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看病,巧应对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滋滋3岁了,带她去诊所进行常规检查,她都很配合,打预防针也不怕。对比那些一看到针就哭的孩子,我还是有些欣慰的。不过若要说她的配合,倒也并非天生或偶然,而是我在平时下了工夫。
  看绘本,事前了解
  一开始,我也担心米滋滋对看医生会反应强烈,不肯配合,于是心想:如果能通过图画的形式,给她讲讲体检和看病的流程,让她在去之前就对“看医生”这件事有初步的了解,是不是就能消除她内心对看病的恐惧呢?
  答案是肯定的。自从我买了芝麻街系列的big bird go to see the doctor、好奇的猴乔治系列的curious george go to the hospital等绘本后,每次看医生之前,小家伙都会反复地翻看。这样,她对诊所里有什么、将会发生什么,统统了然于胸。
  角色扮演,体验当医生
  为了在孩子生病前就先做好心理疏导,我找出米卡《生病了,我很乖》的视频给米滋滋看。里面米卡配合医生好好吃药、勇敢战胜发烧的形象,一下就被女儿记住了。
  附近的儿童游乐馆中有一个医院模拟区,里面的用具很齐全,听诊器、五官检查器具、BB保育箱,甚至还有看诊台。在去医院的前几天,我会带米滋滋过去体验一把。她还可以穿上白大褂,过足医生瘾。
  家里我也备有听诊器、一次性手套、小手电筒等,兴致来时,米滋滋会拿上文件夹和铅笔,轮流叫我和米爸爸当她的病人。
  提前沟通,心中有数
  快到例行体检或看牙医的日子,我就会提前在米滋滋的小日历纸上画个图案,让她做好心理准备,数着日子等待。同时我会详细地告诉她在哪家诊所看、会检查什么内容、需不需要打针等。“周五我们会一早出门去看医生阿姨,她会和米滋滋用听筒打个电话,先是和你的胸部打,再和你的背部打,听听你肚子里面有什么声音,再用电筒照一照嗓子,看看有没有虫子,你的手指会像蚂蚁咬那样轻轻地疼一下,但不会很疼,医生阿姨会说米滋滋很勇敢,很厉害......”类似这样的预先告知,让她在去之前,就能享受这份“知情权”,从而心中有数。
  到诊室后,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她还是会有点怕,但并没有哭。也特别配合,让张嘴就张嘴,让躺下就躺下。在听肺部和看嗓子过程中,只是小声哼了几声,没有其他大的反应。之后抽手指血时尤其出乎意料,除了开始扎针的时候退缩了一下,之后就冷静地看护士抽血,抽完了居然还跟护士阿姨说:“谢谢,再见!”
  就诊后,做情绪补救
  米滋滋表现如此良好,看诊结束之后,我免不了要表扬鼓励一番。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小点面包,说是给勇敢的、不怕看病、不怕吃药的孩子奖励。再送她一本新的绘本,小人儿新鲜感一来,刚刚看病后残存的一点点小情绪也彻底忘得一干二净。有的诊所会给孩子送个小汽球、小贴纸之类的小礼物,我家小臭美对这些都相当地受落,喜欢得不得了。
  就诊时能做什么
  吃糖 在就诊前给孩子吃点糖,能有效舒缓孩子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
  备个奶嘴 对于习惯使用安抚奶嘴的孩子,在打针之前或就诊之后,给他奶嘴嘬一嘬,会让孩子觉得好过一些;如果在奶嘴上抹一点糖水,效果会更好。
  咳一下 美国“健康日”一项研究表明,对于5岁和11岁两个年龄段的孩子,让他们在打针的时候咳一下,可以明显减轻痛感,或是让孩子在打针时轻轻去吹动一只小风车,对缓解疼痛也非常有效。
其他文献
沙發上本来绑着9个气球,不小心飞走了一个。  请你根据气球的颜色找找规律,分析一下:飞走的气球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原本应该是绿油油的一片农田,被荒废了,长满了高高的野草。一个孤零零的稻草人,立在野草中间。  野草不是庄稼,不需要稻草人的守护。稻草人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点什么。  仰望着天空,看云朵溜达过来,又慢悠悠地走远,稻草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一只小鸟飞了过来,停在稻草人肩膀上休息。  “你好!”稻草人开心极了。可是,打完这句招呼,他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太久没有说话了。  “你好!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呢!
儿子4岁,平时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最近他迷上了《黑猫警长》,天天想着当白猫侦探。作为最亲密的玩伴,他邀请我这个老妈扮“黑猫警长”,与他一起“假戏真做”。  儿子很投入,拿着一把玩具手枪东奔西跑,时不时来汇报侦察到的情况:一会儿是发现狐狸偷窃,一会儿又是小黄狗花粉中毒,有人破坏电脑系统,等等。我就指示他要抓住坏人,保护森林公民。就连年迈的奶奶也当上了“群众演员”,根据角色需要,一会儿演“猴医生”帮
3~4岁 孩子的问题    孩子喜欢摆弄生殖器怎么办  豆豆妈妈问:我家宝宝今年3岁零3个月,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可是最近我却发现他常常会摆弄自己的生殖器,有时是无意间碰一下,有时则反复拨弄,我看了很着急,就会严厉地责骂他,可他好像玩得更起劲了。宝宝的这种行为正常吗?我该怎么办呢?    答:豆豆妈妈不必紧张,小男孩玩生殖器官是比较常见的行为,也是较为正常的现象,家长不能就此认为孩子有问题。我们
男孩成长,爸爸是他的楷模,各种待人处事的方式都会深深印刻在儿子心中。打个比方,爸爸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尊重还是轻蔑,是常说“妈妈不容易”还是“女人真麻烦”,都会影响孩子成年后对配偶的态度。  男人要“砖头门”  我常提醒儿子,对女性要懂得尊重、关怀和照顾。哪怕他才刚上小学,我都会要求:走在马路上时,如果与你同行的是女生,要让女生走里侧,你在外面保护她;进出电梯时,和爸爸一起让女士先行;搭公车地铁时,尽
虽然只是家里小小的一角,门厅的内容却很丰富。那里有鞋子、雨伞、帽子、手套、围巾、提包,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物品。  每天早上出门,总是像风一样匆匆扫过这里;每天回家,也只是在这里稍稍停留而已。那里只是家和外界的过渡,没有人会对它太上心,更不用说拿它和教育联系在一起。不过现在我可不这么想。  我当上幼儿家教老师,对象是一个3岁的男生。孩子年龄小,又顽皮,每次去他们家都是劳心劳力。那天,活动结束后我正准
1.“自己来做决定吧。”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
  
对孩子讲道理没效果怎么办    贝贝妈妈问:教育孩子真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都说父母要给孩子讲道理,可是这条原则在贝贝这里行不通,让我们感到很吃力。贝贝现在3岁,到晚上该睡觉了,贝贝磨磨蹭蹭不愿意上床:“妈妈,为什么要睡觉啊?”“因为到晚上了人必须要睡觉啊。”“为什么人必需啊?”“睡觉是人的生理规律啊。”“什么是生理规律啊?”“就是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养精蓄锐才能更好地工作啊。”“可是我就是不
教育孩子只允许一种声音  城市中,隔代养育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上海祖辈参与孙辈养育的比率高达88.9%。  祖辈养育孙辈有时间和经验上的优势,但如果在隔代养育中越位、错位,会影响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专家建议,祖辈在对第三代教育中要合理定位,做到不错位、不越位,应做好称职的配角,而不要越俎代庖。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允许有一种价值观,一种声音,一个权威,那就是孩子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