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人体一个重要的热调节器,人体利用呼吸和皮肤的出汗来实现对体温的调节。即使人处于低温环境,皮肤和呼吸道也不断地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称为不感蒸发)。在环境温度30℃以下时,不感蒸发比较恒定,最高可达每天1升左右,因此一夜睡来,人人都应及时补充水分。此外,尿液、粪便,以及一些疾病(腹泻、呕吐等)也使水散失。
目前,我国国民饮水量普遍不足,导致许多营养代谢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痛风等高发。当身体损失1%的水分时,体温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当有渴感时,体内水分损失达2%,人感到思维迟钝,食欲不振;当脱水达到4%时,工作能力降低20%~30%,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嗜睡;脱水达到10%时就会危及生命。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环境、习惯、年龄、性别等不同,而且人体活动量大小、食物的种类等均有差异,适宜的饮水量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解答。但特殊群体,如儿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老人,水的需要量都比正常人高。
老年人宜主动补水
有些老年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对水的需求量是正常人的3~6倍。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化,敏感度降低,对口渴的感觉降低,饮水量不足,同时排尿增加,易导致水缺乏。这会使摄入的能量更容易在体内变成脂肪并积聚,血脂升高,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应加强补水。
●应选择优质水,水源地位置应远离污染;水中应含有一定的钙和镁,钙的含量应该大于20毫克/升。有心脑血管的病人可以选择高镁水,水中钠含量应小于60毫克/升。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小口慢喝。
●在夏季、空调的环境中应特别注意补水。外出活动时随身携带瓶装水,随时补水。显性出汗时,每15分钟补水100~200毫升。
●睡觉前半个小时要注意补水。半夜起夜时可以适当地补一些水,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睡眠。
●清晨起床后注意补水。因为人休息一夜后,往往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液比较黏稠,如果不及时补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婴儿补水问题多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新陈代谢最快、最旺盛的阶段,由于身体发育的特殊原因,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体液和电解质失衡。因此,饮水中的矿物质、水量以及水质,对婴幼儿来讲非常关键。当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对成年人尚未构成健康威胁时,仍可能会引发婴幼儿一些疾病。例如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引起六个月以内的婴儿罹患蓝婴综合征。据统计,有97%的蓝婴综合征婴儿是饮用硝酸盐含量达到45毫克/升的水而引起的。
根据WHO的推荐,体重达到5公斤的婴儿每天需水量为0.75升,体重为10公斤的婴儿每天为1升。对于足月和不足月的婴儿,以及母乳和人工乳喂养的婴儿,需水量也有所不同。早产儿和用人工乳喂养的婴儿,在4周内对水的需求量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婴儿,以后随着生长饮水量逐渐降低。而足月母乳喂养婴儿到16周后,饮水量逐渐增加。研究数据显示,出生后第一个月与半岁到一岁时比较,水的摄入量增加了一倍;而2岁到9岁期间,水的摄入量仅增加了5%~10%。
●婴儿更容易发生脱水,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呕吐和腹泻是婴儿脱水的重要原因。
●哺乳期的婴儿更要注意水质和水量的问题。一般来讲,计算婴儿每日的矿物质摄入量时,不能仅考虑人乳或牛乳中的含量,还要考虑水中的含量,才能达到科学喂养。另外,牛乳中钠的含量较母乳高2倍,因此肾脏在排除多余的钠时,需要排出更多的水。老百姓常说牛乳容易上火,就是这个道理。
●婴儿饮用水的水质应高于常规的饮用水。WHO规定了婴儿水中锌的含量为3毫克/升以下,钠的含量为20毫克/升以下。
●水中不得含有任何污染物,铅、氟、有机物的含量应远远地低于普通水。同时水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和镁。纯净水引起婴儿各种消化酶的活力降低,不利于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不利于铅的排出。因此常饮纯净水对婴儿的生长不利。
目前,我国国民饮水量普遍不足,导致许多营养代谢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痛风等高发。当身体损失1%的水分时,体温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当有渴感时,体内水分损失达2%,人感到思维迟钝,食欲不振;当脱水达到4%时,工作能力降低20%~30%,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嗜睡;脱水达到10%时就会危及生命。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环境、习惯、年龄、性别等不同,而且人体活动量大小、食物的种类等均有差异,适宜的饮水量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解答。但特殊群体,如儿童、孕妇、哺乳期的妇女、老人,水的需要量都比正常人高。
老年人宜主动补水
有些老年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对水的需求量是正常人的3~6倍。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化,敏感度降低,对口渴的感觉降低,饮水量不足,同时排尿增加,易导致水缺乏。这会使摄入的能量更容易在体内变成脂肪并积聚,血脂升高,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应加强补水。
●应选择优质水,水源地位置应远离污染;水中应含有一定的钙和镁,钙的含量应该大于20毫克/升。有心脑血管的病人可以选择高镁水,水中钠含量应小于60毫克/升。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小口慢喝。
●在夏季、空调的环境中应特别注意补水。外出活动时随身携带瓶装水,随时补水。显性出汗时,每15分钟补水100~200毫升。
●睡觉前半个小时要注意补水。半夜起夜时可以适当地补一些水,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睡眠。
●清晨起床后注意补水。因为人休息一夜后,往往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液比较黏稠,如果不及时补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婴儿补水问题多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新陈代谢最快、最旺盛的阶段,由于身体发育的特殊原因,比成年人更容易发生体液和电解质失衡。因此,饮水中的矿物质、水量以及水质,对婴幼儿来讲非常关键。当水中的污染物含量对成年人尚未构成健康威胁时,仍可能会引发婴幼儿一些疾病。例如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引起六个月以内的婴儿罹患蓝婴综合征。据统计,有97%的蓝婴综合征婴儿是饮用硝酸盐含量达到45毫克/升的水而引起的。
根据WHO的推荐,体重达到5公斤的婴儿每天需水量为0.75升,体重为10公斤的婴儿每天为1升。对于足月和不足月的婴儿,以及母乳和人工乳喂养的婴儿,需水量也有所不同。早产儿和用人工乳喂养的婴儿,在4周内对水的需求量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婴儿,以后随着生长饮水量逐渐降低。而足月母乳喂养婴儿到16周后,饮水量逐渐增加。研究数据显示,出生后第一个月与半岁到一岁时比较,水的摄入量增加了一倍;而2岁到9岁期间,水的摄入量仅增加了5%~10%。
●婴儿更容易发生脱水,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呕吐和腹泻是婴儿脱水的重要原因。
●哺乳期的婴儿更要注意水质和水量的问题。一般来讲,计算婴儿每日的矿物质摄入量时,不能仅考虑人乳或牛乳中的含量,还要考虑水中的含量,才能达到科学喂养。另外,牛乳中钠的含量较母乳高2倍,因此肾脏在排除多余的钠时,需要排出更多的水。老百姓常说牛乳容易上火,就是这个道理。
●婴儿饮用水的水质应高于常规的饮用水。WHO规定了婴儿水中锌的含量为3毫克/升以下,钠的含量为20毫克/升以下。
●水中不得含有任何污染物,铅、氟、有机物的含量应远远地低于普通水。同时水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和镁。纯净水引起婴儿各种消化酶的活力降低,不利于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不利于铅的排出。因此常饮纯净水对婴儿的生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