难关,我请求学校减免了孩子在学校的托管费用,并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帮孩子写贫困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使孩子享受到了市政府每学期200元的贫困补助。同时,为了弥补孩子落下的功课,我又组织班干部分成几拨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对这个孩子进行辅导,班集体与社会大集体的爱让孩子重新找回了笑容,找回了温暖,孩子还在当年被评为学校优秀少先队员,并且顺利进入中学上学。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当汶川大地震无情的降临时,我组织全班开展了题为“我们和灾区孩子在一起”的主题队会,全班孩子谁也不落后,踊跃捐款。994.5元,数目虽不多,却是全校十几个班级捐款最多的;994.5元,凝聚了全班师生的浓浓爱心。无论是“向丹巴献爱心”、还是“向百血病人献爱心”、“向红军纪念馆捐款”等,我班孩子都是最积极的,爱心捐款数量都是全校最多的,“博爱”这颗种子已在不知不觉中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并伴随他们的一生。
爱,是最朴实,但也是最具内涵的,人与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它,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需要。它能消除彼此的隔阂,它能拉近你我的距离,它能融化一切可以融化的情感,它能建立最为温馨和充满暖意的集体。爱孩子,让孩子爱身边的所有人,这就是作为班主任价值的最好体现,我愿做这样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