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竖烂漫”,言简意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mini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辛弃疾作词能一典多用,且用得圆润、贴切;语言虽简洁,却极大地丰富了典故意蕴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 辛词 一典多用 “莼羹鲈脍”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的目的就是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援引典故,诗家所尚”,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善用典故的大家。稼轩(辛弃疾号)用经用史“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辛稼轩词序》),无论是用典数量,还是用典范围,都远远超过前代名家。更为难得的是辛词一典多用,且用得圆润、贴切,这就大大丰富了典故意蕴的表现空间。试看下面几首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公元1168—1170年)间建康通判任上。当时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南半壁,不图恢复。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的辛弃疾,南归后本来希望尽展其雄才将略,伺机报效国家。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遇,南归已八九年了,却一直投闲置散,不得遂报国之愿。故国沦陷、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飘泊感,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交织于胸,所以他的词中处处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之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意思是说,不要提什么鲈鱼切得细才味美,你看,秋风已尽,张翰还乡了吗?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据《晋书》载,张翰在任齐王冏大司马东曹掾时,因惧怕成为上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加上生性自由,便借着秋风起,声言自己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而辞归故里。这里,作者借典翻出两层新意:第一层是说,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归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家乡如今还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家园难归啊。字里行间满怀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的激愤。第二层意思是对张季鹰有所批评,“休说”含否定的语气:我辛弃疾岂肯学那张季鹰,为吃鲈脍就忘情世事、弃官还乡呢?作者借张翰来自比,反用其意,包含两种错综复杂的感情:一是家乡沦陷,有家不能归;二是有家也不想归,不想像季鹰一样轻易地放弃理想而归家赋闲。
  引用张翰的典故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下面的这首词作者则把这个故事缩简为短语“莼羹鲈脍”,嵌入句中,借以抒怀: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南归后,辛弃疾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朝廷无此意。他壮志难酬,一生屡遭贬谪。由于不能见用于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集团,他感到前途险恶,早晚必被逐出宦途。为后事计,他任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城北带湖之畔,修建了一所新居,作为将来退隐之处,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以示去官务农之志。此词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新居将落成之时所作,抒发了他当时万端感慨集于一心的复杂感情。上片主要写萌发弃政归田之念。“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词人认为既然厌恶这丑恶的官场又不能以己之力匡正,就应该全身而退,“岂为莼羹鲈脍哉?”是说自己并不是像西晋张翰那样因想起了家乡味美的鲈鱼脍、莼菜羹而弃官还乡,这就暗示了作者同南宋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他之所以退隐,并不是因为贪图个人安逸享受,而是不堪统治集团反对派对他的毁谤和打击。这年冬十一月,辛弃疾改除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淳熙八年十二月二日,右文殿修撰新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落职罢新任。以弃疾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至是言者论列,故有是命”。(《宋会要》)词人化用典故,是为抒写内心的激愤和无奈: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别无他途,急流勇退罢了。
  两次引用张翰的故事展示了辛弃疾仕途之路的一段艰辛历程:由不满壮士闲置、悲叹英雄失路到无法立足嫉贤妒能、怯懦圆滑的官场,以至归隐乡野。在不同的诗歌中对同一典故能够根据所要表达情感的需要,赋予典故不同的涵义,这就是辛词用典的匠心独运之处。在其他的词中我们还会看到运用张翰典故的例子。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关中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前一首词是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秋天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词的上片写惜别之情,于哀叹、压抑、悲愁、感慨之中转而祝愿友人: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和儿女团聚在夜深的灯前。“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是悬想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景,前句用张翰的故事,后句用黄庭坚的诗意,使文章笔锋陡转,变刚为柔,一种浑厚超脱的意境悠然展现出来,使人读之翕然而有“归欤”之念。后一首词作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短蓬炊饭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流露出词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两首词中“莼鲈”“鲈鱼”仍是化用张翰的故事,但只沿用了典故的最初意义。
  在这几首不同的词中,辛稼轩根据自己的境遇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赋予张翰“莼羹鲈脍”这一典故以不同的变化,辞约意丰,新意迭出,给人以反复回味、咀嚼不已的余地,从而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兆鹏.唐宋词史论.
  [2]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3]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教育为兴国之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源头上重视教育,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就对下一代寄托很大希望,家长开始积极地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对幼儿的艺术教育逐渐开始关注起来,可见艺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艺术教育正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本文主要论述艺术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旨在使家长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教的十分卖力,自认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完成了教学三维目标,可是通过教学测评考试却发现学生学业成绩极其不良,教学效果极不理想,究其原因,除去社会、家庭、学生因素。我认为更大的因素来源于教师。因为中学化学的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摘 要: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我实现理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中学英语教学 启示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arl
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学困生、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不招人喜欢。对于学生的缺点,用简单、粗暴,批评、训斥的方法来纠正,常常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对于“问题生”,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对待他们的缺点,那就是用优点来点击他们的缺点,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改正缺点。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恰恰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前不久我下乡听课一位老师教《青蛙看海》(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刚读了两遍课文,老师就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位同学啰啰嗦嗦说了半天,近似于复述课文,老师不满意。第二位同学干脆从头开始背诵课文,老师很不高兴地打断了他的背诵。尽管老师反复强调要用自己的话说,语言要简洁,但是很明显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课后老师抱怨学生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答不出。其实,这不能怪学生,问题出在教师身上,是教师随意拔高了
摘 要: 博大精深的《论语》作为一门课程进入高中课堂,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儒家经典呢?作者从《〈论语〉选读》的教学感悟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层面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今后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论语〉选读》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作为国学经典和儒学源头,《论语》一书所折射出来的儒学思想深邃而丰富,无论在怎样的时代里,都不会过时,即使到了今天,《论语》
一、教学目标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后继学习内容,是学生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长度单位间进率、图形测量与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
摘 要: 教育是一个各部门彼此相连的系统工程,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教育的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不是太紧密,中学和大学之间分工不是很明确,区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理论和实践之间也彼此割裂。我们主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注重田野作业,关注弱势群体,唯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教育的和谐,也才可以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破解“钱学森之问”。  关键词: 安龙一中 钱学森之问 留守儿童    以下是我去贵州省兴义市安龙第一中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他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做是一门学习识
摘 要: 公共课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学公共课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本文结合《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校公共课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校公开课 《心理学》 有效教学 影响因素 不足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