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tom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今这个读图时代,影视艺术的魅力无法抵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发挥影视的作用,成为很多致力于扭转语文教学僵化局面的教师研究的方向。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影视与文本脱离,没有让影视很好地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有的教师本末倒置,用整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播放影片,影片播放完,也没有采取与课文相关的讨论、解读措施,成了一种“偷懒”行为。有的教师在放完影片后,重拾课本,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和影片相结合,仅仅让电影发挥了增加印象的作用,效果不好。因此,若要让影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的需要,找准影片与课文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处理好讲课与放映影片之间的过渡衔接,让影视既不喧宾夺主,又有用武之地。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名篇,节选自经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二回。电视剧《红楼梦》的改编非常出色,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赞许,堪称经典。因此,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产生了让经典影视辅助经典名篇讲授的想法。之所以强调经典影视,是因为有些改编糟糕的影视作品严重违背原著内容及精神,非但起不到辅助作用,反而会产生消极影响。而经典影视往往贴近原著,并且能在一些细节处发挥画面、音响媒介手段的优点,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展示情节,使学生更易接受,加深理解。
  在播放影片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认真观看影片,首先要明确教材与影片的对应点。一般而言,大部分影片与教材内容并不完全一致,而影片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我们要以教材内容为准,尽力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影片片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在电视剧中被分散在了第一集和第二集,为了保证观看的连续性、完整性,做好剪辑的工作很必要,从黛玉坐轿进府至宝黛相会,共计二十五分钟,从时间上来讲比较适合在课堂上播放。若放映时间过长,教师就应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取舍。因此,明确结合点,找准剪辑点,是在播放影片前教师的首要工作。
  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考虑讲课与放映影片的过渡衔接。是在重点处适时提问,提醒学生,使其带着问题观看影片?还是在关键处适时暂停,结合课文,让影片辅助学生启发思考,理解课文重难点?观片后又如何归纳总结,自然引出讲课内容?在讲课时,如何和影片结合,辅之以电影的形象感染?总之,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让讲课与放映影片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影视的辅助作用。
  例如: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分析,是《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小说中表现贾府之气派、奢华,有一处细节描写,黛玉自贾母处出,至贾赦处,小说中写道:“门外停一翠幄青绸马车,黛玉坐上车,至贾赦处。”而电视剧在改编时,增添了人物的神态刻画:黛玉自门内扶婆子手出来,见门外一翠幄马车,脸上露出疑惑表情,向左右婆子看看。在播放影片时,我在此处提醒学生,黛玉为什么会露出这样的表情?学生们纷纷点头会意。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分析贾府环境时,讲到贾府之大,气派,就引用了课文中的这一马车细节,认为:同在一个府邸中,居然要用马车往来行走,可见贾府之大。如此可见,学生对贾府的环境特点有了非常鲜明生动的体会。若无影视的辅助教学,学生很可能就会忽视课文中这一平实的细节描写,而教师如果不在播放影片时对重要之处做适时点评,学生就可能体会不到妙处,因此,课堂上分清影视辅助教学与纯粹的影视观赏的区别,教师必须让影视辅助落实教学重点,才能真正发挥影视的作用。
  再如:王熙凤出场。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她的性格刻画,以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是本课的又一重点。观赏电视剧时,我做了适时暂停,把课文与影片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王熙凤的性格及作者描写手段之高超。画面上:贾母与黛玉正说话间,门外传来笑声,由远及近,紧接着,丫鬟们纷纷小碎步前行,在门旁排成一列,镜头中出现黛玉向门口张望的特写。我按下暂停,问道:“此刻黛玉的心中会作何想,表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这是谁呀,笑得这么张狂。”这是剧中王熙凤的笑声给人的第一印象。紧接着,我让同学们看课文,作者是怎样描写黛玉心理的。原来作者还有“无礼”二字。“为什么黛玉会觉得这笑声是无礼,从无礼中我们又能看出什么问题?”我又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最后得出结论:礼节在封建社会官宦人家是尤为注重的,王熙凤作为贾府的一小辈,孙媳妇,在贾母在场且有外客的情况下居然如此放声大笑,可见无礼至极。而对此无礼举动,丫鬟们听到笑声严肃恭待,贾母非但不责骂,反而戏谑笑道,足见此人在贾府中的地位之高。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闻其声,晓其人,加之剧中王熙凤衣着装饰描写非常精彩,给学生鲜明直观的感受,因此学生非常容易且深刻地把握住了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
  与其他授课方式相比,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在影视辅助教学方式中看似被降到了最低处,其实更为重要,因为若稍有不慎,就会让影视喧宾夺主。实践证明,优秀影视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的进程中,只要教师们精心设计,扬长避短,因利除弊,利用影视充分调动起学生感性與理性的双重思维,就一定会在语文教学领域开辟出一片绚丽夺目的教育园地。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对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题进行分析,发现:选择题部分继续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非选择题注重考生能力的考查,灵活创新,逐步靠拢新课程。  关键词: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011年的高考即将来临,现对2010年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便对2011年的高考复习能有所帮助。从整体上来看,2010年化学试题延续
写作文,可谓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考场作文,由于考试时心理较紧张,再加上时间有限,经常看到有些考生苦思冥想,想一句写一句,如此写出的作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好文章,使自己的文章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呢?  我认为,写作文就像一位有谋略的军事家指挥一次战斗,是要讲究“布阵与用兵”的。所谓“布阵”即安排好写作思路;“用兵”即要选好材料。只有做好这些工作,运筹帷幄,才能写出好
摘要: 摄影经过百年发展已经成为独立学科,摄影教育也在新时期面临巨大的转折。现在提出“以课题带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正是立足于不断发展的社会对摄影专业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因、具体改革方案及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三个方面,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对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 摄影教学改革 课题 改革方法  1.进行摄影教学改革的原因  1.1摄影教育的发展历程  摄影教育已经存在很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已经作了许多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表达,如何立意等,都已经非常详备地教给了学生。然而知识的传授,应该融于具体课文的阅读指导之中,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在学习作文知识时可能产生的厌烦情绪和心理障碍,改变“授而不受”的无效劳动现象,反之,若纸上谈兵,则于事无益,会倒学生的胃口,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即使写出了比较规范的文章,但也是千篇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由教学实践可知,语言表达比语言理解难度要大,而口头语言表达则比书面语言表达难度更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攻克这一难关,语文老师经常是招数百出,而结果仍然是收效甚微。我们如何带学生走出语言表达的困境呢?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尝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给学生以信心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见到,学生在和老师语言交
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也叫断课。它虽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大,却是不容忽视的,高明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结课艺术流淌着教师设计的智慧,学生交流的性灵,师生互动交流共享的快乐。它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最佳状态下结束本节历史学习的一个主要环节。灵活多样的历史结课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良好的课堂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课堂内容得以概括和融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
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考试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很多年,我参加了我省多年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试卷出题、监考及判卷工作,现结合考生技能操作考试中的一些问题谈谈看法。  一、技能操作考试中出现的错误  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及实验报告,是对考生心理素质、动手能力的综合检验,我在监考中发现只有少数考生操作娴熟,动作规范,报告清晰,而多数考生在考试中存在很多问题
摘 要: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步履艰难,如何化艰难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强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良好的开端、积极参与的过程、巧妙的拓展是成功的源泉。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职业学校 语文素养    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几多春秋,尽管职业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但文化课的教学步履却相当艰难。有些学生和家长都存在着
摘 要: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由许多灵动的生命体组成的动态过程。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应从生命高度,平等对待,有效引领学生,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注重为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抓住、随机应变,适时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资源中的“闪光点”。在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时时“以生为本”,时刻关注变化着的学生的生
摘 要: 本文以工业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保定市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特殊人群需求的无障碍设计,对公共设施的功能布局、外观造型、材料肌理等方面作研究,为无障碍人群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关键词: 保定市 工业设计 无障碍公共设施 对策  截至2010年年底,保定市常住人口达到1155.28万人,有各类残疾人7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88%,高于全国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13%,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