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康心理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k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谈心等方式,对电气工程系在校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数据,总结了贫困生感恩意识基本现状,分析了导致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新举措。
  贫困生感恩教育措施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贫困生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其感恩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更快地从自卑、嫉妒、冷漠等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一、贫困生感恩意识现状
  2013年12月,笔者对所在系部在校贫困生进行了感恩教育调查,发放《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5%。从本次调研结果看,笔者所在系部贫困生群体中存在着不知恩、不感恩等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具体表现:
  1.资助后不知感激,感恩认知不高。贫困生在接受学校资助后,有21%的贫困生不会报以感恩,有3%的贫困生从来没想过。调查结果说明部分贫困生在享受国家、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资助时,表现得比较冷漠,对他人的资助不思回报,没有积极认真的看待所得到的帮助,认为获得国家、学校或社会的资助是理所当然的。
  2.感恩父母的现状。在对父母生日了解的问题中,有38.9%的贫困生表示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45.1%的贫困生不怎么清楚,6%的贫困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在涉及父母是否教育子女懂得感恩的问题时,有47.8%的父母从未教育过子女懂得感恩,有20.5%的父母教育过,只有11.7%的父母常教育子女懂得感恩。调查结果表明,一些贫困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激,体谅不到父母的养育之恩,缺乏感恩意识。
  3.感恩行为不诚实,报恩观念狭隘。在被问到“如果申请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否会按期还贷”时,调查结果让人担忧,有29.5%的贫困生尚未将还款当作法定义务,契约意识不强,出现拖欠还贷、违约现象。这表明一些贷款毕业生缺乏诚信意识。通过与个别贫困生访谈,笔者了解到,受访的贫困生中有的认为:“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社会的感恩”,也有受访学生认为“努力学习就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最好的报答”,访谈结果表明,部分贫困生对感恩行为的看法较为狭隘。
  二、貧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部分贫困生存在不正确的贫困观。由于经济压力,贫困生易出现自卑、忧郁等消极情绪,再结合贫困生较强的自尊心,很多贫困生在受助之后表现很“冷漠”,认为外界的帮助是怜悯自己,有时都不愿意提及此事。而国家、学校和社会在给予他们资助时,又不求回报,为了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有时采用一种“无声”的形式施助,这种形式无意淡化了受助者接受资助后要回报的意识,不能促使其产生感恩心理。
  2.高校资助工作不完善。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发现,在实施资助前,高校会投入大量的工作精力对贫困生进行认定,以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而资助金发放之后,就很少对其进行后续的跟踪。由于对受助后的贫困生如何表达感恩缺少引导,导致能主动对施助方表示感谢的贫困生少之又少,久而久之,他们的感恩意识不断淡化,更谈不上用实际行动来感恩了。
  3.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涉及到感恩教育的内容较少,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形式不够贴近学生实际,往往都是通过主题团课、主题班会、听讲座或报告的形式进行,使贫困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感恩教育,产生的效果较差。而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教育。对于子女的要求,父母几乎是有求必应,宁可自己受苦。久而久之,父母的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子女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给子女造成了接受帮助就是理所当然的心理,导致其在感恩认知方面“先天”缺失。
  三、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创新举措
  (一)营造感恩氛围,注重“感恩”的养成教育
  1.心理扶持法。在给予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心灵的扶持。部分贫困学生有自卑、忧郁、敏感等不良情绪,对于他们来说,在极需经济帮助的同时,他们更迫切地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给予其心灵呵护。高校的辅导员要经常与贫困大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适当的时候多给予他们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光环”来弥补经济上的弱势,让他们知道经济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在他们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时我们一句肯定、一个微笑就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们铭记一生。
  2.榜样示范法。针对贫困生缺少主动与外界交流的特点,不定期的举办以感恩回报、成长成才为主题的交流会。如鼓励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参加“资助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引导学生抒发受助后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校园“感恩之星”评选活动,树立典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通过组织贫困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等系列影像作品,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刑成感恩图报的意识,引导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让他们知道人的思想不能贫困。
  3.说理启迪法。在思想政治课和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内容中,应增加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对老师的教诲之恩,对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资助之恩,对同学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之恩等内容,将感恩教育贯穿于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并采取情景演绎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贫困生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注重感恩的实践教育
  在贫困生的生活中,恩情无处不在。只有将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使贫困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深度。笔者所在系部开展过社团进社区等志愿者活动,而贫困生参与的很少。因此,应积极引导贫困生参加,教育其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通过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让贫困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自己对他人、社会的帮助,体验劳动付出的快乐。
  (三)建立受助后的后续跟踪制度
  建立受助学生监督机制,将受助学生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生活消费等方面纳入资格审查和考核范围,对出现问题的要及时了解情况,反馈并解决,并将此作为再次申请资助的重要依据。
  总之,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作为高校基层资助工作者还需进一步探讨调研,在物质资助学生的同时更应重视精神上的资助,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帮助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我成长,让他们能够成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新一代主力军,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俊.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原因及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0).
  [2]朱飞,李萍.基于资助平台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3]李亚婕,姚甥.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10).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爱宽容激励幼儿成长对于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教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
摘要:以南开大学乒乓球社团的发展情况为中心,通过对社团概况、社团组织架构、社团运行模式三个方面的介绍以及展示,认为“高校巡回赛”这一新型发展模式适合南开大学乒乓球社团的发展,对于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乒乓球水平的提升、学生间交流团结合作的增进、以及校园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体育 乒乓球 社团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其具有运
“言”强调的是文言文字词句式的积累,是文的基础;“文”强调的是文言文的文学价值,对人精神的陶冶,是言的深化。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文言文教学中,要做到“言”“文”结合。  文言文教学读疏析钱梦龙先生曾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有‘言’而无‘文’。”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中,只讲言太枯燥,只谈文又太务虚。“言”强调的是文言文字词句式的积累,是文的基础;“文”强调的是文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用心理学的观点提出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必要性,讨论了中职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在塑造健康心理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  心理辅导中职语文教学学习兴趣自信心  教育部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心理辅导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达到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中,普遍采用传承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使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互割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已为职业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所普遍认识,并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整合性学习职业教学模式,能够科学、合理、自然、巧妙、全面地弥合传承教育模式的不足,是一种应用化的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操作的教学理论。  整合性学习职业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一、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
名师是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需要,是音乐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名师在“独善其身”完成自我的成长之后,要“兼济天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其应有的责任与使命,促进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  音乐名师引领作用工作机制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说:“一所优质学校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让更多的学校分享优质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校借鉴办学经验,帮助更多的薄弱学校提高水平,这才是更高境界地履行社会责任。
摘要:“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作为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错误,接纳学生的错误,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成性资源,让“错误”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教学中,一是注意纠正预设错误,纠正回答错误,纠正作业错误,感悟错因,生成美丽的细节。二是教师要勇于自纠课堂预设的错误,率先垂范将错误生成美丽的亮点;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错误,将它转变为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要智慧地点拨每位学生,及时地自纠各类错误,促
摘要:作为目前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中相对忽视的环节,学科基础课对于学生基本工程素质、创新思维及综合能力培养等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引导作用。首先分析了学科基础课工程化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对学科基础课工程化改革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工程教育 工程应用型 学科基础课 工程制图  随着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及教育发展自身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高等工程教育已经成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给学生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网络暴力。通过调查发现,网络暴力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网络暴力事件也在不断的上升,而学生缺乏应对网络暴力的方法。因此,想要遏制网络暴力在中职学生中发生,就必须了解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才能根据问题给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暴力 网络世界 中职学生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唯分数至上的问题,一切以分数为衡量标准,已经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单一的评价标准阻碍了教育的发展,这种畸形的标准以狭隘的视野对待教育,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边缘化,致使教育功利化、实用化、工具化。我们反思:教育究竟要为中国未来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从德育角度分析引导实施课堂观察反馈,从教育目标来明确教师人生追求目标,力图从德育教学理念入手,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开始,尝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