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理念:
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能按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叙述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并能清楚写出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的变化。
2.初步掌握这个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习作要求:
1.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实验后,有条理地说出小实验的具体经过。
2.写一篇观察作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一根铁丝、几张纸条、一盒火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教师取出几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问学生:“这是什么?”
2.导语:老师今天已经把这几张纸条在保险公司保了险,把它绕在铁丝上,用火烧也烧不着,因为“保过险了”。同学们相信吗?“烧不着的纸”(教师揭示课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大家拭目以待)
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1.师提出观察的要求,出示下列三个问题:
(1)教师做实验时动作怎么样?
(2)教师实验时说了哪些话?提出了哪些问题?
(3)整个实验同学们的言行、神态及自己的心情变化是怎么样的?
2.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先出示实验步骤:
(1)准备一根铁丝,几张纸条和一盒火柴。
(2)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绕在铁丝上。
(3)点火燃烧绕在铁丝上的纸条。
(4)观察实验结果。
然后按照实验步骤,教师演示实验。
3.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实验前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评价。
(1)针对三个问题各抒己见。
(2)师生共同评议。
5.说明纸条没被烧着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然常识课已经学过的知识,解释纸条没被烧着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解释,补充说明,使原因更明朗。原因:不光是纸,凡是燃烧都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着火点。因为纸条绕在铁丝上,当用火苗点燃纸条时,铁丝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而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纸条不能燃烧。教师进一步解释:这纸条在保险公司保了险是一句趣话,其实是那根铁丝“保了险”。于是,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纸条烧不着,是科学知识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按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道理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烧不着的纸”这一实验的全过程。
三、学生试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习作
教师适当指导,特别是中下等生。
二、交流、评议
1.指定不同层次学生朗读自己写的作文。
2.师生共同评议。
3.指导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1.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变化,能按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叙述一次科学小实验的演示过程,并能清楚写出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的变化。
2.初步掌握这个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习作要求:
1.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实验后,有条理地说出小实验的具体经过。
2.写一篇观察作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一根铁丝、几张纸条、一盒火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教师取出几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问学生:“这是什么?”
2.导语:老师今天已经把这几张纸条在保险公司保了险,把它绕在铁丝上,用火烧也烧不着,因为“保过险了”。同学们相信吗?“烧不着的纸”(教师揭示课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大家拭目以待)
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1.师提出观察的要求,出示下列三个问题:
(1)教师做实验时动作怎么样?
(2)教师实验时说了哪些话?提出了哪些问题?
(3)整个实验同学们的言行、神态及自己的心情变化是怎么样的?
2.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先出示实验步骤:
(1)准备一根铁丝,几张纸条和一盒火柴。
(2)把事先准备好的纸条绕在铁丝上。
(3)点火燃烧绕在铁丝上的纸条。
(4)观察实验结果。
然后按照实验步骤,教师演示实验。
3.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实验前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评价。
(1)针对三个问题各抒己见。
(2)师生共同评议。
5.说明纸条没被烧着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然常识课已经学过的知识,解释纸条没被烧着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解释,补充说明,使原因更明朗。原因:不光是纸,凡是燃烧都需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着火点。因为纸条绕在铁丝上,当用火苗点燃纸条时,铁丝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而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纸条不能燃烧。教师进一步解释:这纸条在保险公司保了险是一句趣话,其实是那根铁丝“保了险”。于是,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纸条烧不着,是科学知识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按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道理的顺序,有条理地口述“烧不着的纸”这一实验的全过程。
三、学生试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习作
教师适当指导,特别是中下等生。
二、交流、评议
1.指定不同层次学生朗读自己写的作文。
2.师生共同评议。
3.指导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修改作文,誊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