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通风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城市化建设过程过程中人们对安全要求也逐步的增加。作为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空工程已逐步成为当前建设中的重点。在防空工程建筑和设计的过程中,其通风问题是中要保证。在过去的防空工程设计中,由于人们对通风的认识水平不够导致防空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空气质量而造成各种隐患,无法做到保护人民安全的目的。本文通过传统人防工程中的设计问题就人防工程通风系统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通风设计质量。
  关键词:人防工程;通风设计;气流组织
  在当前社会中,虽说是和平年代,但是战争是谁都不能预料的,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防工程。人防工程是保证战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方式。由于人防工程是一个隐蔽场所,一般都设立在地下室,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其通风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人民防空工程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对其使用功能及质量安全保障越来越关注。其通风问题是防空建设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引起防空建筑中使用的安全问题。
  在当前一般的防空建设中都采用地下室作为防空工程,在一般时候地下室作为车库或者仓库来使用,在战时则作为防空工程,用来做掩护人们的场所。因此其通风设计必须要同时满足平常的通风、消防排烟,在通风的设计过程中要合理有结合实际,其通风设计过程中设计效果要保持其中空气的流畅,能够做到战时清洁、过滤、隔绝的要求,因此要求通风设计必须合理恰当,做到平战气流组织合理。而实际工程中将平战通风气流组织很好的人防通风设计较少,总是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人防工程是一个密闭的地下室,这样在战时容易引起空气流通不畅,更存在各种有害气体,因此若通风不合理,人长时期在其中会造成身体健康的损害。
  1、人防通风的方式
  人防工程的的通风大致可以分为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和隔绝式通风。在进风系统中有两种型式即清洁式通风和滤毒式通风合用通风机的进风系统;清洁式通风和滤毒式通风分别设置通风机的进风系统;
  ①清洁通风
  清洁通风指的是在地下室外的自然空气没有被污染的前提下而采取的通风方式。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进入地下室的空气没有被任何通风口污染,不需要对空气进行处理的过程。但是清洁通风必须时刻处于警戒状态,由于在战时会出现各种有毒和有害的气体,因此这种问题是不能忽视的设计问题,使得战时各种空气不会危及防空地下室中掩蔽的人民生命安全。
  ②滤毒通风
  当战争爆发的时候,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都会有可能发生,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已经成为真实的存在,更是战争过程中的主要武器。因此在地下室通风的过程中要注重通风中滤毒处理过程。确保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含量不足以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方能送入地下室。消防问题是所有工作中的重点,人命关天。防排烟能否解决好,直接与工程内人员火灾后能否安全疏散有关。所以一定要精心设计,确保防排烟系统万无一失。
  ③隔绝通风
  隔绝通风是指避免由于空气中污染较大的空气流入人防地下室,造成对人身健康的伤害,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滤毒通风失效的情况之下采取的措施。该通风方式仅仅只在地下防空室内部循环,完全与外界隔绝,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要保证在一定的隔绝防护时间内,在防空地下室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绝状态下(即所有进、排风孔口均处于关闭状态),地下室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2、常见问题
  在人防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通风设计是不可替代,更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但是在工程建筑过程中设计方案阶段,很多设计方案都将人防通风一笔带过,甚至是没有通风设计这一说法或者在扩初设计阶段,仅用文字来表达,在施工设计阶段,往往由于设计深度不够,给人防工程通风留下先天性问题,严重影响其效果。人防工程通风设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风量不足,惹事负荷计算中随意性较大,气流组织的不合理,除尘消声被忽视,进、排风口设置不合理,新风系统造成二次污染等重大问题。
  3、通风设计应当采取的措施
  ①提高新风质量。
  在近现代建筑的过程中,随着人们对各种建筑要求的增加,在人防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也逐渐的认识了通风的重要性。有关方面对改善人防工程内部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新风的主要质量,其主要办法有三种:一是加大新风量,二是控制或消除室内污染,三是采取空气自净措施。加大新风在人防工程中对改善人防工程内部环境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对通风设备中的空气处理设备增加了负荷,使得在设计过程中有些不经济、所以应当合理地控制新风量,一般每人每小时30~40m 左右。另外,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空气污染。在空气过滤方面,要根据当地的空气污染指数合理的选用空气过滤器,力求高效过滤,便于维修更换。
  ②严格按照要求按以下步骤计算人防工程的热湿负荷及通风阻力。
  第一,合理确定地下室内外温湿度计算参数,以便准确计算热湿负荷,其中包括人员的散热散湿、壁面散热散湿、电气设备散热、自然水面的散湿、新风带进来的热量与湿度。第二,计算热湿比。第三,初步选择通风系统,并计算其阻力。第四,根据计算出来的热湿负荷及系统阻力合理选择通风设备。第五,复核验算。设计人员必须杜绝不计算而仅凭经验选择通风设备的现象。
  ③通风系统的布置要合理。人防工程的通风系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布置是否合理。对于有通风空调要求的通风系统,一般采用一次回风,设计通风量等于新风量加上回风量。新风跟回风混合后,经过处理再输送到室内,有时甚至还可以考虑二次回风。但是设计人员必须注意下面两个问题:第一,尽量不要将吊顶与地沟当回风道,因为这样容易将吊顶内装饰材料散发出来的有害气体及地沟中潮湿霉变气体带入,从而影响新风质量。第二,系统布置时设置全新风系统,在春秋季节不得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空气直接输入室内换气。
  ④合理的气流组织。对于大型的人防工程来讲,其送回风口应该均匀布置,一般采用上送上回或者上送下回,尽可能的避免侧送侧回,而且送回风口应该采用直片式散流器,其气流射角应该不大于40°,以便气流可以直达人员活动区。
  4、结束语
  随着当前人们对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大,人防工程中的通风设计已成为人防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通风设计不管是战时还是平时都是人防工程中的重点,因为在平时人防地下室作为车库或者仓库使用时也离不开空气的支持。因此在人防通风设计中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方法。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系统的通风设计过程,只有设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并校核,才能使通风系统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稳步推进,以特定城市或区域城市建设为主营业务的区域建设工程公司拔地而起。他们都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扎根特定城市或区域,以市政工程及相关配套工
【正】 六十年代的开始,在我們偉大祖国的辽闊的大地上,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业到农业以至国民經济的一切领域,掀起了声势浩大、波瀾壮闊、万紫千红、日新月异的全民性的技术革
摘 要: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执教者对课改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差别,因而在实施课改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着三大误区。  关键词:课改;误区;巧问;精讲;减负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执教者对课改理念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别,因而在实施课改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
一、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中的内容之一。它是低年级跳跃动作的重点内容,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跳远落地动作和发展腿部爆发力的辅助性练习。另外,它对于学生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教学,可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
审美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初中的美术教育者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己任,以教材的知识点为基础,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一代新人。
“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理解与判断是学生生物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师有必要对它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熟练应用。
摘 要: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思想和核心理念。素质教育背景下,學生要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学习;自主学习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倡导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的关键思想和核心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
在建筑空间的塑造中,光影是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出现的。光影所塑造的空间氛围不仅是一种装饰,对建筑也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让建筑空间具有层次、充满活力。木文首先指出光影的主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学没有兴趣作为基础,那么教学的质量、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以中学物理教学兴趣培养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简单探讨了加强中学物理教学兴趣培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这样,中学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及时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进而结合自身教学的特点、条件,探索出有
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實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联系教学实际,就如何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进行了探讨。