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旅程?宠辱不惊的心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的秋天,王维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担任选补使。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途中经过襄阳时,他游览了襄阳,且登临汉江,远眺汉江的壮丽景色,才有了不朽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首联写汉江地理位置。以山托水,实景虚写,气象宏大,耐人寻味。颔联以景相承,虚实结合描写山水,展现出汉江眺望中山水的神韵,诗意扩展到了无限广阔的境界。颈联接着写水,展现了汉江的气势和动态。精妙运用“浮”“动”,极富动感,给人无穷遐想。尾联转合并用,重在抒情。“山翁”乃“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子山简。面对汉江壮丽景色,诗人真想穿越时空,邀山简畅饮,赏山水美景。此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有相似之情趣。
  然而王维作于赴边塞途中的《使至塞上》,却别是一番风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按说这是好事,身为朝廷钦差大臣奉命出使边塞该是何等风光!可实际上却是借此将王维排挤出朝廷。因此这次出塞可视为一次孤独苦闷至极的旅行,虽是一趟无可奈何的苦差事,但王维苦中还是从旅途中拾得了安慰。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首联平淡的敘事中融入诗人的情感。“欲问边”点明诗题并交代使命,“单车”表明轻车简从。可见诗人此行是孤独上路,其内心的落寞、孤寂也就不难体会了。颔联诗人自比“征蓬”“归雁”,说自己像随风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来比喻一个奉命出使边塞的朝廷钦差大臣,诗人内心的激愤与抑郁之可见一斑。颈联转写边塞奇特风光。这是诗人孤独寂寞遥远旅途上的独特收获和心灵最大安慰。能亲眼见证沙漠、烽烟、黄河、落日等边塞奇特之景观,总算是不虚此行之意外惊喜之无穷乐趣之最大快慰。整个画面意境雄浑奇特壮美,震撼着诗人的心魄也震颤出诗人的灵感。尾联以事写情,点明主旨。平淡的叙事照应首联的“欲问边”,距离完成使命还有一段路程——“都护在燕然”,则略显无奈之感。
  就诗人而言,一段游山玩水之旅,一段边塞孤独之旅,二段心境完全不一样的旅程,不变的是诗人那颗荣宠不惊的心。山水之间得来的情趣;苦差之中赢得的回报,归结起来,还是和诗人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分不开的。
  (作者单位:汉川市刘家隔镇中心初中)
  责任编辑 张敏
其他文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是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安排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等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表面涂色再分开后,每个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可能性及每种可能的数量和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一、化繁为简,明确探究方向  教师出示四阶魔方,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用数学语言描
人教版教材每册都设置了“数学广角”内容,试图系统而有步骤地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就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一个学习支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象出数学模型(点段关系),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语言精致准确,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有条不紊,没有任何“意外”。学生则被当作“牵线木偶”,回答着教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琐碎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不禁思考:学生到哪儿去了?他们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仅仅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是否有人了解过他们的学习困惑,在意过他们的学习需求,倾听过他们的内心想法?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坚守学生立场,让学生站在课堂
部编本教材的写作教学编排很有新意。读懂编者意图对于正确使用教材、科学组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七年级教材为例,简要谈谈研读教材的体会。  注重方法指导。首先,在“阅读”板块示范写法。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很多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教材在相应的课文后面设计了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写法。如:上册第一单元《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济南的冬天》要求学生“借鉴课文
“前理解”是相对于某种理解以前的理解,或者是在具体的理解之前已有的某种观点或看法。  在对具体的文本解读时,前理解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就积极面而言,前理解是读者解读文本的重要基础,因为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读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对文本进行理解、判断和评价的过程,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就不能正常地阅读相应的文本。就消极面而言,前理解往往表现为一种成见或偏见。消极的前理
课改至今,语文仍是受诟病最多的学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分析、弱化阅读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始终在探求走出困境之路,而与“语文主题学习”的结识,无疑为我们的探求指明了方向。我们围绕“语文主题学习”的探求之旅,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主动探路,二是大胆实践。  一、主动探路  2016年6月,学校选派部分主管教学的領导和骨干教师到武穴市实验小学观摩“语文主题学习”开展情况。观摩回来后,小学部召开了
明代教育家、思想家陈献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抓反复处质疑  有些文章,作者为了强调某种思想,或突出某种情感,有意让一个句子反复出现。教师抓住这样的地方质疑,能引导学生顺藤摸瓜,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和情感。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級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下同版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真正将器乐教学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并不多。有些音乐教师即使进行器乐教学,也只是将器乐知识蜻蜓点水般简单介绍一下。笔者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胆整合课本中的器乐教学内容,进行“竖笛进课堂”研究,从小学三年级起要求“人人有竖笛,个个能吹奏”,并在4—7年级选拔40名学生进行考查,组建竖笛乐团,进行合奏训练。经过两年多的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团队合作,提高交流能力  竖
课改以来,尽管中学历史课堂面貌发生了一些好的变化,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课堂质疑仍非常缺乏。笔者通过对200多节录像课教学语言的分析发现,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回答为主,课堂上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发言的比例分别为20%、15%和18%,学生的主动发言比例仅占2%,教师接纳和利用学生观点的比例为5%。学生的质疑寥寥无几。此外,对历史教材内容或教师讲授内容经常提出质疑的学生占总体的0.7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真正落实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教学策略聚能、聚神、聚心、聚力,使合作学习成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高效学习。  聚能:每个人都有能力范围内的事做  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与“小组交流讨论”划上等号,其实,在合作学习中,不光要给每个学生说话的权利,还要让他有话可说。让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有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