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方法探索规律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是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安排的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等知识,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表面涂色再分开后,每个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可能性及每种可能的数量和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一、化繁为简,明确探究方向
  教师出示四阶魔方,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用数学语言描述魔方。学生有的指出它是正方体,有的指出它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还有的发现它是由6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教师继续设问,6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它的6个面都涂上了颜色,请想象一下,64个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上颜色?如果根据涂色的情况给这64个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指出按照涂色的面数可以分为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和没有涂色。每一类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个呢?学生一时还算不出来。
  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最少用几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学生思考后发现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教师用课件出示①号图形,用8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后,把它的表面涂上颜色,请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上颜色?学生指出3个面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要研究的问题及观察的数据记录下来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表格如下)。
  接着继续追问,如果将这个大正方体拼得再大一点,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发现需要27个小正方体,也就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3cm的的大正方体。运用类推的思考方式,接下来是要继续探究棱长为4cm、5cm、6cm的大正方体中各小正方体表面的涂色规律。
  二、分类计数,收集探究材料
  教师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3cm的大正方体,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后问学生: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还有一个正方体是哪一种?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还有一种是六个面都没有涂色的。在学生填表的过程中,教师追问:三面、两面、一面和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在正方体的哪个位置?如果拼成棱长为4cm的大正方体后,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学生借助直观图,发现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共8个,在原来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的位置;两面涂色的共有24个,分别是每一条棱上的中间两个(此处有学生是数出来的,有学生是用2×12算出来的);一面涂色的共24个,分别是每个面的正中间的4个;没有涂色的块数是8个(64-8-24-24=8)。
  三、数形结合,推理概括规律
  通过前几次的探究,学生结合图形发现了如下规律: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顶点的位置。不论棱长是几,分割后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的位置,只要用每條棱中间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乘12,就得出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面的位置,只要用每个面上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乘6,就得出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没有涂色的个数=总块数-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据此,笔者引导学生探讨棱长是5cm、6cm时的涂色规律,学生合作探究后将所得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再次验证了上述发现。如果拓展到一般规律:把棱长为n的大正方体涂色切割,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及没有涂色的块数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三面涂色的在正方体顶点的位置,因为正方体有8个顶点,所以都有8个;两面涂色的在正方体棱上除去两端的位置,因为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有(n-2)×12个;一面涂色的在正方体每个面除去周边一圈的位置,因为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有(n-2)2×6个;没有涂色的在正方体里面除去表面一层的位置,所以有(n-2)3个,或者,用总块数-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
  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活动与全班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放手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拿魔方看一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学生通过探索图形涂色规律的活动,深化了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不断拓宽了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了数学思考的魅力。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即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逐步揭示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和模型正确地表达发现的规律。
  整节课,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在让学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推理想象进而归纳出不同涂色面数的小正方体的数量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教研室)
其他文献
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地方美术课程作为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有益补充,已经成为各级学校共识。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如何通过地方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成为学校美术课程建设的新方向。本文以阳新布贴美术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开发内容及实践两个方面来分析阳新县的地方美术课程建设,以期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更好地发展地方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课程开发背景  阳新地处鄂东
“我享受着西陵教师思想碰撞的智慧和对教育精神的感悟,敬畏着西陵教师的学习态度和自律精神,敬畏着西陵教师的发展力量!”在西陵区首期骨干教师培训结业典礼上,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用“享受”与“敬畏”二词评价西陵教师的表现。一期普通的骨干教师培训,一群普通的西陵参训教师,为何得到了授课教师如此“厚爱”?这要归功于西陵区对教师培训的高点定位和实效管理。  培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西陵区将其定位于
低年级词语教学要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的规律,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习词语的运用。  一、创设语境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语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学习词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中“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
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时,不仅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品味和鉴赏,还要依据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发掘出适合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一定的方式重建、整合这些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为例,谈谈达成这种解读目的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学生的理解力重建文本  每一个文本,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能能解读出多重内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选编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中。戏曲的内容大致是: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料其夫君早亡。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中准备毒死蔡婆婆,结果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诬告窦娥毒死了张父,昏官桃杌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科场中第荣任高官
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这些都是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第一次用到 “转化”的方法探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渗透无疑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沿着教材的思路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对已知底、高和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草房子》。课文讲述的是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与父亲到遥远的地方牧鸭的故事。杜小康是独生子女的代表,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对于语文学习和学生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杜小康的四句话,揣摩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人物形象。  一、结合情境,体会人物的无奈和茫然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作为“红门”里的独生子、油麻地小学的
当你读完一本书,合上书卷时,并不意味着阅读结束。此时,你的头脑中总会闪现出一幅幅画面,蹦跶出一个个人物,有一吐为快的感触,引人深思的启迪,令人兴奋的发现或萦绕心头的疑惑……这就使得阅读分享成了必然。我校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根据不同的阶段,研制了四种课型,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深读课”,读完整本书后讨论交流的“享读课”和拓展延伸的“延读课”。四种课型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
文本解读从哪里切入.好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两个字,一个是“情”,一个是“采”。“情”指思想感情,“采”指表达技法。文本解读可以任取“情”和“采”的某一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创新解读。  一、诗意解读  很多课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有着闪光的思想、独特的视野、深刻的见解、美丽的情怀、高雅的格调、绚丽的生机……那五彩缤纷的文字是一种神奇而美妙的符号,本来就是魅力四射的诗。学生正值诗意年华,理所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  一、词汇趣味教学  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词汇基础,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  鉴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笔者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有趣的方法记忆单词,比如通过对比、联想等发现英语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