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如何助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质——基于“学科特征”与“技术功效”的匹配视角

来源 :上海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科课程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多样性,为在中小学深化实施这门极具个性的课程提供了条件。但是,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在落实课程过程中的技术功效,就必须将学科课程与技术功效相匹配,如用校本课程管理系统来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本土化特征,用即时通讯工具来实现课程实施的交互性特征,用编程软件来推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进程,用研究工具类APP来达成课程目标的应用性,用电子档案袋来实现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因此,只有将技术功效与学科特征有效匹配,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教育功能,但也要注意,信息技术再强大也只是课程实施的工具,并不能取代学生对课程的实践参与。
其他文献
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材料以特定的排布方式组合而成,具有一定性能优势,因此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为使复合材料构件用量突破新高度,对其成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压罐工艺具有成型质量稳定的优点,是目前主要成型方法之一。成型时模具作为与复合材料直接接触的载体,模具型面温度分布均匀性直接决定了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型质量。因此,本文基于模具型面温度场,探究环境参数的影响规律,得到合理的工艺曲线,并优
晚清、民国时期,邮票多为体现政权属性,其审美风格往往拘谨、繁缛,色彩单一,呈现了近似于钞票的设计风格。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对政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早期邮票(1949—1977)也高度凸显了这种媒介的宣传属性,邮票的选题、图像设计与审美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政治题材占据压倒性地位,设计多采用富有力量的图形、革命象征意义的色彩、简明有力的标题与旗帜鲜明的口号,形成了中国邮票史上一段独特的微缩版"宣传画"风
以“利用”为取向的课程建设思路有助于劳动教育专门课程的建设,但容易造成专门课程教育性的丧失。在借鉴“对分课堂”模式的基础上,该研究提出了劳动教育专门课程“对分课堂”概念。“对分课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相应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类型。劳动教育专门课程“对分课堂”具有劳动过程与教育过程对分、劳动过程前置于教育过程、劳动过程具有教育指向性、教师对技术没有依附关系四个典型特征,从形式上有助于劳
根据激光雷达点云的特征属性,用聚类的方式进行滤波,虽然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但在实践中,因为点云的数据量巨大,直接利用点的三维坐标进行聚类时的耗时过长、滤波结果误差过大,而且现有的许多滤波算法在不连续地形处的表现不佳。为解决大型点云的直接聚类问题并保留不连续地形的整体起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密度聚类的点云滤波算法。以激光雷达点云的空间密度、地物类点云及地形类点云的特征属性为依据,首先根据点云的高程
简要回顾了几十年来计算机使用方式的变迁,介绍了基于网络计算技术的国家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CNGrid的设计与实现。讨论了在“东数西算”战略工程背景下中国算力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新的技术挑战,并对中国未来超算应用生态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展望。
以发展元认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基于元认知理论而建构,该教学模式建立了“预学提问、梳理核心问题、分组讨论分析问题、交流核心问题、质疑反思形成新问题”的教学步骤,以学先于教、能学缓教、自学少教、观学思教、评学并进为教学原则,并根据高中语文多模块内容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后辅以“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进而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及提升。
刑事缺席审判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特殊审判制度,其发展的历史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宗教法庭。随着近代以来人权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发展,缺席审判制度的发展也更加注重对被告人权利保障与程序的合法性,缺席审判在民事诉讼中也发挥着提升诉讼效率,敦促当事人积极参与庭审的功能。然而受制于自身的特点,缺席审判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一直以来却备受争议。对于缺席审判制度的研究,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对其程序正当性的探讨。在刑事法
<正>一、引言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出现在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影响内容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演示实验效果,草酸要过量,使高锰酸钾完全反应。
期刊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并嵌入到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智慧表现。本文构建基于“资源效用-技术结构-应用领域”的智慧城市政策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内容、社会网络分析与多维尺度方法对我国2011—2021年智慧城市政策进行演进脉络、政策网络关系、阶段共现主题词和政策工具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智慧城市政策经历了感知基础架构与顶层设计、智慧产业培育与创新驱动、智慧应用领域异构化发展三个演进阶段;第一阶段政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