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需要教师说理,还需要学生讲道理,而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讲道理,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营造出问题驱动的氛围,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进而实现以“问”促教、以“理”导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说理课 问题驱动 以问促教 以理导学
在小学数学说理课教学中,教师应以“说理”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营造出良好的说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从而提高说理课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驱动“理”清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很多教师会采用以问题引出问题、引出对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很容易导致提出问题很多,学生难以理清结构,不仅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还会导致其知识学习的碎片化现象,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将问题作为驱动,理清知识结构,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先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高是否一样呢?我们之前所学习的平面图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我们应该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就会按照问题的内容自主地梳理知识结构,就不会出现学习知识碎片化的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思维,促进其说理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驱动“理”解本质内容
小学数学说理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讲道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敢于讲理、乐于讲理,为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讲理的兴趣和欲望。可以利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 “这位同学道理讲得真好”“谁能讲清道理,就奖励一张卡片”,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例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先提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要先测量长度和宽度呢?”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道理。同时,用“谁可以清楚地讲道理,就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 鼓励学生,学生会积极地将自己的所想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遵循适当性原则,以免提出不适当的问题,因为如果所提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就难以聚焦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的难度过高或过低,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问题驱动“理”顺学生思维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问题驱动法就是这一艺术的点睛之笔。课堂教学中的很多精彩之处均来自教师的提问与追问,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驱动,“理”顺学生的思维,通过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地促使“有理课堂”的生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同学在计算100×22的时候,所计算出来的结果是200,那么,小明同学的计算结果对吗?引导学生共同计算,得出结果。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教师也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提出疑问:把小明的计算结果的与你自己的计算结果对比一下,判断小明的计算结果错了,那会不会是你的计算结果错了呢?教师提出这个疑问之后,学生会急着为自己辩解,在辩解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理清计算思维,找到计算的具体方式与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讲理的能力,还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出现计算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与计算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
四、问题驱动“理”解学习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顺利理解学习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低下。而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维能力,以问题为驱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学习内容。
例如,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我们自己用纸张制作圆柱和圆锥,高度与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哪个用的纸张面积大?提出问题之后,向学生发放彩色纸张,引导学生测量高度和直径,让学生自主制作圆柱和圆锥,分析二者之間的差异和共同点,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内容。在学生总结差异和共同点以后,再引导学生将圆柱和圆锥拆开,测量所使用纸张的面积。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哪个用的纸张面积大。
在小学数学说理课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驱动,为学生营造出“说理”的氛围,以“问”促教,以“理”导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说理”能力,提高数学说理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春玲.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27):35-122.
[2]邓翠荣.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4):84-199.
[3]朱小宁.问题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0):16-34.
[4]黄丽萍.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J].辽宁教育,2019,22(13):74-76.
[5]叶雪云.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教师,2019,22(1):71-72.
[6]汤菲.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9,11(1):150-15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说理课 问题驱动 以问促教 以理导学
在小学数学说理课教学中,教师应以“说理”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营造出良好的说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其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从而提高说理课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驱动“理”清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很多教师会采用以问题引出问题、引出对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很容易导致提出问题很多,学生难以理清结构,不仅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还会导致其知识学习的碎片化现象,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将问题作为驱动,理清知识结构,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先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高是否一样呢?我们之前所学习的平面图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我们应该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就会按照问题的内容自主地梳理知识结构,就不会出现学习知识碎片化的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思维,促进其说理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驱动“理”解本质内容
小学数学说理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讲道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敢于讲理、乐于讲理,为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讲理的兴趣和欲望。可以利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 “这位同学道理讲得真好”“谁能讲清道理,就奖励一张卡片”,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例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先提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要先测量长度和宽度呢?”之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道理。同时,用“谁可以清楚地讲道理,就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 鼓励学生,学生会积极地将自己的所想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遵循适当性原则,以免提出不适当的问题,因为如果所提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就难以聚焦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的难度过高或过低,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问题驱动“理”顺学生思维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问题驱动法就是这一艺术的点睛之笔。课堂教学中的很多精彩之处均来自教师的提问与追问,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驱动,“理”顺学生的思维,通过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地促使“有理课堂”的生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同学在计算100×22的时候,所计算出来的结果是200,那么,小明同学的计算结果对吗?引导学生共同计算,得出结果。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教师也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提出疑问:把小明的计算结果的与你自己的计算结果对比一下,判断小明的计算结果错了,那会不会是你的计算结果错了呢?教师提出这个疑问之后,学生会急着为自己辩解,在辩解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理清计算思维,找到计算的具体方式与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讲理的能力,还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出现计算问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与计算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
四、问题驱动“理”解学习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顺利理解学习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低下。而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维能力,以问题为驱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学习内容。
例如,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我们自己用纸张制作圆柱和圆锥,高度与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哪个用的纸张面积大?提出问题之后,向学生发放彩色纸张,引导学生测量高度和直径,让学生自主制作圆柱和圆锥,分析二者之間的差异和共同点,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内容。在学生总结差异和共同点以后,再引导学生将圆柱和圆锥拆开,测量所使用纸张的面积。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哪个用的纸张面积大。
在小学数学说理课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驱动,为学生营造出“说理”的氛围,以“问”促教,以“理”导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说理”能力,提高数学说理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春玲.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27):35-122.
[2]邓翠荣.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4):84-199.
[3]朱小宁.问题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0):16-34.
[4]黄丽萍.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J].辽宁教育,2019,22(13):74-76.
[5]叶雪云.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教师,2019,22(1):71-72.
[6]汤菲.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魅力中国,2019,11(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