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传播对于城市形象建构的意义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珍贵的历史回忆,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标志。合理筛选与培植适合传播的城市文化遗产符号,并灵活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推广与传播,对于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塑造城市品牌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文化遗产这一城市文化符号的传播意义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和城市品牌建构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文化遗产传播;城市形象建构;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088-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蕴含着国家、地区以及城市的发展脉络,体现着当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对于区域发展来讲,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持,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精神层面的价值意义。而且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播对于我国城市形象的建设、城市品牌的塑造以及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遗产传播的概念界定
  (一)文化遗产传播与城市形象
  UNESCO(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发布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认为,文化遗产是有历史学、美学、人类学、科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多学科领域重要价值的文化物品、建筑、遗址等。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唯一性,是无法被替代的。在我国,文化遗产传播最先是由人民日报的编辑齐欣提出的。她认为文化遗产传播是承载文化遗产价值的相关行为和信息。其坚持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通过个体、群体以及大众之间的相互影响[1],使文化遗产的价值提高,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全面的保护。
  在国外一些著名的城市中,大众关注的不仅仅是其拥有的繁华街景、优美环境和特色建筑,更关注其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城市发展来说,环境条件、建筑物、经济水平等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与内部结构,可以称其为“外衣”和“筋骨”,而城市的文化则是它的灵魂[2]。因此,要通过对城市所具有的内在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才能体现城市所具有的特色形象。不管是伦敦大街小巷的文物古迹,还是意大利的庞贝古城,抑或是我国西安的兵马俑,都表明了有效的传播和推广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也会越浓,文化价值也会更高,城市形象和品牌也就树立得更好。
  (二)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知。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见于河田湖泊,更多体现在隐藏的文化符号中。一种方言、一份传统美食、一个历经风雨且富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文物,都可能构成一种印象标识,形成人们的长久记忆。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文化遗迹符号所展现的独特气质深深影响着城市形象的建构。
  二、文化遗产传播对于城市形象建构的意义
  文化遗产包含了城市所具有的独有的文化气韵。在这种文化气质里,可以感知这个城市的古代文明、现代礼仪以及城市形象的特征。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对于城市形象的价值体系建构是多元化的,它给这个城市输入的不仅是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更多的是精神价值和现代价值观的塑造,并为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一)文化遗产传播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是其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具有的文化创造力,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凝聚力和竞争力。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源中的重要一员,对于增强城市的文化识别力、提升城市的精神凝聚力、塑造现代价值观、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杭州的西湖、维也纳的音乐等,都是独特的文化符号。经过国家和社会媒介对其的传播,这些符号使这些国家或城市名扬天下,这是文化软实力的显性表征。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肇庆市上百处的文物古迹珍藏着古城的记忆和发展脉络。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三公里长的宋城墙是现今岭南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墙,是历史文化名城肇庆标志性的建筑,一项复兴肇庆古城的宏伟工程——“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正在推进。这些文化遗产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和文化挖掘,这将擦亮肇庆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提高肇庆市的文化竞争力。
  (二)文化遗产传播对于保护城市遗产、传扬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其蕴含着不同特色的精粹,体现着民族和地域特征的精髓,渗透出多元化的灿烂文明。文化遗产传播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政府、大众媒介、市场等组织机构、社会力量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使公众更加广泛、深刻地认识文化遗产,培养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从而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3]。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文化遗产价值体现。近年来,肇庆市大力推进府城复兴。以肇庆古城墙、包公府衙、两广总督府、崇禧塔中西文化園为重点复兴府城,在保证真实、完整的原则下,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重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和恢宏气势,使府城印迹回归城市,融入生活。2021年4月30日,新建的肇庆市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可以成为展示肇庆文化遗产魅力、树立城市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通过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进行挖掘、整理和重新展示,使人们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洞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这有利于人民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这一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反映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是现代和传统之间流动的见证,其传播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三)文化遗产的传播可以提高文化辨识度、打造城市名片
  文化的辨识度是城市定位的重要内容。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身份认证。寻找可以体现城市形象的特色文化传播符号,可以勾勒出这个城市独有的形象,打造城市形象的唯一性。潍坊被称为“鸢都”,广州被称为“羊城”,济南被称为“泉城”。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能极大地提高其社会知晓率与塑造良好形象。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诸多城市相继提出“文化强市”和“文化立市”的发展理念,重视文化形象传播。在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时,植根于民间、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由政府、媒介和社会集体甚至个人参与的文化遗产传播路径被高度重视。多元化的媒体能运用不同方式,从不同维度凝练城市独特的人文,传递这个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显示城市在文化品牌方面的活力,使城市在人们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四)文化遗产传播可以促进文化价值提高,增强城市的经济创造力
  张鸿雁认为,城市自身的文化遗存、流芳千古的人物和精神价值以及城市自身创造的一系列文化象征与文化符号,都具有鲜明的资本属性和资本意义[4]。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形成一个城市独有的文化竞争力。文化遗产成为一种特殊的可以带动城市发展的资本。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就是这种资本的主要呈现方式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肇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业。文化遗产旅游传播强调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挥其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践行“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促进保护”的理念,倡导文化遗产与人、与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5],最终达到“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的目的。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可以成为文化景观推广的重要方式,用“文化+”的现代语境讲述古城故事,唤醒沉睡的宝藏,使肇庆的历史文化不再隐藏在书中、静止在古迹上,而是“活”起来,从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使城市的文化品牌更具有吸引力。
  (五)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我文化價值和内涵的高度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遗产传播在刻画城市的独特个性、传播鲜明的城市精神、陶冶市民的道德情操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对文化遗产进行灵活、灵动的有效传播,更能为大众提供可接受的熏陶方式和文化体验,增加他们的文化阅历,使他们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产生敬畏、尊重和爱护的情感,提升国民素养和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加强政府、社会媒介以及新兴媒体等之间的合作和推介,实现在传播中推行文化教育、在推介中强化文化引导的功能。
  三、结语
  文化遗产传播是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深入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解读文化底蕴,定位城市的文化名片,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建构城市形象。多媒体传播渠道和方式将使城市形象更具有魅力,使城市文化品牌更具有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亚楠.中国当代文化遗产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中国大运河为例[D].烟台:烟台大学,2019.
  [2] 毕晓蕊.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3] 张璇.大众传媒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研究——以《钱江晚报》关于“西湖文化景观”的报道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3.
  [4]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5] 张云.关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憩功能的思考——以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C]//2013晋陕豫冀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2013:107.
  作者简介:侯晓辉(1980—),女,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文化传播。
其他文献
根据国际标准规定的登离船装置登乘梯和引航员梯的可靠性验证要求,通过一种尼龙改性材料及其制成的塑料踏板进行长达一年多的试验,研究材料老化、材料吸水性和不同的结构设计
摘要:在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纵深发展的大趋势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山西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平台总控、试点先行、带动全省的局面。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了平台总控、网状布局,创新理念、深度相融,多方合作、打造全媒体生态,实践为先、务求实效,打通基层、拓展功能的山西特色。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深度相融;全媒体生态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以江南造船(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40000m3全冷式液化气船(MGC)为例,介绍中型全冷式液化气(MGC)在主尺度优选、总布置设计、线型开发优化、舒适性、稳性等方面的设计特点,以及
2018年末,“权健事件”引发了针对保健品行业的舆情风暴。不同于学术界更多地关注该事件的媒体报道、舆情演变、广告审查等方向,本文立足健康传播的理论视野,将保健品广告视
2021年4月1日,从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标准应用管理处获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据了解,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研究习近平早年下乡插队和主政地方期间的经历、梳理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形成过程,是深化理解其鲜明特质与核心要义、补强现有研究薄弱环节的现实需要。以中央党校组织编写的习
摘要:江永女书是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江永女书的跨文化传播是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传播男女平等观念的重要途径。尽管江永女书的跨文化传播取得了初步经验,女书的价值得到初步检验,知名度越来越高,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女书文化与现代文明、世界文化之间的融合共生之路还很漫长。  关键词:“一带一路”;江永女书;海外传播;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
针对某中型液压挖掘机下车架的疲劳可靠性问题,研究了液压挖掘机下车架加载谱的编制方法。基于现场实测载荷-历程数据,采用反向加载方式,编制了挖掘机下车架加载部位的疲劳试
为了研究AGV小车的调速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给定某款AGV的设计要求和主要参数,选择合适的直流电动机和电枢回路。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搭建AGV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控
针对智能算法解决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时存在的效率低下、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将黄金正弦算法融合到蝙蝠算法中,提出一种具有快速收敛能力和全局搜索能力的混合算法。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