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疗法防治疫病探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芳香药物对于瘟疫的防治具有特殊作用,历来备受医家的推崇。建国以来在时有爆发的多种新型传染病防治中,芳香药物亦得到广泛运用。根据运用芳香药物防治疫病疾患的途径不同,主要分为香汤疗法、香熏疗法、香蒸疗法、香灸疗法、佩香疗法、涂香疗法与服香疗法等。芳香疗法防治疫毒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芳香醒脾化湿以培正驱邪,疏肝行气而怡神畅志,开通窍闭以苏醒神志,并可辛散解表而宣泄透邪,避秽化浊以解毒驱邪等,以奏调护正气而却避邪气的功用。
其他文献
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要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使作业的设计更科学合理,发展学生计算思维。本文以“中国红,圆梦蓝天——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一课为例,从思想性、整体性、多元性、发展性四个维度出发,阐释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作业优化设计、提升品性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措施。
<正> 举世闻名的北京正阳门外,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老药店——北京长春堂药店。说到"长春堂",老北京人马上会想起"避瘟散",因为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清乾隆年间,在北京有一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是山东道士名叫孙振兰,人们俗称其为孙老道。孙老道以自制消暑闻药"避瘟散"、"无极丹"为其特长。消暑闻药"避瘟散",具有祛暑清火、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祛除邪气之功效。取用少许抹入鼻腔,清凉之感直通心脑,药效
期刊
《广瘟疫论》是由清代著名医家戴天章所著,书中论述了瘟疫的病因、传变、治疗等,以五辨为临证诊断方法,以辨表里为纲,立汗、下、清、和、补五种治法,对瘟疫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独到见解。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文章认为此疾病属于外感病中“疫病”“瘟疫”的范围,病因为外界的“杂气”,病邪性质属“湿热”,为湿热疫毒从口鼻而入,病位主要在肺,并连及脾胃,病程中易“夹血”“夹肾虚”。对于该病的治疗,以达
目的:观察休粮疗法对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从氨基酸、甾体类激素、维生素的血清水平变化探讨休粮疗法对高血压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通过招募参加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肥胖与代谢病科休粮活动的6例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6例高血压受试者均采用休粮疗法进行治疗。在休粮前、后及1月后随访,观察血压下降、改善中医症状及一般指标的变化以评价休粮疗
中医药在历代疫病防治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疫病防治体系,而外治法在其中更是独具特色。纳入防治疫病外治方剂75首,有如下特色:(1)命名特色,多以“避瘟”“杀鬼”等为名,突出其预防疫疠邪气之作用;(2)剂型特色,剂型多达11种,除常见的丸剂、散剂、汤剂外,还有锭剂、艾条剂、线香剂、饼剂等多种剂型;(3)用法特色,用法包括熏烧、佩戴、涂敷、粉身、吹鼻、取嚏、药浴、点眼等多种外用方法;(4)用药
<正>自古至今,瘟疫作为一种灾难性自然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生存与发展历程而存在,不仅仅是作为某种被忽略的“背景杂音”(1),甚至会上升为决定人类文明生死存亡的“主旋律”,成为“影响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2)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科幻对瘟疫的书写由最开始的零星散布转向集中喷涌。自2019年末开始的新冠疫情蔓延至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危及全球经济的同时,
期刊
秦伯未作为近现代中医名家,在疫病的辨治中,保有其特色理论;依照疫病的病邪性质、寒温表现、是否夹湿等,结合卫气营血的病期和传变特点展开辨证,相应地施予芳化、辟浊、清透、开窍、化斑、凉血等治法;秦伯未弟子继承并发展秦伯未治疫经验,将其运用于外感热病治疗中,在恢复期治疗上重视运用扶正祛邪法,丰富疫病辨治理论。
庄子的"得意忘言"一开始诞生于哲学理论,但是其内涵与外延都是在后世的艺术创作中趋于完善的。尤其是在文学创作和文本解读中,"得意忘言"已经形成了具体的方法论。在文本解读中,这就转化了表层之言和深层之意的双重辨析。此外,从诠释学的角度而言得意忘言更是已经上升为文学的本体论。因此,不仅在中西方的文化理念中都有共通的部分,而且对于古典文学的诠释也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关于中国古代疫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史学界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研究时段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研究区域以南方居多,而疫病流行中的社会背景、社会影响以及社会应对则是研究重点。就研究趋势而言,从医患角度、民众心理角度展开疫病史的研究以及新材料的运用等是学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明清以外的其他时段以及广大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研究也还有待
目的了解海南热带地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HBP)的发生水平及流行性特征,探索海南中老年HBP的影响因素,与相关饮食行为和膳食模式的关联性。并基于海南当地为代表的热带地区特色饮食文化、食物消费行为和营养健康相关的饮食行为现状的背景,探索其形成原因、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其与当地HBP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应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与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人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