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维生素D预防乳腺癌等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e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充维生素D预防乳腺癌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补充维生素D能够预防乳腺癌。
  研究者对上海地区593例乳腺癌患者和580例健康女性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仅有4.8%的健康女性和0.7%乳腺癌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是充足的。处于维生素D严重缺乏状态的乳腺癌患者高达96.1%,维生素D缺乏与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生显著相关。随访观察发现,该研究人群中,25-OH-D的血浆水平每增加1纳克/毫升,乳腺癌的风险就降低16%。因此,给正常体重的绝经前女性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维生素D参与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血浆中25-OH-D水平可以很好地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我国成年人维生素D的建议每日摄取量为5微克,以不超过20微克为限。一般认为125微克即可引起中毒。对于确需服用维生素D类制剂的女性来说,应该严格遵照医嘱进行,以防过量中毒。
  维生素D在动物肝脏、鱼肝油、牛奶、蛋黄及鲑鱼、金枪鱼等海鱼中含量丰富,可适量多吃一些。另外,如果能坚持晒30分钟太阳,可满足身体所需的绝大部分维生素D。女性在妊娠、哺乳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明显增加,因此更应注意多晒太阳,如尽量在阳台上做家务,在晴天多出去走走。40岁以上、腿抽筋、常熬夜、妊娠及哺乳期的女性更应当多晒太阳。
  (卫文供稿)
  反式脂肪酸的危险性被夸大
  此前有报道称“反式脂肪酸是餐桌上的定时炸弹”,引起公众的极大震动。为了正确应对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我国5个大城市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及北京、广州3岁及以上人群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发布《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的供能比明显仅为0.16%,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居民也仅为0.34%,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如美国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是我国大城市的8.3倍,日本为2,7倍,欧洲为2.6倍。由此可见,之前媒体的报道大大夸大了反式脂肪酸对当前中国居民的健康风险。
  本次评估还发现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其余为天然来源。在加工食品中,植物油的贡献占49.8%,其他加工食品的贡献率较低,如糕点、饼干、面包等均不足5%。市面上多数品牌的咖啡伴侣不合反式脂肪酸或含量很低。
  在控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方面,我国政府部门作出了多项明确的规定,如规定婴儿食品中不得使用氢化油。2013年1月开始实施的食品营养标签标准明确规定,使用氢化油为配料的食品,要强制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此外,政府还鼓励和支持食品工业界努力改进工艺,降低加工食品和烹调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严卫星建议,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威化饼干、夹心饼干、奶油蛋糕、派等焙烤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不要每天吃。精炼植物油是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来源,应当适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同时,不应忽视食物中饱和脂肪对健康的影响,如果因为害怕反式脂肪酸而更多使用动物油脂,其饱和脂肪带来的健康风险更需关注。(卫文供稿)
  阿司匹林能降低肝癌发生率
  美国科研人员一项大规模、长时间的研究表明,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慢性肝疾病导致的死亡率。研究报告刊登在近期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300 000名年龄在50-70岁的受试者进行了10-12年的研究,主要跟踪、记录受试者服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消炎药物的情况。在试验期间,有400余人死于慢性肝疾病,有250人患肝癌。统计学分析发现,与不服用阿司匹林的受试者相比,服用阿司匹林的受试者死于慢性肝疾病的几率下降了45%,患肝癌的几率下降了41%。同时发现,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物的受试者,死于慢性肝疾病的几率也下降了26%,但肝癌的发生率未下降。
  早期已有研究证实,导致慢性肝疾病死亡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以及滥用酒精、肥胖等。阿司匹林在其中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杨光平编译)
  高血压增加老年痴呆危险
  美国科研人员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分册)》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高血压不但会导致中风和心脏病,而且会增加老年痴呆的危险。但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可减少发生老年痴呆的风险。
  研究人员把118名年龄在47-89岁的受试者,按是否患有高血压分为两组。对受试者进行脑部扫描,以发现老年痴呆的标识物脑部斑块,同时测试受试者是否携带被称为“载脂蛋白E4”的等位基因。此前的研究已证实,这种等位基因是导致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结果表明,患有高血压同时携带载脂蛋白E4等位基因的受试者,罹患老年痴呆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人。
  另一项实验对350例正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脑部扫描,结果表明,所有种类的降压药,都有预防和控制老年痴呆的效果。
  研究人员称,目前尚不清楚高血压和老年痴呆之间的确切关联,但可以肯定,人们可以通过控制血压来预防和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
  (杨光平编译)
  压力可能会延缓儿童的大脑发育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最近出版的《神经科学学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密集与持续性的压力会对儿童大脑造成冲击。那些长期遭受压力的儿童,其脑部和记忆有关的区域要小于生活较不紧张的儿童。
  研究人员对61名年龄为9到14岁的儿童进行了面谈,询问他们生活中所经历的压力事件,同时对他们做了相关测试和检查。结果发现,那些较强烈和持久地承受压力的儿童在空间工作记忆测试中得分较低,他们在接受短期记忆测试中会遇到较大麻烦,例如在众多盒子中找到一个标志。脑部扫描发现,承受压力较多的儿童脑部的前扣带回部分所占空间较小。前扣带回是脑前额叶外皮的一部分,据悉在空间工作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说,所有家庭都会面临压力,因此这项研究特别强调的是高程度的压力。比如,像家庭成员沦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或儿童本身或其家人患慢性病等。
  动物研究已经发现,生活在多种暴力阴影下的幼体,其细胞老化的速度较快。过去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童年时期的压力确实会使一个人的寿命缩短几年。这项研究结果为“压力会对儿童大脑发育造成损害”这一理论增加了新的证据。
  (方留民编译)
  过量运动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美国堪萨斯市圣路克医院的詹姆斯·欧基夫医师发表在最近出版的《梅约医学中心学报》上的一项研究称,过度运动会改变心血管结构,心脏生物标记也会上升,如果暂停运动一周,就会恢复正常。但有些人长年累月接受训练,很可能会对心血管造成重复伤害,甚至引起心脏部分组织纤维化,进而诱发心律异常。
  研究人员对铁人三项、马拉松和自行车长途竞赛等运动项目的参与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密集的训练时间表以及极端耐力竞赛,都可能对心脏造成长期伤害,例如,12%的马拉松选手心肌有纤维化疤痕,且经过两年的跟踪发现,与没有从事马拉松赛跑的慢跑选手相比,马拉松选手患心脏病的几率特别高。此外,从事高耐力运动,诸如超级马拉松赛跑或专业自行车竞赛的选手,其患心房颤动和心律异常的几率是常人的5倍;持续的运动过量也可能会使心脏动脉壁硬化。
  研究人员说,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过量运动的确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压力。因此,他们建议一天最多运动1小时。对于高耐力运动爱好者,每天最多运动30至60分钟;政府也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5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骑自行车、网球和游泳、园艺等;青少年则可进行中度剧烈的运动,包括60分钟的快步走或跑步。(方留民编译)
其他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即使男性每天只吃一片培根或一根小香肠,也会损害精子质量,对生育大大不利。但如果以鳕鱼、扁鳕等白肉鱼代替加工肉品,就能大幅提升男性的生殖能力。因此,如果男性想要当父亲,最好少吃香肠、培根等加工肉品,以吃鱼取代,以增加使妻子怀孕的几率。  研究人员对156名男性进行了研究,这些男性都正在接受人工试管婴儿疗程。研究人员比较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后发现,每天吃半份加工肉品的男性,
正常成人每1~2天应该大便一次,如果2~3天以上仍不大便,粪便干燥、坚硬,不易解出,称为便秘。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弱,消化系统功能降低,肠道黏液分泌减少,肠胃功能失调,等原因,更是便秘的高发人群。  长期便秘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粪便干燥,排便困难,可造成肛裂出血、痔疮、梗阻、直肠炎,重者可引发肠胃功能紊乱甚至结肠癌。粪便滞留消化道,有害毒素被肠道吸收,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眩晕、记忆力下降等。
刘大伯50岁出头,5年前发现有高血压,在厂医院用过多种降压药,但血压总是不达标。不得已转诊到三甲医院,专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并全面检查后,确诊为“慢性肾病并难治性高血压”,给刘大伯制订了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说来也真神,刘大伯服药没几天,血压就降了下来。  但刘大伯提出了疑问, 我平时也没感到肾上有啥毛病,为什么说我是慢性肾病?又是肾病又是高血压,治疗和用药有哪些必须关注的问题呢?  慢性肾病高血压 
陕西西安读者吴某来信说:我的孩子今年6岁了,感冒后的第二天下午直嚷小腿肚子疼痛。我一看,果然两个小腿肚子都有些肿胀,右小腿比左小腿更加明显一些。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感冒引起了小腿肚子的肌肉发炎。我想了解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后遗症。  答吴某读者:  确实有一种呼吸道病毒可使人在感冒后出现肌炎的表现,这就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其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所致感冒并无大的差异,但有时会
新疆喀什读者裴某来电说:我是患高血压多年的老妇人,最近又查出了痛风病,医生说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得痛风病,这是为什么?  答裴某读者:  痛风病的病因是人体中血尿酸过高,从而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如痛风肾、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尿酸由肾脏根据其浓度自动清除并调节排泄量。  老年人易患痛风病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脏器功能的衰退,肾脏排泄尿酸
湖北咸阳马某读者来信问:我已年近花甲,患有冠心病多年,近期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尿酸有所增高,已超过正常值。医生告诉我以后每隔三四个月都要到医院来复查血尿酸,平日要注意多喝水,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防止血尿酸继续增高而加重冠心病。我想咨询一下,血尿酸增高对冠心病有哪些影响呢?  答马某读者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血尿酸增高常与冠心病伴发,被视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冠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读者杨某来信说:宝宝将满周岁,枕部头发稀疏,甚至有点秃,这是不是就是“枕秃”啊?是缺钙引起的吗?是不是佝偻病的症状啊?需要每天补充维生素D和钙制剂吗?  答杨某读者:  民间所说的“缺钙”,是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北方寒冷地区较为多见,最早在生后3个月开始发病,早期表现为易激惹,烦躁不安,容易惊跳,夜间常啼哭,并且多汗(与室温、季节无关)。患儿头部表现为前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科研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 抑郁症和糖尿病是导致老年痴呆的两大危险因素。  华盛顿大学的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专家分析了来自丹麦近240万年龄为50岁以上受试者的健康调查数据。研究开始于2007年,所有受试者都没有患老年痴呆症。到2013年研究结束时,有59 000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研究人员在考虑了其他能导致老年痴呆的因素,如脑血管疾病、肾
水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热调节器,人体利用呼吸和皮肤的出汗来实现对体温的调节。即使人处于低温环境,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地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称为不感蒸发)。在环境温度30℃以下时,不感蒸发比较恒定,最高可达每天1升左右,因此一夜睡来,人人都应及时补充水分。此外,尿液、粪便,以及一些疾病(腹泻、呕吐等)也使水散失。  目前,我国国民饮水量普遍不足,导致许多营养代谢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痛风等高
引起腹泻的疾病,常见是一般的肠道炎症、消化不良、菌痢之类,很少有患者想到是恶性肿瘤,常自购药物在家治疗,以至于延误了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一些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遇到腹泻病人也多按“肠炎”之类的疾病下药,使患者病情一拖再拖。事实上,消化系统,尤其是胃肠道里的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极易发生腹泻。患者和医生只要细心一些,这类癌症不难发现。最容易迷惑人们的,是其他部位肿瘤导致的腹泻,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