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五十年——纪念集成电路发明50周年

来源 :电子与封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f36318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首先回顾了集成电路的历史与现状,接着阐述了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并扼要介绍了纳米时代的新技术,如应变硅、三栅晶体管、高K栅介质材料与金属栅电极、低-K介质材料、睡眠晶体管等,最后给出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一过性全脑缺血再灌注鼠脑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 采用Pulisnelli改良法四血管堵塞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全缺血15 mi
小波多分辨率分解能够将信号在不同的尺度上展开,因而具有对信号按频带进行处理的能力,这对于建立表征识别故障信号的特征以及清除信号的干扰与噪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塑料饮料瓶改造为“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采用透析袋作为半透膜材料,解决了教材中“渗透现象”演示实验装置密封不好、实验效果不佳等问题。
随着微电子工业迅猛发展,圆片直径越来越大,当150mm、200mm甚至300mm英寸圆片被减薄到150μm以下时,圆片翘曲和边缘损伤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超薄减薄技术是集成电路薄型化发展的
目的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aD)的相互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技术,检测脑卒中后VaD组与未发生 VaD的对照组患者的ApoE基因
人冠状病毒(HCoV)是进化上非常成功的病毒,它们经历了跨种传播和宿主适应,最终获得了侵染人类的能力,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元凶。本文对冠状病毒的结构以及入胞途径、侵染过程
文章针对铜丝键合工艺在高密度及大电流集成电路封装应用中出现的一系列可靠性问题,对该领域目前相关的理论和研完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铜丝球键合工艺、键合点组织结构及力学
为了实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MIMO)雷达高精度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结合协方差拟合算法和矩阵预处理算法给出解决方案.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